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天气好坏,一看便知。不一定!天气晴朗不等于宁静度一定就好。
据有关资料介绍:
大气层从地面向上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外逸层; 对流层是整个大气圈的最下部一层,其底面与地面相接,在赤道地区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大,热对流强烈,对流层较厚,约16~18km,而在极地只有7~8km左右,中纬度地区则因大气条件而异,在高压区内为13km,低压区内则可能低于7km,而且夏季厚,冬季薄。对天文观测有影响的大气因素也多在这一层。
13km高度到赤道区的18km高度以下的大气层,占大气总量的82.2%~92.5%。太阳的 辐射直接对地面加热,再通过传导、辐射、对流和湍流等方式传递给底层空气,致使对流层内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km降低约6.5℃。人们根据对流层内温度、湿度、气流运动和天气现象的不同,又把它分为下、中、上三层。下层是地面天文观测工作最关心的一层,几乎所有的地面天文观测都在这一层大气中进行,即使高山天文台,也是如此,一切用于对观测值作修正的气象参数记录,也都在这一层中进行。这一层也称为摩擦层,层内的空气运动明显地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其厚度也主要决定于地面的粗糙程度,地面越粗糙,大气的不稳定性越强,风和湍流特征越复杂,其顶面则越高。这一层厚度的变化范围一般在三四百米到一两千米之间。所谓的大气非球对称分布,也就体现在这一层里,因为从地面向上1km以内的空气层占整个大气层的13.4%,而所谓非球对称的影响,即不同方向之间的差异,仅达千分之几。中间层从下层顶开始到高度6km左右,受地面摩擦影响很小,其空气的运动能代表整个对流层的一般趋势,大气中的云、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都起源于这一层。上层从6km左右高度向上伸展到对流层顶部,层中水汽含量很少,人们常把含水汽的湿空气高度取为11km。这一层的气温经常保持在0℃以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