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一闰秒到底有没有必要
来源:新浪科技一秒钟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眨一下眼睛的工夫,闪光灯曝光的瞬间,还是灵感来袭时的一个激灵?
2008年12月9日,为了使原子钟与稍微放慢的地球公转保持同步,世界计时主管机构决定给2008年的最后一天增加1闰秒。这一秒将在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2月31日下午6时59分59秒以后和下午7时之前加上。由于2008年2月29日已经延长了一天,如果再增加1秒,2008年将变成自1992年以来最长的一年。
什么是闰秒
俗话说水滴石穿,积少成多。一秒钟虽然短暂,但是日积月累下来,就是个惊人的结果。
自1971年首次增加闰秒以来,“协调世界时”已经调整了22个闰秒,上一次的闰秒发生在1998年底。由于地球自转有长期变慢的趋势,现在“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之差又接近0.9秒,就出现了此次闰秒。事实上从1958年“原子时”诞生至今50年,两个计时系统之间已累计差了33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慢了半分钟左右。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
所谓闰秒,简单说是为了解决世界时和原子时之间的差值而引入的概念。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
据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教师张文昭介绍,世界时与地球自转有关,在解决许多涉及计算地球瞬时位置的问题时,需要世界时这个时间系统。地球自转速度又是变化的,所以世界时是个不均匀的时间系统。与此相反,原子时却是个均匀的时间系统,它一秒的长度定义为位于海平面上的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震荡为9192631770周所经历的时间。
为了兼顾世界时时刻和原子时秒长两者的需要,引入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协调世界时就是我们平常所用的时间,它的秒长与原子时秒长一致,时刻上要求尽量与世界时接近,从1972年开始规定两者的差值保持在±0.9秒以内。通俗地说,就是协调世界时比世界时多了就把协调世界时减去一秒,少了就加上一秒,并且只有在每年的1月1日或7月1日才能做调整,具体的调整由国际地球自转与服务组织(IERS)根据观测资料作出规定。自1972年,全世界开始增加闰秒,有时一年增加两次。今年是2005年12月31日以来第一次增加一闰秒,而且今年也是既有闰日,又有闰年的第四个年头。
1秒钟的意义
回到开头的问题,一秒钟的变化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对于普通人,一秒钟也许仅仅就是人生长河中的短短一瞬。然而,在科学的领域内,一秒钟绝对有着重要的意义。多一秒或者少一秒,能够让很多事情发生和改变。
一秒钟的调整首先会影响全世界各类统一标准的变化。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入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很难游离于这些统一公认的标准。如果某个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其他实施闰秒的国家相衔接。负责世界上的三分之一的原子钟的华盛顿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发言人格奥夫•切斯特表示,世界商业和数码技术的精确度取决于这一秒。大部分手机供应商和电脑系统都是通过世界原子钟进行系统检查,自动更正时间。
在航天、电子通信、电力、金融以及交通等对时间要求精确严格的行业,如果未能统一协调好对闰秒的调整,都可能导致混乱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汇率变动的时间单位介于秒和毫秒之间。在进行证券交易时1秒钟的误差,就会影响到交易的正常进行;在电力部门,电网故障的维修、电网与电网之间的并网,如果出了1秒钟的误差,后果很可能是整张电网的停电甚至崩溃;在网络通信上,“协调世界时”被用在很多互联网标准中,如果出现1秒的误差,全世界千万台电脑就将同时崩溃……
也许有人会说,如此麻烦的这一闰秒,何不干脆废除掉呢?事实上,关于闰秒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支持废除的人认为,“闰秒”添加起来没有规律性,无法预知,给尖端技术带来了难以控制甚至是具有破坏性的影响。每一次调整,世界都将付出巨大成本。有百害而无一利。
支持保留“闰秒”的人们也有着充足的理由。张文昭告诉记者,如果“闰秒”被废除,时间的意义将变得模糊不清,而且昼夜轮回将逐渐与我们的时钟发生偏离。此外,历史上也并未发生过因“闰秒”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此外,一秒钟添减,还具有哲学和社会心理学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时间的简单调整,也代表着对世界绝对性的承认和尊重。如果失去了统一、公认的标准,一切都难以判断与认定,因而人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无所适从,无法找到共同认知所带来的安全感。由此放大,一个绝对标准得不到尊重和公认的社会,毫无疑问将陷入相对主义的混乱当中。 天文计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