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shell 发表于 2010-1-28 19:06

小镜子大宇宙---三年摄影心路

拥有一具传奇的复消色差折射天文望远镜(APO),大概是学生时代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三年前重拾天文爱好,第一个想法就是配齐一套APO系统,做个舒舒服服的阳台帮目视派,也想接上数码相机顺便拍星空。三年过去了,器材配置已不可同日而语,我没有成为目视派,却成了彻底的摄影派。一部小APO,不能在目视上给我带来多少启示,却在深空摄影里打开了一个天地。

如果说三年前,玩的是家里楼顶,一张观测椅,一杯热咖啡的安逸,那么三年后,玩的是荒山野岭,寒风抖擞,半夜狼嚎的寂寞。没错,一个真正的摄星人,玩的不是安逸,是寂寞。

玩天文摄影,一曰天,一曰地,一曰人。天气要晴朗,无月光(在广东这样的天一年没几个),天气好的时候你要在正确的地点出现(无光害,高海拔,往往在几百公里之外),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器材众多操作环节也不能出错(但总会出错,墨菲定律)。天,地,人,其中一个要素要达到最优,已经不易,可试想三个要素同时达到最优的难度。天文摄影的极致,就是追求这三个小概率事件的更小概率的交集。

下面9个主题的深空天体照片,一张照片也许就是一个脚印,记录了几年来天文摄影的心路和心血。

谈照片之前,先介绍下我的天文摄影系统基本配置。望远镜是高桥的FSQ-106ED,10.6厘米口径,4片式佩兹伐克结构的复校色差折射镜,相当于一个530mm焦距的镜头,提供了6X7的画幅和优质成像;67画幅对我来说有点浪费,因为我的相机只有135画幅,这是一部黑白芯片的冷冻CCD,Sbig STL-11000M。冷冻CCD比起现在市面上单反相机(如Canon 5DII)的优势在于:一是冷冻后长时间曝光的热噪音得到改善,二是对微弱信号感光能力更强,三是黑白芯片比bayer pattern的彩色芯片提供了更高的解析力,四是可以利用滤镜组合运用某些特定技术(比如L+RGB合成,Ha、OII、SII波段窄带滤镜出图)。FSQ+11000组合提供了一个3.9度X2.7度的视场,3.5角秒每像素的解析力。赤道仪是高桥的EM200。

系统的一个整体印象。摄于09年春天云南红土地之旅,农家旅馆的楼顶。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28/4310465119_0cacdb6e97_o.jpg

器材的配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刚开始玩经过一年多的折腾,我才逐渐搞清楚在现有的天空环境下,哪些器材是适合的,如何配置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是一个不断买,不断卖,不断走弯路又不断进步的过程。到了08年6月份,器材定型,形成现在的这套系统。自此,再大口径的望远镜,再精良的器材,不能让我有所动心。因为这时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武器不够精良,而是天气环境不够好、晴天不够多、精力不够用了。

星云瀑布

08年7月,冷冻CCD相机开光。在离城市中心不远的近郊,测试窄带滤镜对光害的过滤效果。黑白为Ha波段出图,彩色则为Ha、OIII两个波段合成出图。

这个天区位于银河密集的人马座,左上角M20三叶星云,右边区域M8礁湖星云。湖下恰是一个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只是这里的尺可能要改为光年。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40/4310464983_5b78460c78_o.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46/4310465073_11c6f2b0e1_o.jpg

北美洲

北美洲星云天区是夏季的银河里的珠宝盒,充满了奇珍异宝,巨大的星云几乎填满了整个区域,黑白的Ha通道突出了星云明暗之间的反差,像悬崖峭壁,像旋风席卷。

Ha通道拍摄于08年7月的一个晚上,意外的晴天和透明度,临时决定杀到100公里外的惠东远郊,这次拍摄加上了FSQ配套的减焦镜,让镜子在F3.6工作,同时也获得更大的视场。两个月后上山补拍了SII和OII两组窄带通道。让SII作为红色通道,Ha作为绿色通道,OIII作为蓝色通道,就可以获得类似哈勃望远镜星云图片的效果。这就是窄带的特殊应用,好看是好看,但极其耗时。广东的晴天率让人很难有足够时间拍齐三个窄带通,这张北美之后,我便再也没机会进行三个通道的窄带彩色出图。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04/4310464881_6926afb0d6_o.jpg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92/4310464803_f018564436_o.jpg

M45

08年的11月份,一阵强冷空气过境,吹开了云雾和阴霾,带来了持续的晴天和高透明度。坐落于400公里之外的梅州阴那山,1000米的海拔的山顶,让我们突破底层大气的混浊,呼吸到了真正的新鲜空气,一场星空盛宴拉开帷幕。。。

M45,因太多人看过和太多人拍过而已经有点掉价,是容易让人审美疲劳的目标。第一次尝试深空L+RGB合成。一个低光害而高透明度的天空,第一次让我体会到了深空的深。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55/4311201442_339960c939_o.jpg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29/4310463851_2625e0f86d_o.jpg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46/4310463905_c3cb75d361_o.jpg

圣诞树

08年的11月,阴那山。那天山顶风特别大,不得不撤退到半山腰。半山腰有一面湖,整夜作声,令人毛骨悚然。夜深沉时,宇宙就剩下星空,我和湖里的怪兽。

这个天区由很多有编号的天体组成,比如左上角的一个小天体叫Hubble’s variable nebula, 中心像锥子的叫Cone Nebula。那些编号名字对我来说不重要,对我来说重要的是照片展示出的整体的美感---一颗巨大的圣诞树(也许下面还有一颗小的),树上悬挂着大大小小的彩球,周围丝带飘动,上空中似乎横跨一道彩虹。

世界上还有比他更大的圣诞树么?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54/4310464057_aa3f19bedc_o.jpg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55/4311201782_e428ef3526_o.jpg

海鸥

09年1月,阴那山。拍摄时有半弦月光影响,所以只能拍窄带。拍了Ha和OIII两个通道,后期处理时把Ha作为红色通道,OIII作为蓝色通道,Ha和OIII按比例叠合为绿色通道,可以产生接近发射星云本色(偏红)的彩色照片。

她的翅膀很迷人。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26/4311202422_b498767454_o.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01/4311202348_211304ca73_o.jpg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51/4311202280_eab3f4c9f3_o.jpg

Omega

09年三月份,正当广东笼罩在阴沉的阴霾和连绵细雨之中,我和朋友驱车1800公里到云南红土地,那里的天,是晴朗的天,是解放区的天。

人马座奥米笳(Omega)球状星团,是全天最大的球状星团,也是北半球全天最难观测到的一个天体。对于在北半球偏北的地方,这个星团在地平线以下,终年不可见。

在云南红土地,这个星团的地平角度,大概是15度。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03/4311200908_87f5d69883_o.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14/4311200814_02f0c061c5_o.jpg

星系群

09年三月份,云南红土地。

星系群,就是星系扎堆的地方。这个星系群学名叫马卡良星系链,位于室女座。春季星空,缺乏秋冬季星空的星云的娇艳,缺乏夏季星空的银河的丰满,但它有的是星系,它有的是深度。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51/4310464361_cf610c1412_o.jpg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28/4310464457_bbc121a59a_b.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34/4311202208_abc26ca567_o.jpg

玫瑰

09年三月份,云南红土地。

在云南的最后两个晚上,狂风肆虐,需要用帐篷临时搭建起一堵防风墙。拍了LRGB四个通道,另拍了几张Ha通道,最后20%的Ha通道混进L通道,提供了更强的反差和更小的星点。

这是深空里的一颗奇珍,是从天上摘下的玫瑰。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69/4310464279_07a8f3fa36_o.jpg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21/4310464195_1c2bcbdbd9_o.jpg

M31

仙女座大星系,这是一个几乎被爱好者拍得最多得深空天体,但这并不意味这是一个好拍的目标。M31本人已经拍过很多次,都不尽人意。10厘米口径的APO,搭配合适的周边器材,在一个好的天空环境下所能达到解析力极限在哪里?每一次拍摄,都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有云,有风,器材故障)让器材不能发挥殆尽,每一次不满足都让我不厌其烦地尝试下一次,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让我逐渐了解我的系统的特性,让我挖掘出系统原来所不知道的潜能,让我逐渐懂得---名器之所以成为名器,不在乎它本身是什么,而在乎使用者把它用成什么。

这张照片集中了两年来几次的拍摄数据,08年9月份拍了16张L通道,09年9月份拍了20张L通道,10月份拍了22张L通道和若干张RGB通道。第一张是全景图,突出了M31外围深度的星际物质。随后几张逐步放大,第三张是100%截图出图,第四张是200%截图出图,可见外围悬臂的星团已被分解出恒星。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95/4310463581_7e5885684a_o.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50/4310463337_450f27fcc7_o.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53/4310463443_6f4d6cf798_o.jpg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68/4311201340_26f80b9edc_o.jpg






crddcrdd 发表于 2010-1-28 19:09

看不到图片。红叉叉

wormonet 发表于 2010-1-28 19:18

太牛了, 不得不顶

梦中游 发表于 2010-1-28 19:33

这张帖将会留名于牧夫,一个字:强!

Daniel.Chan 发表于 2010-1-28 19:33

认真,仔细的拜读完全文,敬佩。。。。::070821_01.jpg::

suoshuo 发表于 2010-1-28 19:39

太厉害,太强大,无敌了::070821_19.jpg::

suoshuo 发表于 2010-1-28 19:40

太厉害,太强大,无敌了::070821_19.jpg::

su27mylove 发表于 2010-1-28 19:42

happyme 发表于 2010-1-28 19:51

赞叹一个,LZ的文章让人看到,不仅仅器材和天气是重要的,这种追求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070821_09.jpg::

Elvis 发表于 2010-1-28 19:53

不知道楼主能不能改一改图床,国内有些IP看不到图片

再次佩服一下楼主执着的精神,就那幅M31的拍摄,就看过楼主反复精益求精的过程,时时说拍了废片,其实那些“废片”在一般爱好者看来都是相当成功的片子了。楼主是严肃的天文摄影爱好者,是我等楷模。

Elvis 发表于 2010-1-28 19:54

我这里可以看到图,不知道这个版的版主能不能给帮助调节下图床位置,把图传到牧夫论坛来。

如此精品贴,值得费周章弄好

rjxie 发表于 2010-1-28 19:54

楼主写得情真意切,让人感动哦,实在是国内年轻天文摄影人中的魁首。赞下,加精!

happyme 发表于 2010-1-28 19:55

为什么有些照片的星点有十字线啊?这样的一套系统应该不会有遮挡啊?

vixen 发表于 2010-1-28 20:02

wind0000 发表于 2010-1-28 20:17

楼主是吾等摄星人之楷模

Panshell 发表于 2010-1-28 20:45

为什么有些照片的星点有十字线啊?这样的一套系统应该不会有遮挡啊?
happyme 发表于 2010-1-28 19:5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十字线是后期处理酌情添加的。

dormitory 发表于 2010-1-28 20:48

恭喜恭喜 真是我等的楷模

林夏 发表于 2010-1-28 21:03

好文章,好精神,好照片。

cynosure 发表于 2010-1-28 21:13

膜拜一下膜拜一下膜拜一下膜拜一下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10-1-28 21:21

好天、好地、好景!
牛人、牛气、牛镜。
孜孜不倦,张张精品!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小镜子大宇宙---三年摄影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