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文章] 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我国的系外行星探测计划

[复制链接]
zenghan 发表于 2016-4-1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亮星”开启搜寻系外行星新旅程
——我国南极中山站首台光学望远镜“进驻”



■本报见习记者 马卓敏

经过十几天艰苦的安装调试,“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BSST)日前在我国南极中山站正式实现初光。

“BSST能被科研人员专注利用,将极大地弥补我国在南极地区开展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工作的不足。”正在南极中山站越冬值守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姜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了解,BSST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天光所)负责主体设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相机和远程控制系统研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负责运行观测。科研人员利用其拍摄了杜鹃座47球状星团,效果非常理想,从而标志着该望远镜正式在南极中山站投入实际观测。

搜寻太阳系外行星

姜鹏介绍说,BSST是目前我国在南极中山站投入使用的第一台光学望远镜,其主要科学目标是搜寻太阳系外的行星。

和已在南极昆仑站“服役”的两台“南极巡天望远镜”、1台“CSTAR中国之星”小口径望远镜相比,BSST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是我国专门用作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的望远镜。

姜鹏表示,科学家可通过它,充分利用南极的极夜优势。“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工作是目前国际天文学最热门的研究方向,而BSST就是要通过观测行星对其宿主恒星的周期性凌星现象以及所引起的恒星亮度周期性变暗,进一步探测行星。”

中山站不是最终目的地

虽然BSST已在中山站开展工作,但中山站并非其最终目的地。为此,南京天光所副研究员、BSST项目组组长杜福嘉向记者表示,计划让该望远镜在中山站观测两年后,将其部署到昆仑站,继续开展运行工作。

“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上。多年来,科学家通过理论预测和实践测量已充分证明:昆仑站所在地很可能是地球上观测条件最好的天文台址之一。”姜鹏介绍说,相较于中山站,昆仑站有着接近空间观测的极佳视宁度,以及超过90%的晴夜数和极长的极夜连续观测窗口。这些绝佳的客观条件,也让昆仑站成为地球上难能可贵的理想天文观测点。

“但是,昆仑站的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型天文设备的运行需求。”姜鹏表示。

而在这方面,作为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的中转枢纽,中山站的保障能力和人员配置要相对完善。

“将BSST驻扎在中山站开展天文观测任务,也是从筹建和发展一个昆仑站天文观测后勤保障基地的角度进行的考量。”姜鹏表示。

未来面临诸多考验

“BSST能让人类观测到太阳系外的行星,并且得到之前人类无法观测到的天文图像。”姜鹏介绍说,该望远镜在南极冬季极夜期间,可实现对恒星不间断的观测。通过这样的连续观测,可大大提高科学家探测周期性光变的效率,也就能相应地提高人类探测行星的效率。

但姜鹏也毫不讳言地表示:“BSST未来将面对南极的极低气温、低气压等不利条件,例如昆仑站极夜情况下平均温度为零下60摄氏度,最低温度为零下86摄氏度,气压仅有0.5个大气压。此外,该望远镜未来还要经历电力紧张等其他方面的严峻考验,而且还要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运行能力。”

如今,我国天文学家在南极望远镜的设计和运行上已积累不少有益的经验,BSST团队也因此受益匪浅。

反过来,杜福嘉认为,BSST的运行同样将为我国南极天文设备的设计和观测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中国科学报》 (2016-04-11 第1版 要闻)
davepotter 发表于 2016-4-11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想说300mm口径实在是爱好者级别的,镜子太小了啊

点评

不妨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1 1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arinakir 发表于 2016-4-1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标题还以为我国要发射系外行星探测器了。。一看内容是用望远镜探测哈,地球上再好的观测条件能和空间望远镜相比么。。

点评

话不能这么说,主动光学系统和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应用修正了大气扰动的干扰,相对来说地基望远镜可以做到非常巨大的口径,没有太空望远镜的发射重量限制,是更经济也更效率的方案。 例如欧洲南方天文台正在使用的VLT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2 15: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弼马温1984 发表于 2016-4-1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davepotter 发表于 2016-4-11 12:17
我只想说300mm口径实在是爱好者级别的,镜子太小了啊

不妨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inosuke 发表于 2016-4-11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套设备要适应极低气温的考验吧, 不然一直通暖气也不行,太费电了。

不过凡事都是从零开始,走出这一步就是巨大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法拉利ss 发表于 2016-4-12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积累经验,为以后发射太空望远镜作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狼星666 发表于 2016-4-1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个好消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avepotter 发表于 2016-4-1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marinakir 发表于 2016-4-11 12:26
看到标题还以为我国要发射系外行星探测器了。。一看内容是用望远镜探测哈,地球上再好的观测条件能和空间望 ...

话不能这么说,主动光学系统和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应用修正了大气扰动的干扰,相对来说地基望远镜可以做到非常巨大的口径,没有太空望远镜的发射重量限制,是更经济也更效率的方案。
例如欧洲南方天文台正在使用的VLT光学系统(4台8.2米望远镜组成,通过衍射技术实现等效口径16米),正在建造的E-ELT(42米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后来方案修改缩减到了39米口径),这种口径优势是太空望远镜做不到的,相对来说哈勃只有2.4米的口径,即将发射的继任者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也只有6.5米口径。

当然我国最大的郭守敬望远镜也只有4米的口径,使用了主动光学系统

点评

 4月1日,经过十几天艰苦的安装调试之后,“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简称BSST)在中国南极中山站正式实现初光,用BSST望远镜拍摄了杜鹃座47球状星团,效果非常理想,这标志着BSST正式在南极中山站投入实际观测。BSST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2 2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arinakir 发表于 2016-4-1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davepotter 发表于 2016-4-12 15:27
话不能这么说,主动光学系统和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应用修正了大气扰动的干扰,相对来说地基望远镜可以做到非 ...

 4月1日,经过十几天艰苦的安装调试之后,“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简称BSST)在中国南极中山站正式实现初光,用BSST望远镜拍摄了杜鹃座47球状星团,效果非常理想,这标志着BSST正式在南极中山站投入实际观测。BSST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研制,南京天光所负责望远镜主体设备的研制,中国科大负责相机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极地中心负责运行观测。BSST望远镜是首台安装于南极中山站的光学望远镜,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极夜连续观测窗口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研究天体目标变化规律,这是其它天文台址不能实现的观测模式。   BSST望远镜口径300mm,视场4.8度,实现了多波段,大视场的观测。望远镜充分考虑了南极的极端运行环境,具有镜面防霜、精密调焦、滤光片切换和自动指向跟踪功能,实现了无人值守的全自动运行。BSST望远镜于2013年12月开始研制,2015年4月-6月,在云南丽江高美古观测站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试测试,对望远镜的整体性能进行了测试。2015年10月,望远镜通过“雪龙”船运往南极中山站。BSST望远镜在中山站观测,不但测试望远镜应对极端环境的能力,而且要发挥中山站在南极昆仑站天文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问题在于网上查到的BSST口径才300MM,除非是写错了。。


点评

我查到的数据也是300mm,所以说地面不是问题,口径才是问题,300mm实在太小了,完全是爱好者水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2 2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avepotter 发表于 2016-4-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marinakir 发表于 2016-4-12 23:22
 4月1日,经过十几天艰苦的安装调试之后,“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简称BSST)在中国南极中山站正式实现 ...

我查到的数据也是300mm,所以说地面不是问题,口径才是问题,300mm实在太小了,完全是爱好者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olrbear 发表于 2016-4-24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enghan 发表于 2016-4-2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polrbear 发表于 2016-4-24 16:40
我补充一些。作为一个参与这个项目的人,我应该有发言权。
首先这里有人怀疑望远镜口径,我可以确定负责的 ...

那么你们迄今为止发现了几颗系外行星?如果发现疑似信号,请国内外同行帮忙验证了么?

点评

才刚不到一个月,而且中山站还没到极夜,现在还在测试。预期发现第一批候选者应该是今年的极夜阶段(5到8月)。如果有结果,我会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 项目组和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联系过,发现信号后由他们帮忙验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28 1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olrbear 发表于 2016-4-2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enghan 发表于 2016-4-28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polrbear 发表于 2016-4-28 10:42
才刚不到一个月,而且中山站还没到极夜,现在还在测试。预期发现第一批候选者应该是今年的极夜阶段(5到8 ...

最近用SE看了看截止到2014年12月14日的系外行星记录,已经有1783个确认的系外行星,到现在恐怕又增加了将近5-600颗了吧。。。很久没有看数据库更新了。

点评

确实很多了,那个发现几颗系外行星就有重要意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现在的行星科学来说,发现特殊类型的行星和研究行星的性质更为重要。 BSST项目的最重要意义不在发现行星的数目,而在于BSST是一个亮星普查。BSST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28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olrbear 发表于 2016-4-2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