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拍——日食的“串像”
本帖最后由 北京巡天 于 2009-7-10 13:49 编辑1.找一个镜头盖,上面挖个孔洞,直径2—3厘米左右,上面贴巴德膜。注意:孔洞太小了画面就会有衍射晕圈,最好试验一
下,不用拍太阳。
2.在日食之前某天的与日食相同的时间内做“初亏”和“复圆”的曝光试验,注意最小光圈在5.6—8比较合适,如果太小了,
太阳的像就会出衍射光芒。
3.实际拍摄时要根据太阳被遮挡的比例增加和减少曝光(食甚前是增加,食甚后事减少),怎么增减要看太阳被遮挡的比例和太
阳高度。也可以在实际拍摄时用另一个相机加个200毫米左右的镜头,再用同样的方法加上巴德膜,对着太阳进行测光,作为实
际增加曝光量的参考(千万要加巴德膜,用点测光或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的方式均可)。比如初亏时的曝光值就是之前试验确定的
曝光值,曝光后马上对着太阳测光,得到一个曝光值(要记录),假如在太阳50%被遮挡时要拍一张,那么在此之前要对太阳
测一次光(也要记录),以此测光值与开始的测光值比较,得出大概的曝光增加量。注意(1):直接用测光值去曝光(比如用
光圈优先模式)有可能不准。注意(2):太阳被遮挡的面积越小,两次曝光值之间的差距也就越小,甚至两次曝光之间的差距
可以忽略不计。但太阳被遮挡的面积越大,两次曝光值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4.太阳全部被遮挡时要取下镜头盖(和巴德膜),此时的曝光值要先确定好了,别忙中出错(ISO100,F8,1/500比较合适)。
5.“串像”不一定要平均拍摄,可以以全食的五个基本点(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为依据,从每个点往两边推而确定
曝光时刻......主要看怎么创意了,这是拍摄的最关键的部分了......注意拍摄地点的地方时与标准时的时差,经度每差一度,时
间差值为4分钟,要注意看日全食是怎么预报的。
6.镜头的视角乘以4分钟是该镜头的对角线视场可拍摄太阳最长的移动时间(太阳不出对角线视场)。比如135全画幅相机
35mm镜头视场是63度,支持的持续拍摄时间最大为252分钟。要查一查日全食持续的时间,看看与自己所用的镜头是否匹
配。
7.拍和看日食的人太多,即便太阳高度较高,短焦镜头也容易受影响,假如用胶片拍,一个小失误就满盘皆输,最好在如楼顶等
高处拍。如果有移轴镜头更好,往上移轴拍“串像”,再往下移轴拍地景。两张片子接起来就绝了。也可以开始时正常位置拍,
太阳升高时再把镜头往上移轴,这样就可增加拍摄的实际时间了(受视角的限制小了)。使用移轴镜头比较难的是两张镜头的曝
光量平衡问题。
8.如果用胶片拍摄,相机又没有多次曝光功能,可以在黑环境里上一个胶卷,胶片拉紧后打开相机的后盖,用一块与胶片
同样高的硬纸板(黑色,不能太厚)把胶片按住,用胶条固定在后框上(不要弄脏胶片,相机胶片压板也是有弹性
的),再把右侧卷片轴上的胶片裁下来抽出,合上后盖。这样就可以实现多次曝光了。注意卸掉胶片是也要在黑环境
中,就是绿色暗光也不要有) 好文章,谢谢楼主::070821_09.jpg:: 好文章,谢谢楼主::070821_09.jpg:: 前4点很受用
5、6点我觉得可以用SkyMap模拟,不用自己计算,直接出图直观易懂 也可以用电机+圆形硬镂空纸板电机旋转硬纸板 每x分钟曝光一次以最暗时为基准曝光 好文章~~~学习了~~~ 好,呵呵,不错,就是多拍点照片,连续性更好,呵呵,然后再可以制作各种葫芦串,呵呵! 注意,以前看到的串像大多是平均间隔拍摄,虽然似乎漂亮但没价值。有五个关键点的串像才叫“过程”...... 日全食的五个关键点不像月全食的那样分散,
按照LZ这种方法拍的日全食串相,那个食既、食甚和生光都将粘在一起,特别是去年全食过程那么短 日全食的五个关键点不像月全食的那样分散,
按照LZ这种方法拍的日全食串相,那个食既、食甚和生光都将粘在一起,特别是去年全食过程那么短
菲比寻常 发表于 2009-7-10 19:17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让其中的三个“点”叠而有区分但不是粘在一起是可以做到的。可创意(效果)的方法太多了(就算是卖个关子吧)........假如
10000个人拍“串像”,拍出来的都是5分钟或10分钟一个“点”,意思就不大了。这类的天文摄影既不是严格的科学摄影也不
是纯风景摄影,关键看创意(要表达什么?)、曝光的掌控和精确操作(用什么方法去实现它?)。当然,好的风景摄影也可以
创意,例子和方法都很多。 ::070821_09.jpg:: 问:
间隔拍摄可自动进行,不干预,不改变参数行吗?
答:
可以的,就是怕个别的像会有“溢出”,另外个别的像又会有不足。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假如感光度定为100,光圈用8,食甚曝光1/500便可(内侧日冕不会溢出太多)。您这几天把镜头盖先挖个不大的圆孔,外贴
巴德膜,把感光度定为100,光圈用8拍太阳试一试,直到调整孔的大小到合适的直径为止。所谓“合适”是指这时太阳的曝光
要稍微过一点到最合适之间便可。这样在实际拍串像的时候无需任何调整了,只需到时记住摘下镜头盖和再次盖上镜头盖便可。
之前还要稍微计算一下,从食甚时刻往两边算,看看在几点应该曝光第一张,在几点应该曝光最后一张。 12# 北京巡天
日全食全过程的拍摄方法:
与“等距间隔”拍摄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拍下食既和生光,不要怕会与食甚相叠。食既、食
甚和生光的曝光时间可以设定为1/1000秒(尽量让日冕少益出)。从初亏——食既、生
光——复圆之间计算曝光点(时刻)。另外也可以在初亏——食既、生光——复圆之间拍
“线”。注意“点”和“线”之间要有一段时间不曝光,留出空白。如果拍中间“点”的
曝光组合是F8、1/500,由于拍“线”是连续曝光,那么光圈要放到最小(至少F22以
下)。 感谢巡天老兄对多次曝光的指点。我的没能打A9000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我就不明白,当时那么经典的一款准专业相机为啥没有重复曝光功能?!! 是我错了,我的胶片机还真有重复曝光功能,回头试试看。 受益匪浅啊,感谢楼主。 好文,学习! 好帖::070821_10.jpg:: ::070821_21.jpg::漂亮~ 学习了~~~~ 谁拍到好的串像了发这里晒晒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