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月亮最高最亮 最佳赏月时间23点40分
2009年10月03日02:21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今天是中秋节,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是晴好少云,市民将观赏到最明亮皎洁的月亮。今晚的圆月地平高度角为1987年以来中秋月之冠,将是20多年来最亮最高的月亮,也是本世纪以来观测效果最佳的月亮。
●天公作美全省都可赏明月
这几天的晚上,在晴朗的夜空下,月亮显得格外的明亮,而且一天比一天圆。今天是中秋节,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因为中秋正处在秋分前后,白昼和夜晚的时间几乎一样长,月亮位于正东方向,恰好受位于正西方向的太阳直射,接收的阳光最多,而这时,月亮离地球最近,反射到地面的光线也最多,所以,中秋这天的月亮看起来最明亮、最皎洁。而老天赏脸,今天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是晴天,所以也是赏月的最好时机。根据天文学家的测算,今晚的圆月地平高度角为1987年以来中秋月之冠,将是20多年来最亮最高的月亮,也是本世纪以来观测效果最佳的月亮。
最新的天气预报是,一直到10月5日,南京等沿江和苏南地区仍是晴好的天气,目前看来温度变化不大。
这个长假,太阳有一些过分“热情”了,一大早,南京就是阳光灿烂,在阳光的炙烤下,南京的气温也是扶摇直上,午后市区部分气象自动观测站的温度已经升到了30℃,而位于江宁的国家气象基准站的温度也达到了28℃。中午在室外,感觉太阳是火辣辣的,似乎比夏天更加燥热。根据目前的预报显示,一直到10月5日,南京都是晴到多云的天气,中午和下午比较燥热,但是早晚偏凉,一天中的温差超过10℃,也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候,提醒市民早晚不忘添衣。 (于丹丹)
●明天下午2:10的月亮最圆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农历八月的月亮还将印证这句老话。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记者通报,本月最圆的月亮将出现在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六)14时10分。这也就是说,今年中秋公众欣赏到的月亮并不是农历八月最圆的。
王思潮介绍,当月亮公转到和地球、太阳成一直线的位置,从地球上看,此时的月亮最圆最满,称之为“望月”,由于地球自身在不停地自转,农历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甚至十七,都是望月可能出现的时段。据粗略统计,满月出现在十五的概率是50%,出现在十六的概率是40%,10%左右的概率会出现在十四和十七。
记者了解到,从2002年到2005年,连续4年,中秋月都圆在农历八月十五。但是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中秋最圆月都出现在十六。到了2011年,才能赶上“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今年中秋月有点“娇小玲珑”
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告诉记者,受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影响,今年中秋节公众赏月之时会发现月亮比平时要“偏小”一些。
严家荣介绍,由于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恒定。据计算,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最近约36.3万公里、最远约40.6万公里。由于距离不一样,地球上人们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
严家荣介绍,月亮绕地球的轨道周期为1个月,因此每个月都各有1次近地点和远地点。9月28日月亮到达本月(农历八月)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10月16日月球通过本月近地点,10月3日中秋节这天,月亮距离地球约为39万公里,比平均距离还要远上一点,因此,在公众眼中,今年中秋的月亮有点偏“小”。
严家荣表示,月亮偏“小”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赏月之情,相反由于看上去更娇小玲珑一些,月亮会更加迷人。
●花间水边赏月意境更美
当3日23时40分左右月上中天时,月光透过较薄的大气层,月色会显得更明更亮,是赏月最佳时刻。那么,如何在中秋之夜更好地欣赏明月呢?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为公众支招。
据王思潮介绍,如果我们用肉眼细观月亮,可以看到月亮表面有些地方较明亮,有些地方较暗淡。这明暗交错的图案,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中国古人想象月亮上有广寒宫,宫中有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西方则想象月宫中有美丽的月亮女神。赏月可从月出开始。在日落后不久,如梦如幻的月亮就会从东方冉冉升起。这天上玉盘般的婵娟普照大地,仿佛是月宫嫦娥将如水的月光洒向欢度中秋佳节的全球华人。若能在花间水边赏月,人们可能会感受到“春江花月夜”一般的诗情画意。
王思潮提醒,有条件的观测者还可用望远镜观赏月亮。只要天气足够晴朗,公众可观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平原等。
●中秋赏月从唐代开始盛行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赏月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环节,民俗专家说,中秋赏月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此习俗在唐时极盛。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表示,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我国各地至今遗存有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也是广大民众的民俗活动。究其赏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楼,贫者多寄于酒楼,好游者或登于山,或泛于水,文人赋诗,俗士讲古,民众谈俗,往往通宵达旦。
探 月
月球表面首次发现有水
1吨重月面表层物质中仅可得到1公斤水
一向被科学家认为是“华丽的荒土”的月球,不久前被印度环月探测器“月船一号”首次发现月球表面有水,这一消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据报道,印度“月船一号”携带的美国“矿源绘图仪”(俗称“M3”)环月探测器,能够根据反射的阳光的波长分析出地面的物质成分,这一装置首次在月球表面探测到水分。起初,连研究人员也不相信,为此进行了数个月的深入研究,最终才予以确认。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无论是在月球科学研究领域,还是为解决未来月球基地的供水问题,探测与研究月球上的水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因此,这次在月球表面发现的水虽然极其稀少,但足以让人欢欣鼓舞。研究人员估计,从1吨重的月面表层物质中仅可以得到1公斤的水,相当于一个棒球场的土地上才有一杯水。
“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的太空基地,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也是许多国家探月计划的目标,水的发现鼓舞了人们的信心。”著名天文学家赵君亮说,“月球上的各种能源和特殊环境资源,可以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长期稳定的支撑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月系今后将不仅是一个统一的自然体系,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将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江南社会学院战略专家陆俊元教授认为,在目前正在兴起的人类第二次探月高潮中,月球上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各国的探月热情,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国际上的探月竞争。
陆俊元认为,与人类第一次出于冷战目的展开的探月竞争相比,目前正在兴起的第二次探月竞争目标更加现实。各国竞相探月除了谋求战略制高点之外,还包括开发月球资源,在月球上建立未来的战略能源基地、太空工业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从“鼎沸青春”到“年老迟暮”
32亿年来月球内部能源已经逐渐枯竭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心中的千古疑问,在现代社会已有科学解释。
国内外科学家根据对月球结构、月面形态等进行研究,以及对月球不同时期形成的岩石进行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等,揭示了曾经在月球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初步勾画出月球从“少年”到“老年”的成长历程。
大约在距今45.5亿年前,月球初生成,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月球的大部分地区曾经被加热到1000摄氏度,使岩石高温熔化,月球上到处流淌着炽热的岩浆,是个沸腾的“岩浆洋”。
大约在距今41亿年前,当到处沸腾的月球逐渐冷却下来时,熔点高的矿物先结晶,熔点低的钙长石后结晶。于是在“岩浆洋”的顶部出现了一层密度低于结晶岩浆的钙长石,漂浮在结晶岩浆的顶部,形成了富含钙长石的月壳。
在距今40亿至38亿年前,月球不幸遭到了小天体的剧烈撞击,“开凿”出广泛分布的月海盆地(大型环形构造),科学家将这一事件称为“雨海事件”。
在距今38亿至32亿年前,月球上发生了第二次大型岩浆活动,使月海盆地中充填着玄武岩,此后又至少出现过5次月海喷发活动,科学家将此称为“月海泛滥事件”。
32亿年来,月球内部的能源逐渐枯竭,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岩浆火山活动和剧烈的月震发生。不过,大小不等的小天体撞击仍然不断出现,产生了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彼此重叠的环形山,以及撞击坑,使得月球表面斑驳陆离、千疮百孔。
科学家大多认为,目前的月球已经处于晚期演化阶段,它的“地质”演化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月球是一个已处于“暮年”的天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古老、僵死的天体。
月亮也有“脸谱”且万古不变
分为“月陆”、“月湾”、“月海”、“月谷”等
中秋是月亮的节日。自古以来,月到中秋分外明,文人墨客歌颂月亮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不过许多人也许还不知道,月亮也有自己的“脸谱”,而且万古不变。
著名天文科普作家卞毓麟介绍说,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此时仅用肉眼观看月亮,就可以看到月面呈现两种色调:明亮的区域和分散的较暗的灰色区域。月面上呈现的这些特征就是月亮的“脸谱”。自古以来,月亮的位相虽然在不断变化,但人们看到的月亮这张“脸”却始终不变。
月亮的“脸谱”镌刻了月球演化的历史。天文学家指出,月面上明亮的部分是“月陆”,也叫“月球高地”,那里峰峦叠嶂、山脉纵横;月面上暗黑色大面积的斑块是“月海”,不过“月海”虽然叫做“海”,但徒有虚名,实际上并没有水,只是比周围低洼的大平原。
“月海”伸向“月陆”的部分是“月湾”;一些面积较小的暗黑色区域则是“月湖”,与地球上湖泊的形状类似,月湖位于相对低洼的地区,形状多为长条、不规则状。
月球表面不少地区还可以看到一些暗色的大裂缝,弯弯曲曲延伸数百公里,宽达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看起来好像地球上的沟谷和溪流,这种地貌类型中较宽的被称为“月谷”,较细长的被称为“月溪”。
星罗棋布的“月坑”(一般称为环形山)是月球表面最为显著的特征,这些大大小小的“月坑”大多是陨星撞击月球后留下的“伤疤”。据统计,月球表面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月坑”总共有3万多个。所以,如果用天文望远镜观看,月亮的“脸”看上去“满目疮痍”,好像一个“大麻脸”,远没有用肉眼看上去那样洁白如玉、平坦如镜。 标题有点唬人。
最佳赏月时间,不知记者以什么为标准?
如果说是月亮中天时间,那么每个城市都不尽一致。
月亮中天时,月亮的高度角才达到最大。
比如杭州的月亮中天时间为:23:13
南京的月亮中天时间为:23:19
西安的月亮中天时间为:24:00。
如果按月亮最圆来形容最佳时间,那么离4日(农历十六)14:10越近,月亮越圆。
但按习惯,3日(十五)后半夜(即4日(十六)凌晨)也往往被看作十五中秋夜。
所以要想赏到最圆的中秋月,建议在今晚后半夜看月亮。 其实是记者们想方设法地蛊惑各类专家说出一些意义不大但具备标签化功能看点来。。。
回想起了关于长江日全食是500年还是300年一遇的无谓争论上。。。
今晚我在参加天津同好组织的中秋赏月天文科普活动中就有记者问我类似的问题。。。 无论如何,最亮这个词用得不准确,从距离上看,今年已经超过了平均距离。亮度不可能是最亮的,去年都比今年亮。
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采访了几个人之后才写出来的,文章中就写有月亮比较小,又何来最亮一说? 5# wlbx
还好,记者没有完全的睁眼说瞎话。
如果他说今年中秋夜月亮是“最圆”的,那真的是特大错误了。 估计没说是以前被骂怕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