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yphoto 发表于 2002-6-22 00:34

数码相机+液氮冷却进行长时间拍摄是否可行?

打算买一个130万象素或2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然后将镜头差掉,接到望远镜上,或135相机镜头上,并设法采用液氮冷却,进行长时间曝光来拍摄星云星系等深空天体,不知道是否可行。

1.液氮价格便宜,容易弄到,但不知数码相机的CCD能否承受这样的低温。
2.市场上130万象素或200万象素数码相机好象带B门的很少,NIKON 990的B门最长也才1分种

过马路 发表于 2002-6-22 00:39

想法不错啊,不过工艺上可能难了些。我现在在玩半导体冷却,好作多了。

qhyphoto 发表于 2002-6-22 00:49

半导体冷却能达到多低的温度呢?我以前也用过半导体制冷片,感觉体积比较大,不容易与相机CCD连接。可能将CCD单独拆下来可以。
液氮就是储存比较麻烦,用温水瓶一天就挥发没了。有专用的储存罐子,能放一个月,但罐子价格比较贵,要1000来块。不过液氮本身很便宜,一水瓶只有二三十块。

如果系统能做成的话,总投入大概在3000左右,应该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过马路 发表于 2002-6-22 01:04

半导体冷却能达到70C的温差,不过到40C 就不错了。体积很小,很多人在用,包括各天文摄影CCD厂,如SBIG 等。实际SBIG 也就冷却到-20,30C。 没必要太冷。不过你能搞到液氮,倒可以好好玩玩。不过整机冷却不行,电源和LCD受不了。

过马路 发表于 2002-6-22 01:13

比较好玩的是改动Webcam的电路,使其能进行长时间曝光,然后加上半导体冷却。这样就不用考虑相机原有的光路,拆掉就完了,成本也低。我现在就在改。

还有一招是到旧货店找镜头打破的数码相机进行改造。不过我还没找到。

lymex 发表于 2002-6-22 09:58

这个讨论很好,我也加入。
半导体冷却器件我也有两块,但感觉很费电,因此效率不高,曾经在热端加上散热片,在室温下,冷端才能达到0度C。

用液氮冷却最好是局部冷却,当然不能直接,最好能利用传导方法,用铝棒把冷传递到CCD,反正需要的冷量不大,液氮又充足。防结露倒是应该注意的!

安徽无极 发表于 2002-6-22 15:43

用两级半导体致冷,冷端应能达到-30度左右吧

timercat 发表于 2002-6-22 15:58

为什么不用叠加法?

做一个容易实现的冷却, 然后, 每次10左右秒曝光, 曝光数十次,
将结果加在一起, 再来个人工干预的底色噪声去处; 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
总之, 计算机处理要比其他手段容易的多.

安徽无极 发表于 2002-6-22 17:07

CCD的背面根本无法和致冷块紧贴在一起,有一个办法不知是否可行,就是整体冷却。

qhyphoto 发表于 2002-6-22 23:30

有的相机CCD背面有一个散热片,可以利用。不过要是真的全部拆开进行改装的话,应该还是有办法的。整体冷却估计里面的电解电容、液晶会受不了,
全部自己设计的确是好办法,但是如果做100万象素以上高分辨率的话,估计难度会比较大。而且,样品芯片价格也会贵。不过做100万象素以下的应该比较可行,现在有很多方案提供。

delphi 发表于 2002-6-24 20:34

请问大家如何解决在冷却时的露水问题呢?

kingkong 发表于 2002-6-25 13:14

有种保温材料,喷上去就会变成硬泡沫塑料,估计不错。

m1963 发表于 2004-11-12 09:36

有成功的么?

15x70 发表于 2004-11-12 14:00

qhyphoto 发表于 2004-11-12 16:30

:D 这个贴子是2002年我刚上牧夫论坛时候发的。居然现在又被翻出来了,当时还只是一个想法,通过努力现在早已变成现实了。不过不是用数码相机改的,而是全部自行设计的电路
http://qhy.lamost.org

冷看星空2 发表于 2004-11-12 21:45

不知道到哪里能够买着液氮?

dzway 发表于 2004-11-13 17:31

不知道到哪里能够买着液氮?
我这里不但用液氮,还用液氦,超导磁体里加的。液氮在大的化工,气体公司有售,畜牧站也有。

冷看星空2 发表于 2004-11-13 21:59

液氦特别贵吧!

dzway 发表于 2004-11-15 08:15

液氦很贵,80-120元/升。国内目前液氮最便宜的地方是山东鲁南化肥厂(滕州市木石镇),1200元/立方米,一般零星销售的地方是3-5元/升。

ljj 发表于 2004-11-15 10:28

整体冷却的话估计这个级别的相机很多部位受不了 :shock:

PS:那两个后背CCD还没有搞定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数码相机+液氮冷却进行长时间拍摄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