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前辈们,谁能教教我从哪几个方面来识别望远镜
本帖最后由 happyskybaby 于 2009-3-2 18:32 编辑口径大采光能力强,但还是有好多地方不明白,请大家教教我,哪些可以看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什么样的参数是一个好望远镜的指标?
另外是折射式望远镜清晰还是反射式的清晰(指同一档次的)
谢谢了~~~ 额,这个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不过初学者买个便宜一点,性价比高一点的先玩玩吧!折射式的吧!::070821_18.jpg:: 口径越大集光力越强,越能看到天体的暗部细节,口径越大极限星等越大,越能看到更暗淡的天体,口径越大极限倍率越大,极限倍率约为口径的1.5倍,所以口径越大上到高倍的本领就越强,但是折射式普消望远镜口径越大色差也更明显,控制色差的办法是延长主镜焦距,焦距越大控制色差的本领越强,焦距越大在不采取增倍镜时倍率越大,但是焦距越大便携性越差 主镜焦距除以目镜焦距就是放大倍率,但不是无限制的放大,合适的放大倍数为口径的1.5倍
对于任何一台望远镜,我觉得使用次数多,使用效率高就是最好的
同样价钱的条件下,能买到的反射镜口径最大,折射镜口径最小。折射镜锐利,易于使用和维护,但有色差。反射镜集光力强,无色差,但不够锐利,使用和维护都不容易。折反射和反射镜基本类似,但在相同物镜焦距的条件下,相对以上两者镜筒要短得多,便于携带。三种望远镜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双筒望远镜的参数例如7X50,7代表放大倍率为7倍,50代表物镜的口径为50毫米,以此类推。
天文望远镜的参数如70/900,70代表物镜的口径为70毫米,900代表主镜焦距为900毫米,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主镜焦距除以目镜焦距,例如70/900主镜焦距为900毫米,此时采用10毫米焦距的目镜,那么放大倍率为900除以10等于90倍
目镜的参数例如 K20,字母K代表目镜的光学结构为凯涅尔目镜,后跟的数字就是目镜的焦距为20毫米
再比如PL10 字母PL代表目镜光学结构为普洛索目镜,数字10就代表目镜的焦距为10毫米了 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也许楼主把牧夫的精华区看一遍就都懂了。
简单的说,望远镜没有好坏之分,要看你怎么用,用来干什么。
口径大的当然好,但是也有它不好的地方。折射和反射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倍率不是一个好参数,因为任何望远镜都可以通过更换目镜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倍率。而且倍率并非越大越好。
嗯,没法一言以蔽之,关于这个问题,头绪很杂乱。建议还是先看几天精华区吧。 牛反的优势是口径大,价格便宜,集光力强,适合深空天体的观测和摄影,因为由于口径大集光力强的原因,牛反在深空观测时较之相近型号的其他光学结构望远镜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在摄影时会缩短相机的曝光时间,从而减少噪点的出现,提高出片质量,另外牛反还有个主要的优点就是没有色差,因为牛反采用了反射镜结构,入射光线镜过主镜直接反射后不会引入色差但是也会由于采用的是球面反射镜结构在避免色差的同时却又引入了像差,不过当采用抛物面反射镜结构时就可以很好的降低像差了。这也是许多资深爱好者追求大口径牛反的其中一些原因 牛反的劣势在于体积较大,不便携带,维护麻烦,因为牛反在受到强烈的震动后主镜光轴会偏离,导致观测时像差增大,模糊,需要有一定望远镜操作经验的爱好者定期调校光轴,还有牛反的主镜由于处于开放式空间中,使得主镜镀膜容易受潮,氧化,影响观测质量 折射望远镜的优势在于影像清晰锐利,操作维护简单,体积与重量容易控制,携带较之其他光学结构的望远镜要方便些
折射望远镜的劣势在于爱好者普遍购买的一般为普消色差望远镜,其色差较为明显,在影像的边缘会出现蓝紫色和金边现象,色差较大的望远镜也会影响到望远镜的整体分辨率降低 不管怎么说,还是学到了不少,呵呵,先谢谢了~~~我会不断的搜索的,只要有空我就来~~~ 建议初学者以折射望远镜为优先选择,或者先选择双筒望远镜大范围巡天,认识星座,熟悉天体位置,等有了一定天文观测基础再选择天文望远镜进一步学习,当然双筒望远镜也不会因为有了天文望远镜而闲置,因为双筒望远镜还可以在大气条件不佳时寻找星座,辅助观测,快速定位天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