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基本内容
第一,世界时(UT) 世界时UT的时刻起点为1858年11月17日零时,时间单位“秒”是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导出的。就是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分成86400份,规定每一份为1秒。这样定义的秒由于受地球自转周期不规则的影响,导出的时标均匀性较差,秒的精度较低,只能达到1×10-8。第二,历书时(ET)
历书时(ET)的时刻起点为1900年1月0日12时整,时间单位“秒”是根据地球公转的周期导出的。即“秒”为1900年1月0日历书时12时起算的回归年1/31556925.9747。这样定义的秒,虽然优越于世界时(UT),但由于地球公转周期的不规则,准确度也只比世界时高一个数量级,即为10-9,且历书时ET的测定需要经历几年才能达到10-9。
第三,原子时(AT)
原子时(AT)的时刻起点为1958年1月1日零时,时间单位“秒”是根据原子跃迁的周期导出的。即“秒是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原子时AT的精确度和均匀性现已达到10-14量级,有望还能提高到10-15数量级。
第四,国际原子时(TAI)
国际原子时TAI是由原子时AT引申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整个世界范围内秒长和时刻的统一。1970年,国际计量委员会第59次会议给出的国际原子时的定义为“国际原子时是国际时间局根据国际单位制秒定义,以各参加国有关机构所运转的原子钟的读数为根据而建立的时间参考坐标。”国际时间局给出国际原子时准确度为1×10-13。
第五,协调世界时(UTC)
协调世界时UTC由原子时AT和世界时UT结合而成。UTC时标仍是一种原子时标,它的秒长度符合新的秒定义,但通过置闰秒使其时刻和世界时时刻UTI时刻接近。即到一定的时候,也就是天文秒与原子秒出现偏差时按规定不能超过0.9秒,一旦超过就要对协调世界时的时刻进行调整。由于地球总趋势是转速越来越慢,因此闰秒都是增加1秒。无论是增加1秒还是减少1秒都是由国际时间局统一发布,各国根据闰秒来调整本国的时钟,这样就把天文观测得到的世界时UT和原子时AT统一起来,故称协调世界时。(卢敬叁)《中国质量报》 好贴,顶一下.
建议楼主再查一下资料,把缩写词的英文单词都拼写出来。
比如原子时用AT,
国际原子时用TAI,我就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当然,对于英文高手,这几个缩写字母,他们是很轻松就可用英文表达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