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的观察报告
前一段时间成都的天空出现了难得的蓝天白云,而且一直持续了好几天,那几天正值满月的前后几天,那个月亮之皎洁。星星倒是比较少,可以明显看到的好像只有木星(通过软件确认的)。但是那几天还在学校没法观察,心里直痒,只有忍了。到了30号终于有时间回家了,但是一回到家天气就开始转阴了。直到31号晚上天上的云才开始有点薄了,月亮不时的露一下脸。趁着它露脸的时机观察了一下,由于是满月,而且还隔着云。所以只看的到表面纹理,反差不强。听说当天晚上2点52分开始有月食,就准备等。结果等到了2点50后到外面一看,发现这个时刻月亮还躲在云的后面,而我又冷又困,实在受不了就去睡了。唉,遗憾,长这么大还没有看见过月食,就这样就放弃了。后来有一天早上起来看到太阳马上就要从远处升起来,于是马上架好镜子,忽然又看见西方的天空中还有半个月亮,那就先看月亮呗,由于大气透明度不好,有雾,再加上月亮高度已经比较低了,透过的低层大气距离较长,所以月亮的效果也不怎么好,不过从明暗的交界处还是可以看到环形山的,本来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也是在预料之中的。没多久太阳出来了,盖上巴德膜瞄准它,上20mm目镜放大50倍,一眼就看见了太阳的右下角有一片小的黑子,效果还可以,锐度和亮度都不错。其实如果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黑子附近周围区域比其它区域更亮,而且整个太阳的表面就像那种表面不平整的塑料表面一样。还有就是换上6mm目镜看到的太阳更大了,视野已经装不下了。黑子区域也更大了,可以看出是有4块分离的区域构成,但是总的来说黑子的面积不大。看了一会儿就收工了,令我高兴的是第一次看太阳就看到的黑子。中午的时候又看了一下,发现黑子的方位和形状也没怎么变化。到下午的时候不用巴德膜又看了一下(下午的太阳由于雾气的阻挡亮度已经不高)效果一般,感觉还不如之前加巴德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雾气使阳光发生了散射。现在就等着看星星了,晚上倒是有星星,但是基本都在天顶,由于垂直方向上透过的雾气更少所以只能在天顶看见一些星星。由于没有带电脑回家,暂时还没法认星,所以看着有星星也不知道看哪颗,刚开头的两天就没有看。昨天晚上在邻居家吃完晚饭就在家门口外看天空,讨论关于星星的话题,他也不懂天文。但当他说到他之前看到7颗排的很像勺子的星星时,我突然来了精神。很明显他说的就是北斗七星了。我都好久没有看到过了,听他这么一说,说明家里还是有群星璀璨的夜晚的,顿时对以后的观察有了信心。正在那里说着,我看见天上有一颗很亮的星星,我就顺便给他们指说那里有一颗亮星。结果他们看到后马上说;哎,那颗星还跑的真快,我当时也没有在意,视力也不好,看了一会儿,果然在跑,没多久就不见了。我在想难道是ISS。看了一下表7点过两分,也大概记了方向。我就猜它就是ISS了,我就给他们说那是国际空间站,哎,他们还是不怎么懂。为了验证我的猜想回学校后我专门查了一下,以下是我所在地区的ISS过境信息:
Appears 18h57m54s 2.0magaz:222.0° SW horizon
Culmination19h02m44s-4.5magaz:133.3° SE h:84.5°
distance: 342.6kmheight above Earth: 341.7kmelevation of sun: -9°
Disappears 19h05m17s-2.4magaz: 45.3° NE h:12.4°
结果完全验证了我的想法。当时我正在给他们解释ISS的时候天上又出现了一个亮点,然后很快闪了一下亮光就消失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铱星闪光。当然这个我无法验证。不过我说的这些虽然无图,但是都是有目击证人的,呵呵!我在想我运气真好,在几分中之内就看到了以上两种景观。遗憾的是都没有使用望远镜观看,现在还没有那个技术。主要是没有办法快速寻找和追踪目标。而且这样的机会也很难遇到。到这里我就想趁热打铁,再观察一下星星。眼睛在天空巡视了一下后发现西方的天区有一颗鹤立鸡群的星(实际上在它的附近没有其他的星了)。我就估计它是木星或土星了。因为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我就确定过西边的一颗亮星就是木星,这颗星的位置和它很接近。我跑回去架上望远镜准备观察,果然这个90EQ的寻星镜没发用,只有凭感觉了,更要命的是正对着它的方向离我300米远有一个建筑工地,灯光很亮,再加上有雾气将灯光散射过来,使看见星星都困难。不过还好没过多久我凭感觉就使这颗候选星进入了视野。刚一调好焦距就发现4颗卫星加它一起5颗星就映入眼帘了。好无疑问就是木星了。不过由于他的高度比较低,雾气大,所以就没有看到所谓的条纹,这也是预料中的事情。只有等天气好的时候再看了。 用功的好孩子哈! 观测报告写得不错。。继续发扬。。。 昨天看到ISS了,今天又过境的,准备拍的,可西边光害太严重了,没看到也没拍到啊!:dizzy: 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我会继续发扬的,以后尽量上图,不过过几天后我可能要消失一段时间了,等到有一点观测成果后再出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