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石 发表于 2010-4-13 08:12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10-4-13 08:14 编辑

我没细想,但我初步认为,与自转轴不同方向的分量可以互相抵消的(对流应该有好多个,尺度应该比较大,比如数百km这样的级别)。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4-12 21:36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倒是仔细想过对流的形式,但是也没有想清楚。最后总认识是,对流不大可能产生地球的磁场。
有对流是一回事,对流能够产生涡旋电流是另一回事,众多涡旋电流能够合成一个整体磁场更是另一回事。详细表述我的(尚模糊的)观点也不容易,需要画图。以后也许会有时间仔细讨论一下。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4-13 09:59

那个更多的我也说不上来,哪位学这方面的专科人员来说说吧。

fowls 发表于 2010-4-13 13:31

恩 楼主的实验 我们将全程关注 最新动态

xuanyuan14.leo 发表于 2010-5-6 23:24

关注一下。您的帖子长度不符合要求。 当前长度: 15 字节系统限制: 16 到 60000 字节

愚石 发表于 2010-5-7 07:13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10-5-7 07:16 编辑

关注一下。您的帖子长度不符合要求。 当前长度: 15 字节系统限制: 16 到 60000 字节 ...
xuanyuan14.leo 发表于 2010-5-6 23:24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又被顶起来了。谢谢关注。

现在的工作是在改进润滑供油系统,因为发现液压软管的刚度不足,出现了液压脉动,今天要把软管换成钢管。接下来要进行动平衡校正了。

socket462 发表于 2010-5-8 01:55

本帖最后由 socket462 于 2010-5-8 02:02 编辑

对LZ实践验证的态度非常钦佩……
我看过一个实验(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没有提到加热钠,但很明显应该是流体,铝球在液钠中的转速为25转每秒,结果倒也测出了磁场
我认为加热钠可能是为了保持它的流体性,LZ可以让铝球在水中旋转,溶解些盐以提高电导
如LZ认为没必要,请无视上面那句……

愚石 发表于 2010-5-8 07:43

对LZ实践验证的态度非常钦佩……
我看过一个实验(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没有提到加热钠,但很明显应该是流体,铝球在液钠中的转速为25转每秒,结果倒也测出了磁场
我认为加热钠可能是为了保持它的流体性,LZ可以让铝球在水中旋转,溶解些盐以提高电导
socket462 发表于 2010-5-8 01:5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你的关注。
能否告诉我,你说的那个实验是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节目?
你说的铝球的直径是多少?这也很关键。

socket462 发表于 2010-5-8 18:13

本帖最后由 socket462 于 2010-5-8 18:37 编辑

在国家地理看见的,节目中没说铝球直径(或者说了我没听见),容器的直径有3到4米

以上口胡,找了个网络版的:
http://ngc.ngfans.com/video-online-1152.aspx
马里兰大学实验从18:00开始,这里说是铁球,但我记得看电视时说的是铝球

愚石 发表于 2010-5-8 21:18

在国家地理看见的,节目中没说铝球直径(或者说了我没听见),容器的直径有3到4米

以上口胡,找了个网络版 ...
socket462 发表于 2010-5-8 18:13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你的指点。看过这个节目了。
马里兰大学的丹拉索普教授的这个实验与我们在全纪实频道看到的是同一个实验,不过这段视频给出了更多的信息。从中门们知道了以下信息:
球形外壳的直径为10英尺(3米),外壳的转速为4转/秒. 核心的固体铁球转速为15转/秒。内部液态钠的总量为13吨,整个装置(可能只包括转动部分)的重量是26吨。
内球的直径不详。

最遗憾的是,他们的实验缺少了一个对比试验:不加热里边的钠,让外壳、固体钠和核心铁球同步转动,看看能否出现磁场。

我们的实验可以作为他们实验的对比试验。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5-16 23:25

本帖最后由 gohomeman1 于 2010-5-16 23:26 编辑

今天的全纪实播放了这个实验,其中提到的转速是10转/s啊!
他们说为了产生湍流,甚至采用了内部降温、外部加热液态Na的方法。很显然,没有湍流的情况下一定没有测到磁场,否则他们无需刻意去产生对流和湍流的。

愚石 发表于 2010-5-17 07:48

今天的全纪实播放了这个实验,其中提到的转速是10转/s啊!
他们说为了产生湍流,甚至采用了内部降温、外部 ...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5-16 23:2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很遗憾,我没有看到全纪实的这个视频。看来他们曾经拍摄过多次视频,或者是对同一段视频进行了不同的剪辑。
在下面这个链接中,说得很清楚(在第19分钟),内核4转/秒,外壳15转/秒。也许他们曾经使用过10转/秒的转速.
http://ngc.ngfans.com/video-online-1152.aspx

磁场的产生是否依赖于湍流,很值得怀疑。就等着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吧。

我们的大球的动平衡基本上完成了。竟然从一侧钻掉了9公斤的铝屑才达到平衡,这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说明铸造的缩松很严重。因此外围的保护措施要加强,打算要使用14毫米厚的钢板围挡。

clover04th 发表于 2010-6-13 14:18

楼主的实验进展到什么阶段了呀?一直在关注中呢

愚石 发表于 2010-6-13 18:40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10-6-13 18:46 编辑

楼主的实验进展到什么阶段了呀?一直在关注中呢
clover04th 发表于 2010-6-13 14:18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关注。
在转速加到1200转/分以后,发现其动平衡状态有轻微的变化,怀疑铸造缺陷使得局部出现变形。因此决定为他增加一个“加强腰带”,起加固的作用。正在让人加工这个要带。
完成实验(无论成败),预计还要几个月的时间。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6-13 19:44

嗯,安全最重要,慢慢来。

愚石 发表于 2010-6-13 20:05

嗯,安全最重要,慢慢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6-13 19:44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多谢提醒。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地球磁场起源的实验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