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自由国家的商业机遇(轉帖)
{:3_222:}专利自由国家的商业机遇
matrix 发表于 2010年8月02日 15时36分 星期一 Printer-friendly Email story
来自山寨早就付诸实践部门
专利 IT
Techcrunch的一篇文章有意思的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专利问题,及其对企业家意味的商业机遇。 中国的GDP可能将在今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包括印度、巴西、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蕴藏着很多商业机遇,但另一个商业优势可能不太为人所熟知——自由利用已被发达国家证明能创造财富的知识产权。美国和欧洲之外的多数国家相对来说都是“专利自由区”,由于企业未把这些发展中国家当成销售市场,因此他们没有申请保护专利。以苹果公司的 iPhone为例,与它相关的专利超过1000项,但苹果并没有在秘鲁、加纳或厄瓜多尔等国申请专利,因此企业家完全可以在这些国家销售类似iPhone 的手机。苹果从美国获得了数千项专利,但在中国只申请大约300项专利,只获得19项;在印度申请38项专利,获得4项;在墨西哥申请109项专利,获得 59项。因此印度、墨西哥和中国都是专利相当开放的区域。
更多擴展閱讀:
http://techcrunch.com/2010/08/01/opportunities-in-the-patent-free-zone/ 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
在美国腾飞的过程中,发明并不仅是电灯这一项,发明家也不仅是爱迪生这一个人。
在爱迪生收到他的电灯发明专利书时,同样的专利书在1879年发出了2万多件。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美国的技术发展,大体上可以爱迪生来划线。在爱迪生之前,美国的技术基本上是照搬欧洲的;在爱迪生之后,美国才有了自己的技术。爱迪生所处的时代是美国技术发展转折的一个标志。
根据美国专利局记载,19世纪后期是美国告别单纯技术引进,本国专利技术突飞猛进的阶段。
1789年至1800年的10年,government颁布了276项专利权;在1850-1860年的10年中,专利增加到25200项,平均每年有2000多件专利;到了1900年前的20年,每年专利已达到2万多件,增长了10倍多。
内战后美国劳动力匮乏,美国资本家尽可能地采用节省劳力、降低成本的新技术;美国工业较英法起步晚,可以直接借鉴经验教训,尽量少走弯路;美国中西部广大地区都是新开发的,没有陈旧设备的包袱和障碍,不存在英国工业所面临的复杂技术更新问题。
此外,美利坚民族具有的积极进取、讲求实效的精神,使他们少受传统束缚,易于接受、推广新技术。在这一系列的因素中,自主创新发明的大量涌现是最关键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会出现一系列创新发明?也就是说,爱迪生为什么会出现在美国?
爱迪生出现于美国决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属于发明家的国度,美国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为他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
1787年,在刚独立的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中,第一条第八款赫然写着:“为推动科学和实用技艺的进步,对作家和发明家各自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保障其享有排他的专有权”。
美国是第一个把专利权写入宪法的国家,创新精神由此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庄严地予以保护,就像保卫国家主权一样。
如果说宪法使发明权神圣不可侵犯,那么,专利法的出现则使这一权利真正转化为鼓励发明创新的动力。
1790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1802年,国家专利局成立。
在美国国家专利商标局(简称USPTO)那扇厚重的大门上印着林肯总统的名言:“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
USPTO的任务是:在一定期限内保证发明人对其发明享有独占权,从而促进美国的科学技术进步;通过实施有关专利与商标的法律,管理专利、商标和版权事务,管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事实上,爱迪生在门罗公园发明工厂的启动资金,就是他第一次转让专利权所得,以后他的每一项发明都为下一项发明提供资金。这是他得以完成2000多项发明的物资基础之一。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然而如果没有宪法和专利法的保障,还会出现爱迪生吗?
法律是硬道理,它构建了软环境。发明创造的价值以财富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实现财富的形式受到法律保护。
专利法案不仅使爱迪生名利双收,也为美国创造了巨大财富。
1922年美国国会统计,仅一个爱迪生就使美国government在50年内的税收增加了15亿美元。1928年的调查显示,全世界的资本用在与他的发明有关的事业上的金额达到157.25亿元。
专利制度确保发明创新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使人们认识到脑力活动是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收入的。于是,当整个国家都这样认为的时候,头脑与生产力也就挂起钩来,于是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应运而生,于是美国这样的国家也就有了腾飞的智力支持。
早在19世纪3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比较英美两国时就曾说过:英国人太留恋旧的生产方式了,而美国一点也不留恋旧方式,美国人一听到发明两个字就会竖起耳朵。
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科技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正是立足于这些源源不断的发明,在19世纪末30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迅速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一位科学家自豪地说,“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科技民族。从农业到建筑,没有一个行业不是由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形成的,我们的1500万个家庭中,没有一个家庭不享有科学进步的好处。”
这一现象使整个国家形成了对发明创造的极度尊重和热衷。
1929年10月21日,电灯诞生50周年。美国为爱迪生办了一个别致的纪念会。
汽车大王福特把门罗公园实验室的建筑物,重新建在密歇根州迪尔本。
美国总统胡佛搀扶着82岁的爱迪生走进“实验室”时,全美数百万听众早已守在收音机旁,等待着收听实况解说。爱迪生重演了半个世纪以前关于电灯的著名实验。与此同时,全美数十座城市也为纪念他的功绩而让所有电灯大放光明。
这是一场为发明家而办的盛宴,对一个平民的致敬没有比这一次更盛大的了。
500位来宾大都是《世界名人辞典》中的人物,金融家、政治家、科学家、实业巨头、大学校长、文化名人济济一堂,来宾中有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从电话里传来爱因斯坦的祝福,英国太子和德国总统发来了贺电。
爱迪生坐在首席,胡佛总统坐在旁边。
胡佛发表演说:“在我们的国家中,科学家和发明家要算是最可贵的无价之宝了。……由于他们的努力促使了我们的进步,这种伟大的贡献是无法估价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