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成功观测月掩星
本帖最后由 AJJ 于 2010-8-4 11:52 编辑前些日子关注到这次1.25的月掩昴星团是本次食季之后,发生的最后一次月掩昴星团现象。吃过晚饭突然想起这事,跑外面一看天气不错,可时间已经晚了些,已经错过金牛23号星(4.1等)、17号星(3.7等)、η星(2.9等)的掩始,而28号星(5.1等)、27号星(3.6等)仍可以观测到,速度架镜子开始观测。
以前的几次都因为没空或天气不好错过了,使得这是我第一次观测月掩昴星团。七点开始观测到八点,成功观测到金牛28号星(5.1等)、27号星(3.6等)两颗星被掩,感觉星在被掩时是瞬间消失的~~
没有单反,没有DC,只有一部比较牛逼的手机(NOKIA N82),拍着玩玩~~
为了拍到星点只有把月亮曝过掉
再来几张正常的月亮
不错,要顶的。我没看到。天气不好。 谁给科普一下,观测月掩星的乐趣在哪?::070821_12.jpg:: 吃掉的那一瞬间非常愉快。 本帖最后由 AJJ 于 2010-1-25 22:50 编辑
3# longyun
真的感觉是一瞬间消失的 让我想起用木卫的蚀来测光速的方法,或者我们也可以重复下。看看我们能比古人做的好些没 通过小行星掩星可以计算出小行星直径、形状、自转轴方向、反照率大小和搜索小行星是否有卫星。在观测的过程中(哪怕仅仅是欣赏性的观看),无论看见或者没看见小行星掩星,或可疑的掩星结果,都已经是一个很珍贵的观测数据(这就是小行星掩星与月掩星的不同之处),要认真对待这些数据。即使是可疑的结果,也请不要忽视。因为它可以用来判断掩食带的界限。如果原来掌握的小行星资料准确度低,观测结果(不论是否看见)有助于分析预报数据偏移之大小,进而修订改进小行星轨道数据的精确度。如果掌握的小行星资料准确度高,观测结果(不论是否看见)有助于改进小行星形状、大小、是否有卫星、伴星的资料数据。所以尽可能多的有效观测数据是非常必要的。大部分的精确观测数据只能靠掩星观测这种方法,得到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通力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协助观测,才能使我们揭开更多小行星的真面目。各地所观测到的掩星计时数据,是测量太阳系数量众多小行星的形状及轨道数据的主要方法,这就是通过小行星掩星观测(不论是否看见),认识被观测的小行星,有极重要作用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掩星观测是一项天文爱好者能够,且容易做到,而极具科学价值的活动3# longyun 上面是摘得咱们掩星版的内容,不算剽窃吧???? 这手机确实很牛逼。。。。 不错::070821_09.jpg:: 昨晚目视看了一下,月亮太亮,不太适合拍摄。。。 这手机太牛X了::070821_17.jpg:: 这手机太牛X了::070821_17.jpg::
苍穹旋律 发表于 2010-1-26 12:5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诺基亚的手机是强悍~~~~ 昨晚目视看了一下,月亮太亮,不太适合拍摄。。。
皮侠客 发表于 2010-1-26 12:22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主要也是拍着玩玩~~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 拍的真好!让我也分享一下您的欣喜! 谁给科普一下,观测月掩星的乐趣在哪?::070821_12.jpg::
longyun 发表于 2010-1-25 22:28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月掩星所以能够用很简单的天文设备,得到精确的数据,是因为分析观测结果是是以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远地平均距离405508千米,近地平均距离为363300千米)和不同地方的观测者(地球直径12700千米)作参考源。地面上误差几米甚至几十米,与上述数字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个别事件上特大的误差亦因全球观测的关系亦变得微不足道。这些得出的时间数据用来修正月球轨道精确数据、月角差、太阳视差、月球质量及因地球本身不规则的自转速度而引起预报时间与观测时间之间的差异等问题,进而研究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对测定月球黄经与黄纬的改正值、历书时、研究双星,以及更准确预测月球的运动、提高被掩恒星的位置精度等,均有重大价值。如果对月掩星作光度测量更可以发现一些难以用望远镜分辨的密近双星,尤其是掠掩能间接得出月面边缘的准确地形,从而增加月球地形的测量精度。因此掠掩比一般月掩星更具科学价值,现象本身亦更具可观性。因此掩星观测是非常有意义的!
同时观测到恒星消失的一瞬间很有意思。你观测过几次就知道了。 16# BA2CR
同让感谢LS的回答~~学习了~~
第一次看月掩星是蛮有意思的 手机能拍成这样,太厉害啦 受教了,谢谢各位 你这N82也太牛逼了,我太佩服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