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附中2009年地质、天文冬令营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09-1-26 13:11 编辑响应老大2009国际天文年,天文科普进学校的号召!应华师附中地理科组的邀请,参加了华附2009年地质、天文冬令营。在此之前,应华附地理科组邀请给华附的同学们作了一个天文观测与摄影入门的讲座。同学的热情很高,讲座后纷纷要求加入华附天文社。
冬令营安排在1月18-20日,白天为地质考察,夜晚天文观测。地点在粤北韶关的曲江、仁化,基本行程是18日在曲江的大宝山矿考察;19日白天在仁化的丹霞山考察,晚上在丹霞山景区内进行天文观测;20日白天继续在丹霞山考察,下午前往马坝人遗址,之后返回广州。天文观测安排的时间很少,主要是白天在山区考察非常辛苦,夜晚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来安排天文观测。即便如此,参与天文观测的同学们热情还是很高。18日夜没有安排观测,正好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下天文观测与摄影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讲解了19日观测的注意事项。
参加这次活动对于我本人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了解了粤北地区地质、地貌的特点、形成和演变过程。对基本的地质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好了,不多说了,上图喽。
百年老矿——大宝山,整座山就是金钱!
先前这里也是一座山,现在已经平了。
硫铁矿中游离出来的硫化物,严重的酸性污染!
山体中裸露出来的褐铁矿石
用地质锤打开的一块褐铁矿石
巨大的褐铁矿石,这石头特别重!
一小段裸露出来的矿脉,白色的是石膏矿、灰色的是硫铁矿、黑色的是褐铁矿
一车一车的矿石被运去筛选
金光闪闪的黄铜矿石
一段裸露的黄铜矿脉
山上往下望去,那里曾经也是山
山体上裸露出来的钼矿脉
参加冬令营的华附师生们,那个营旗......汗一个!
大宝山矿生活区内的小朋友们。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09-1-26 13:45 编辑
19日考察仁化县丹霞山。
阳元山景区,非常典型的丹霞地貌
红色沉积岩在垂直节理方向的开裂、崩塌。
岩石剥离后形成新的刨面,露出蓝藻化石。
沧桑的岩石表面,不同年代的沉积层硬度不同,受到侵蚀的程度也不同,结果就成了这么个怪物!
原本山、石是一体的,这个从地层的分布就可以看出来,由于受到水的侵蚀以及风化后的岩石在垂直节理方向的崩塌。阳元石就独立出来的。
阳元山的沉积地层,典型的沉积沙砾岩
被水流掏蚀的巨大岩石
巨大的石墙
天生桥,巨大的崩塌岩石被侵蚀后的结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与华附师生们的合影
上面这一组图片都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09-1-26 19:58 编辑
19日下午,进入观测场地架设器材,同时给同学们讲解器材的安装、调试。观测点就在丹霞山景区内的一个大型停车场中,由于不是旅游旺季,几乎没有车辆在这里停放。
夜晚天气晴朗,可惜雾气很重,冬季银河只是隐约可见。使用1501800马卡观测了金星和M42,用华附老师的相机和我的天狼80600拍摄了M45和M42。
唯一的一幅天文作品,两张叠加的。中间间隔长了些,结果没连上,另外貌似后一张拍摄的时候天空有薄云。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09-1-26 19:07 编辑
20日上午考察丹霞山的锦石岩地貌,锦石岩是丹霞地貌的一个重要特征,位于老山门景区内。
丹霞山的老山门,以前来这里就是这个山门了。
远处的石墙
垂直节理方向发生断裂后被水侵蚀的结果
掩体下部已经被水掏蚀,上方的岩石悬空了,迟早都会掉下来。不过也许需要数十万年。
水流曾经在此回旋流动,对掩体掏蚀的结果是形成了很多平洞。
开裂的巨大岩体
一线天地貌,岩石在垂直节理方向发生断裂后长期受到流水侵蚀,形成的巨大巷谷。
一组一线天地貌
岩层断裂后被水流侵蚀形成巷谷,上方的岩石再次崩塌,一块大石被夹在岩缝中
锦石岩
锦石岩寺
流水掏蚀形成的平洞,寺庙就建在这些平洞内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这就是丹霞山的标志——锦石岩
在锦石岩寺向远处眺望
在锦石岩寺向远处眺望
下午考察马坝人遗址
狮子岩——石灰质岩,典型的海相沉积地层。山体中是一个大溶洞,马坝人头盖骨就发现与溶洞中。
马坝人头盖骨发现处
之后,三天的行程就结束了。当日下午返回广州。 强烈谴责发帖占坑又没有美女的行为 强烈谴责发帖占坑又没有美女的行为
沈权智 发表于 2009-1-26 13:09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哈哈!要是一早就把美女贴出来,你还会再来吗? 哈哈~天文进学校好像是我给老大提的意见哦~
什么时候我们学校也搞这样的活动呢?期待i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