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星云和昴星团
拍摄目标:如题拍摄地点:北京石塘路
拍摄时间:2008年11月29日夜
感光设备:海鸥DF100机械相机+柯达E200反转片 / 富士AX-1机械相机+柯达E100VS反转片
光学设备:美能达50mm、F/1.4->2.0标准镜头 / 富士50mm、f/1.9->2.8标准镜头
机械设备:威信GP2赤道仪,电动盲跟
曝光参数:15分钟×2张叠加
后期处理:晶丽达加2档迫冲,底扫,Photoshop去背景、调整、裁切等,registar叠加。
玩胶片的强人啊::070821_04.jpg:: 好漂亮,和数码的照片感觉确实不一样。顶!玩胶片的强人。::42:: 图片可真漂亮。::070821_01.jpg:: 扫的好像不是很清楚似的 请问胶片叠加有什么好处? 原帖由 byue 于 2008-12-10 22:59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请问胶片叠加有什么好处?
因为这两个天体的亮度相差太远:昴星团很亮,肉眼清晰可见;而加州星云则需长时间曝光才能拍下一抹红色。
我用了两张不同的胶片拍摄,天区都是完整的区域,但是曝光程度不同。
在200度的胶片上,昴星团已经基本曝光过度了,蓝色的发射星云和星团之间黏成一片,但加州星云的颜色和细节倒是恰到好处。
而在100度的胶片上,加州星云有点欠火候,昴星团略有点暴过但基本可以接受。
所以叠加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用这两个亮度相差悬殊的天体做出交相辉映的效果。 原帖由 lumeng 于 2008-12-10 22:21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扫的好像不是很清楚似的
扫描的精度的确不高,无法挖掘胶片的动态范围,很可惜。
不过对于这张照片来说,可能主要的瓶颈是镜头。
熊猫用的镜头都是便宜旧货,那个美能达镜头大概有二十岁了。
大光圈下像差明显,跟论坛里常见的好多高档镜头没法比。
又因为对焦困难,所以星点比较粗,也是头疼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