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适的手持观鸟专用双望镜
本帖最后由 赏月观星 于 2010-4-8 13:47 编辑首先,想跟大家说明的是,在阅读我的这篇文章之前,请先看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我们最需要一支什么样的望远镜?(手持双望篇)
为什么呢?因为上述的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个一般性的,可以在很多场合下广泛使用的,具有泛泛满足各种方面需求的万能镜。观鸟观景观球赛,赏花赏月赏秋香。总而言之,借用某位镜友的话一镜走天涯是也。
现在,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是一个专门的工具。其使用者,首先是一位鸟类观察者,然后才是一个望远镜的使用者和消费者。搞清楚了这层关系,我们就可以向下接着论述了。
望远镜的拥有者一般分为两类人,一种是纯粹的望远镜爱好者,道不一定要用望远镜看什么目标,他们喜欢的,是望远镜本身,以及望远镜给自己的双眼带来的视觉享受,同时饶有兴趣地关注着各大品牌在挑战极限上做出的各种努力和尝试。那真是身虽不至,心向往之!
还有一类人,他们对望远镜本身并不关注,他们关注的是被观测的目标,也就是说,看清目标以及使用方便才是他们购买望远镜的原因。所以,我们就从这两点作为基点来展开讨论,镜友们有想法的可以随时来跟我交流。
1〉口径和倍率:
在我的前几篇文章里,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自己最喜欢的镜子,大都是低倍率的(7到8倍),具体的原因,我已经在其他文章里陆陆续续的作了一些阐述。
但是,假如我要是参加观鸟协会组织的一些活动的话,我却总是带上我的10x42观鸟专用镜。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口径,我已经在其他的文章里面说的很清楚了,基本上对于观鸟双望镜而言,42口径几乎就是铁律了。现在,我们再次重点地对倍率做一些分析。首先,低一些的倍率(7或者8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除了亮度以外,低倍率会给我们带来更加平坦的像面(更大的良像范围),更少的色差(尤其是像的边缘),更小的边缘畸变........等等。总而言之,相对于10倍的双望来说,7到8倍的双望(在其他规格相同的前提下)可以带给我们更大更宽广的可视范围。
那么,反过来说,高倍率(10倍)的特点是什么呢?
跟低倍率(相对于7到8倍而言,后同。)刚好相反,它的结像面更加凸起(良像面积更小了),周边像散色差更明显,畸变也更加难以控制。但是呢,在同等制造水准的前提下,高倍率却比较容易实现对中心分辨率的要求。
观景,我们看什么?我们要欣赏的是一幅画,一幅宽广的图画,色彩艳丽的画面上有各种吸引我们眼球撩动我们心扉的元素。我们当然希望首先要有宽阔一点的视场角,然后视野范围内的景物都要尽可能的清晰可辨。在这里,我们要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面。
而作为鸟类爱好者,鸟类研究者而言,他们要看什么呢?他们要看的是那幅画里面的一只鸟!这只鸟在整个画面里所占的面积很小,但是,对于观鸟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可以极致清晰地纤毫必现地观看到鸟类的各个细节。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的是一个在像面中心的小面积。同时这个小面积里面的物体必须非常的清晰,为了得到这份清晰,我们甚至可以放弃对周边像质的苛求。
2〉视场角。
丢卒保车,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在像面的中心部分,得到更高品质的结像!
在以前的文章里面,我曾经给大家介绍过用羽毛法来判断色差的程度。从这种测试方法,大家可以体会,对于观鸟镜而言,其对色差的要求苛刻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减少色差对成像的影响呢?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减少视场角了。从设计的阶段开始,就要以保中心为目标,牺牲边缘,力求更高的中心像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视场角有个6到6.5度足矣。
不知道是否有镜友知道,我曾在某论坛的日用区,发表过类似《给初学者购镜的几点建议》之类的文章,其中就提到过,视场角不要低于7.5度(目的是便于初学者搜寻目标),当时激起了一些革命斗士的强烈反对(因为俺还说了作为入门镜,千万别买双目调,捅了马蜂窝)。
那么,观鸟镜的视场只有6度多就够了么?是的,够了!因为不论是业余的鸟类爱好者,还是专业的研究人员,都已经不再是双望镜的初学者了,望远镜作为经常使用的工具,早已经可以熟练的使用。搜寻目标对于这一类人群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镜友们要是感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自己搜寻目标的能力到底有多强?游戏很简单,找一颗距离自己30米开外的树木,在树干上找出几片比较有特色的树叶或者突出树干主体的一个小数枝,你端起双望,啪!就在双望对正双眼的时侯(几乎是同时),那个你事先选定的目标,是否出现在像面的中心?或者至少在像面内呢?
这就是搜寻目标的能力!不是端起望远镜以后上下左右的去找,而是在用肉眼确定了想要观察的目标后,端起望远镜,它就已经在像面中心的那种能力。这是初学者所不具备的,只有长期使用望远镜的老手才能掌握的技能。
这里我简单谈谈如何通过训练,在短期内迅速获得这种能力的方法。形象的说,它叫定睛梗脖法虽然名字不好听,但是非常有效,常常练习,习惯成自然,自然以后,就是自己具备的能力了。具体方法是,在用肉眼确定了想要观看的目标以后,在抬手举起双望向自己的双眼凑近的同时,眼睛不要动,要紧紧的盯住目标,另外,脖子的肌肉在那一瞬间,也要保持僵硬耿直的状态,使得脑袋不要摆动,让目标逃离视线。这样的练习习惯了以后,看到目标,只要一抬手,目标就在望远镜的像面的中心了。有心的镜友们可以试一试。 本帖最后由 赏月观星 于 2010-4-12 11:22 编辑
3〉重量。
对于观鸟专用镜而言,重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作为观鸟爱好者而言,他们出发时的装备会有很多,最基本的装备,除了望远镜以外,还有单反相机(配加长镜头),书包(内有饮水和简单的食物),笔记本(需要纪录下鸟类的活动情况等等)。在全副武装之后,还要常常移动位置,跋涉山林沼泽,望远镜的重量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所以,我们尽量选择更轻便的望远镜(在42口径的范围内)。为了得到更加轻便的镜子,他们很多人都选择塑料镜体的望远镜。那种塑料,被称作塑钢,有着跟塑料同等的重量,但是又很坚固结实!就我个人而言,我会选择670克以下的镜子作为观鸟专用镜。超过了670克一般不予考虑。
4〉镀膜。
可以说,除了天文专用双望之外,没有哪个类型的望远镜会比观鸟专用镜对镀膜的要求更加苛刻了。不管是在色彩还原还是在亮度维持方面,镀膜的品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根据鸟类羽毛的状态(色泽,毛质),我们可以判断一只鸟的健康状态。这对于了解鸟类的生存环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论是在黄昏的沼泽边(鸟儿回巢的时间),还是在密密的丛林里(很少有阳光透入),都对望远镜的亮度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透过面(物镜,目镜,以及棱镜的入射面),都需要优质的多层膜(一般呈淡淡的绿色或者玫瑰色),以确保亮度以及在色彩上少出偏差。
然后,在反射面,我们该怎么选择呢?镀银?介质膜?相位膜?如果是我,我选择更高反射率的介质膜,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优先保证望远镜的光线透过率!
5〉结构形式。
我并不是反对保罗镜(比如说看星空的时候我总是带上保罗),但是在一身重装备的情况下,当然希望远镜所占的体积和重量越少越好。基于这种很本能的考虑,我推荐采用体积更小巧,重量更轻便的屋脊棱镜的直筒形双望。
6〉调焦方式。
本来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是在某个论坛就另当别论了。
由于被观察的目标不是植物,是动物。会跳会跑还会飞,如果还有人坚持要用双目调焦的望远镜,我只能说他有自虐倾向了,建议大家不要学他。请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反正我自己的判断是,还是有中调焦结构的方便。
7〉防水功能。
除了保管方便等等因素外,仅仅从观鸟行动的具体内容来说,防水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沙漠里是否就一定没有鸟类的生存了?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保证,大多数的鸟类都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沼泽,热带雨林,河边湖畔,等等等等),在拍照的时候,在行进的途中,望远镜不管是吊在脖子上还是随手放在地上,沾有露水的草叶,潮湿的空气,都会使得镜面结雾,进而产生霉变(特别是棱镜)。所以,防水功能是需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必须的,必不可少的。
8〉价格。
很少有人在技术性的文章里面谈到价格。似乎只要是好镜子,贵一点儿也没有关系。说实话,我有时候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工具,既然是工具,在好用的前提下,当然越便宜越好了。另外,出外观鸟,长途跋涉,还要拍照,还要写写画画的,镜子难免磕磕碰碰。所以我对观鸟专用镜的态度是,尽量便宜,两年一换。
根据这种理念,我总是找那些在中国贴牌的产品,作为我自己的观鸟专用镜。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我主要是用尼康的一款10x42(中国制造)。
http://www.nikonvision.co.jp/products/binoculars/standard/monar_lll.htm
下一个进入我的视野的更新换代产品,可能会是Vixen的New Foresta 10x42了。(也是中国制造)
http://www.vixen.co.jp/bino/newforesta-hr.htm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吧。什么样的望远镜是最合适的观鸟专用镜呢?
带有中调手轮的直筒防水望远镜H10x42,视场角6到6.5度,重量在670克以下,全面多层增透膜,棱镜介质高反射膜,透过率超过(至少是逼近)90%,价格更便宜的中国制造!
这就是我,一个双望发烧友的选择。它不是我的收藏品,也谈不上什么心爱之物。但是,它是一个合格称职的观鸟工具!
9〉补充一点:优秀的逆光观察性能
观鸟活动,都是在野外进行的,特别是在阳光明媚的时节。这时,对于望远镜的逆光观测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即使在阳光光线斜射入物镜端镜筒内面,也不能再镜筒内部产生强烈的内面反射现象。这一点,对于观鸟镜来说,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完) 谢谢!拜读了。::070821_09.jpg:: 学习如何挑选观鸟镜的好文章 好文章,感受到作者慷慨激昂,读的时候不自觉就加快阅读速度,越读越兴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