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出现时间最长雷暴 持续7个多月
土星出现时间最长雷暴 持续7个多月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9/200991695245656.jpg这场雷暴已经成为太阳系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雷暴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自1月以来,土星大气层便酝酿一场猛烈的雷暴。天文学家宣布,这场雷暴已经成为太阳系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雷暴,打破此前创造的7个半月的持续时间纪录。
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对发生在土星上的另一场雷暴进行了观测,这场雷暴也就是7个半月这一纪录的创造者。
当前发生的雷暴是“卡西尼”号自2004年7月进入土星轨道后观测到的第9次雷暴。土星大气层中的闪电放电放射出能量巨大的无线电波,“卡西尼”号所携无线电波与等离子体波科学仪器(以下简称RPWS)的天线以及接收器能够对这种无线电波进行测量。大气层中无线电波的强度大约是陆上无线电波的1万倍,它们来源于土星大气层内发生的巨大雷暴,直径在1900英里(约合3000公里)左右。
在9月15日于德国波茨坦举行的欧洲行星科学大会上,奥地利科学院的乔治·费歇尔将公布对此次大雷暴的观测结果。费歇尔说:“发生在土星上的雷暴不仅拥有令人惊异的能量和持久性,所放射的无线电波也可用于研究土星的电离层。电离层在云顶上方数公里的区域环绕土星。无线电波必须穿过这个层,才能抵达‘卡西尼’号,充当了探测电离层结构和不同区域电离程度的一个天然工具。”
“卡西尼”号RPWS的测量结果证实了“旅行者”号飞船此前进行的研究。“旅行者”号的研究发现,土星阳面电离层的电离程度大约是阴面的100倍。通常情况下,土星上的雷暴出现在被科学家称之为“风暴巷”的区域。这一区域位于土星赤道以南35度。
费歇尔说:“为什么会在这个奇特的区域发现闪电仍不完全清楚。水云垂直对流是形成雷暴所必须的。在土星大气层中,允许大规模水云垂直对流的区域并不多,而这一纬度正是其中之一。此外,季节影响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旅行者’号曾在赤道附近观察到雷暴。既然土星已于8月11日穿过昼夜平分点,我们可能观察到雷暴转回近赤道纬度。”
土星上是否发生闪电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证实。在8月25日上一次近距离飞越土卫六泰坦过程中,“卡西尼”号眼中的土星因为泰坦的影响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模糊持续了半个小时,整个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闪电发生。费歇尔说:“根据‘卡西尼’号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知道土星上的闪电来自何处。‘泰坦遮土’这个独特的事件则是证实闪电发源地的另一个很好的证据。” 雷暴(Thunderstorms)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系统。形成雷暴的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很复杂,但总的说来,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云的中、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云的下部前方的强烈上升气流中还有一范围小的正电区。因此,云的上、下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这就是平常所见得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闪道中的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当云层很低时,有时可形成云地间放电,这就是雷击。因此,雷暴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是积雨云及其伴生的各种强烈天气的总称。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我国雷暴是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只在我国南方偶有出现。雷暴出现的时间多在下午。夜间因云顶辐射冷却,使云层内的温度层结变得不稳定,也可引起雷暴,称为夜雷暴。
雷暴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一般伴有阵雨,有时还会出现局部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出现有时还带来灾害,如雷击危及人身安全,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直接遭雷击或感应雷的影响而损坏,有时还引起火灾等。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编辑本段]
雷暴的种类 雷暴共分为三种,分别为单细胞雷暴、多细胞雷暴及超级细胞雷暴三种。而分辨它们的方法是根据大气的不稳定性及不同层次里的相对风速而定(参看风切变)。
单细胞雷暴(Single cell storms)是在大气不稳定,但只有少量甚至没有风切变时发生。这些雷暴通常较为短暂,不会持续超过1小时。在平日亦有很多机会看到这种雷暴,因此亦被称为阵雷。
多细胞雷暴(Multicell storms)由多个单细胞雷暴所组成,是单细胞雷暴的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这时会因为气流的流动而形成阵风带,这个阵风带可以延绵数里,如果风速加快、大气压力加大及温度下降,这个阵风带会越来越大,并且吹袭更大的区域。
超级细胞雷暴(Supercell storms)是在风切变极大时发生的,并由各种不同程度的雷暴组成。这种雷暴的破坏力最大,并且有30%可能性会产生龙卷风。
根据雷暴形成时不同的大气条件和地形条件,一般将雷暴分为热雷暴、锋雷暴和地形雷暴三大类。此外,也有人把冬季发生的雷暴划为一类,称为冬季雷暴。在我国南部还常出现所谓旱天雷,也叫干雷暴。 哦,明白一点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