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皓月的11X70镜子,简单说一下感受。
这次这个镜子是皓月兄帮我换的。第一次寄过来的镜子由于邮局的野蛮运输,光轴偏了,而且物镜上也略有瑕疵。皓月兄就答应给我换一台新的,昨天终于到了。这一次皓月兄加固了包装,连装望远镜的泡沫塑料盒内都塞满了填充物,所以光轴丝毫未损,物镜也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以前有一个老款熊猫的10X50,于是拿两者对比了一下。
首先是外观。熊猫的是全钢结构,而皓月的是铝合金的,并且外面包了一层胶皮,所以后者的塑料感非常重,不过感觉起来还是挺结实的。重量上,11X70与10X50相差不多,倒是让我非常意外,原以为皓月兄的大镜子会沉得多。
再说说镜片。10X50的镜子只有单层镀,蓝色;而11X70的镀膜呈绿色,镜身上标明是全表面多层膜,绿色的镀膜看起来非常均匀。另外11X70的目镜是长出瞳,与熊猫的10X50比起来,直径大了许多,看起来也舒服了许多。我还简单量了一下出瞳直径,大于6MM,这说明有效口径至少有66MM。
接下来要说一下实际观测的效果了。
昨天阴了一整天,所以只能先拿地面景物做一下对比。虽然两者倍数相差不多,但是感觉起来,11X70的明显要比10X50的放大许多。这也许是跟70双筒的视野大有关。另外口径带来的好处十分明显,70双筒的视野比50双筒的明亮许多。但是带来的一个相应的结果就是70双筒的色差比较大,尤其是视野边缘位置,可以说十分明显。这与70双筒的较大相对口径有关。这也说明这批双筒的三片式物镜并非semi APO的,而是增加有效通光口径用的。另外像质还算不错,中间起码60%的像质非常好,边缘处有一些像差,但还可以忍受。
天黑之后,对远处地面的明亮灯光(约-6等)进行了观测,相对于50双筒,70的镜子的眩光还是比较轻微的,这说明镜筒内的消光做的比较好。
今天终于晴了,但是天上还是蒙了一层薄云,一直是灰蒙蒙的,但是已经可以进行天文观测了。
第一个目标是太阳。日落时候的太阳已经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了。从70的镜子中,可以明显看到有三处黑子,其中东侧的为两个较大的黑子,中间偏西分别有两处较小的黑子。如下图所示:
http://sohowww.nascom.nasa.gov/data/realtime/javagif/gifs_small/20030604_0530_mdi_igr.gif
奇怪得是在50的双筒中,黑子反而显得更加清楚,甚至是上面图中最小的两个黑子也都看得十分清晰。再用70双筒观测时,由于有了50双筒的印象,才在相应的位置隐约感觉到有黑子的存在。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理论上说,70的分辨率要比50的高才对,为什么在50镜子中清晰可见的小黑子到了70镜子中反而看不清楚了呢。难道是因为亮度增加使得太阳光掩盖住了小黑子吗?还请高人解答。
七点半左右,趁着云还没有把天空全盖住的时候观测了一下木星,虽然这时候天空仍然非常亮,但是木星以及木卫已经在70的镜子中清晰可见了,而在50的镜子里,就只见木星不见木卫了。这时候大口径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然后又顺便观测了一下月亮,但是这个时候云已经给月亮蒙上了一层纱了,除了亮度方面,70和50的区别不大,都看不清任何的细节了。
总结一下这两天的观测体会,这款双筒镜质量还是不错的,通光口径大,倍数适中,重量不太大,短时间手持观测还是可以的。相对于这个价位来说,我已经很满意了。
另外提一句,皓月兄的服务的确不错,:) 望远镜不会采用钢制结构的,轻重不同一是铝合金材料配比不同,二是薄厚不同。11×70的多层镀膜和长出瞳大目镜带来很多优势,特别是透光率提高引起亮度增加,反差更好,眩光和鬼影也小很多,要是像差控制再好一些就好了。
顺便说一下透光率的测试方法:用望远镜目镜对着白纸,眼睛从物镜观察,看哪个更白更接近外面白纸的亮度。白天由于人眼瞳孔都小于两只望远镜的出瞳直径,所以亮度只取决于透光率(由于错觉,人会觉得放大倍数高的亮度高些)。 这个测试方法好像是测光线从目镜到物镜的透光率,与从物镜到目镜的透光率相同吗? funder 测试透光率的方法很好,我以前也这样测过。不仅可以测量透光率,而且可以检查整体是否偏色。
愚公:光是可逆的,正反都一样。 测了一下,70的透光率的确比50的要强一些,不过颜色上似乎稍微有点偏黄. Steed_Joy ,你的10*50花多少钱买的? 这个是很久以前买的了,大概两百多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