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10-1-26 22:49

荧惑有流沙,捕影细分辨

本帖最后由 九大行星 于 2010-1-26 22:56 编辑


——元月25日晚四观火星记

上次的观测见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27932-1-1.html
昨天,又是一个阴天夹缝中的稀遇晴夜,比预计的22号观测推迟了三天。因火星的升起时间一天天提前,晚七时半火星地平高度已经28度。仍采用晶华3X巴罗加延长管的方法,把倍率提到7X,
因等效焦距过长,好不容易才将火星捕捉到摄像头的视野中。视宁度在3-4度之间,时好时坏。目视可以明显地看到火星园面上浅色的北极冠和大流沙平原等暗区。
从晚20时30分开始,到21时40分,在70多分钟内。共拍摄视频26段,帧率均为30幁/秒。各段时长30~60秒之间。故多数视频均超过1000揁。

火星已近冲日,亮度-1.25等,角直径达到14.08秒。相位0.998

经过今天的叠加处理,现发图共赏。

一、25日21时25分的火星,叠加1837张


二、同上,稍放大后加注几处明显的地名,如大流沙和考勒斯盆地等。此外还有些可分辨的细节。



三、70分钟内自转有16.4度,选出五幅图代表。试着设置了几种白平衡模式,始终还是没有掌握好,不是太红,就是不足。第六张是软件模拟图。



天气预告27、31号均下雨。但愿29号晚能出奇迹。

xingyunviecol 发表于 2010-1-26 22:57

我来坐坐沙发 貌似楼主的镜子是100ED是吧?
::070821_10.jpg::
巴罗是晶华的 也许换个好点的效果更好

镜中人 发表于 2010-1-26 23:52

LZ厉害!将3X巴罗变到7X,下回我也加延长管试试讲我的巴罗变倍可能拍出来更大一些~~

skyczheng 发表于 2010-1-26 23:55

楼主拍的火星图看起来不太漂亮!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10-1-27 16:46

只要可以用来延长焦距,不明显增加色差,巴罗的品牌不是系统的短板。本人也用过智通ED2X巴罗和用目镜放大延焦,觉得都差不多。短板还是视宁度和口径。

对于100口径的望远镜,理论分辨率也就1.4秒,而火星视直径14秒。现在已能够分辨出多个细节。火星直径在画面上占70个像素。折合每秒5个像素。本人觉得已是超常发挥了。(根据信息论,相当分辨率的细节用两个像素即可,即0.7秒用一个像素,每秒1.4像素)。

困惑地还是白平衡不准,另外处理产生的噪点较明显。所以不够漂亮。前几天看到网上日本人用8~12寸口径拍的火星,也没有更多的细节。

镜中人 发表于 2010-1-27 18:05

LZ很专业啊~我想请教一下怎么计算延长的长度和倍率之间的关系?我的是Orion3X巴罗。延长多少才到7X?::070821_06.jpg::

wwptom 发表于 2010-1-27 20:17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10-1-27 22:08

LZ很专业啊~我想请教一下怎么计算延长的长度和倍率之间的关系?我的是Orion3X巴罗。延长多少才到7X?::070821_06.jpg::
镜中人 发表于 2010-1-27 18:0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巴罗镜其实就是一负透镜组,可以简化成一个简单的负透镜,它同样遵循几何光学中的焦距公式:
即:
1/F=1/V+1/U,那么就有1/V=1/F-1/U
F焦距,V像距,U物距
只不过F是负值,物距U在镜后,也是负值。注意这里的【物】指的是主镜所成的像,也就是说按照光线前进的方向,巴罗镜位于主镜成像【物】之前的距离为U,那么在镜后V的距离上是经巴罗的成像。V/U就是放大倍数。一般地,U≤F且接近F。故每需要增加一倍,延长管就要加一个(负)焦距的长度。这里需要知道巴罗负焦距追。本人的晶华3X巴罗负焦距约为4厘米。由原来3X变成7X时延长管加长了17厘米。(即(7-3)*4=16)

借助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很容易理解巴罗。那不过是巴罗成像在无限远(平行光)的特例。所以3X巴罗变成7X甚至10X所引起的附加像差是不会明显的。

镜中人 发表于 2010-1-28 00:11

::070821_09.jpg::真厉害~谢谢!!

jiangjian 发表于 2010-1-28 16:16

火星越来越清晰了哈。。。

nngs 发表于 2010-1-29 05:29

...对于100口径的望远镜,理论分辨率也就1.4秒,而火星视直径14秒。现在已能够分辨出多个细节。火星直径在画面上占70个像素。折合每秒5个像素。本人觉得已是超常发挥了。(根据信息论,相当分辨率的细节用两个像素即可,即0.7秒用一个像素,每秒1.4像素)。...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10-1-27 16:46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还有个影响因素就是网络摄像头自己的图像合成算法是什么。绝大部分摄像头为了合成彩色图像,其算法是在不同的像素间做差分计算的,有的像素提供红色通道/有的提供绿色通道/有的提供蓝色通道。最终合成的图像的分辨率远低于一个像素的尺寸,至少两三个像素才能合成一个基本像元。这和专用的单色CCD不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网络摄像头拍的直径70像素的火星图象看着模糊,把图像缩小到火星直径只有十几个像素时反而看着清晰真实。 因为决定网络摄像头的能提供的分辨率不是它的一个像素的大小,而是临近的几个像素合起来的大小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10-1-30 22:08

楼上所说图像合成算法是指马赛克排列的RGB三色微滤镜彩色合成再现的算法,一般用RGBG四个像素构成一组运算单元。好的算法还原给每个像素以比较真实的色彩。(尼康与佳能的算法不同,结果造成它们之间成像风格的差异)注意!这里像素数量仍然没有变化。一个像素仍然起到一个像素的感光作用,仅仅为了再现色彩而需要运算还原。像素对细节的表现(也就是光强变化)仍然遵从信息论的原理,否则不但是摄像头,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标称像素数都是不实之词了!
当然,由于三色滤镜的存在降低了量子效率,加上算法的影响,使得彩色CCD/cmos的效率不如单色CCD/CMOS,这也可能使得分辨率略有降低,那只是百分比上的降低,绝谈不上七十像素与十几像素之间的PK。
彩色电视在模拟电路时代有着相似的发展过程,传输亮度通道所占用的带宽比如说是6MHZ,传输彩色信号的副载频只有1.5MHZ,它的作用仅在于把黑白图像“染”上颜色。

真正的像素合并是指BIN技术,即将2*2或更多像素感受的光子合起来视为一个像素,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感光灵敏度,在天文专用冷冻CCD中常用到。这种情况下,直接把四个像素当做一个就行了。

Herschel 发表于 2010-1-31 10:21

为什么火星周围会有光环呢?

chiirpg 发表于 2010-1-31 11:00

能拍就不错了!楼主加油!

xingyunviecol 发表于 2010-2-9 23:39

这两天也准备好拍火星了。天气又三天放晴 准备行动。
::070821_04.jpg::

609991841 发表于 2010-2-23 20:26

嗯,能看得出来

gavin_wa 发表于 2010-2-24 23:55

感觉有点像小时候玩的玻璃珠啊!!!yct51.gif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荧惑有流沙,捕影细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