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請看書:
Wah! 发表于 2010-8-24 17:57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真好,我也找了一个书:http://wenku.baidu.com/view/f7cf6aea81c758f5f61f671f.html
真好,我也找了一个书:
cynosure 发表于 2010-8-24 18:19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跟目前常用 的两款叠加软件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用的摄像头也没有 微动CCD 技术 只靠一个大气抖动 就解决这两个问题 而让小口径镜子超越了极限分辨率么?
楼主提到的技术和理论 实在太远了
我个人感觉一开始楼主 说的是现在的设备和技术 然后 又改成别的技术和设备 一开始还说是大气抖动 现在又不说大气抖动了 又改CCD微动了
你说 我对你提到的 微动CCD 的理解有不对 或者说描述不对 也没见你说出哪里不同来 而 总是说许多与现实状况不相符合的理论 从修复 马赛克 到盲复原算法
实在不明白楼主要说明什么了
我只是想说现在 我们用的叠加软件和摄像头 不能做到超越理论分辨率 大气抖动 只能给最终出图 的解析度打折扣 而不能提升
再次强调一点 从69楼楼主要表达的观点来看
至少楼主在 理解 什么是杂讯 以及 清晰度(图像锐度) 和解析力之间的很多概念是 很混淆的 (误认为分辨率提高了)
我说过单帧 和 叠加后 视觉效果上的对比 是CCD的工作原理导致的 和人眼不一样 叠加的目的就是消除这些杂讯 而楼主似乎连这个很基本的道理都不甚了解
又说到其他的技术和 算法等等 来证明可以超越物镜的理论分辨力极限 关于这点我可以很明确的表态 我不了解这些新技术 也许在很多领域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应用了
但这些和目前我们常用的软件和设备器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楼主也说让某同好(好像是CCCP123)去做实验验证了 这应该表明是 以现有的设备器材 软件和技术的条件下吧?
这点我想 只要楼主多看看精华帖里的内容 就能了解到很多同好老鸟们的经验积累和分享了
至于是其他我们现在还不能应用的 技术 和设备 那么讨论起来未免太过空泛了
老实说楼主很多地方都是想当然 而几位版主和同好 还很认真的以讨论的方式 给楼主解释这些问题 似乎楼主并没有明白其中原由
关注 。
本帖最后由 gs2c 于 2010-8-24 20:52 编辑
lz试试叠加不锐化和最佳单帧比较,叠加不锐化就视觉效果来看几乎是完败的。对象对比度越高这种情况就越明显
说起去抖动算法不经想到色影无忌上的帖子
http://forum.xitek.com/sorthread.php?threadid=621951
还有外国的去抖动算法,虽说大气抖动不同于拍照时的“手抖”但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图像复原技术的基本原理
http://www.cse.cuhk.edu.hk/~leojia/programs/deconvolution/deconvolution.htm
lz试试叠加不锐化和最佳单帧比较,叠加不锐化就视觉效果来看几乎是完败的。对象对比度越高这种情况就越明显 ...
gs2c 发表于 2010-8-24 20:2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正解。
lz试试叠加不锐化和最佳单帧比较,叠加不锐化就视觉效果来看几乎是完败的。对象对比度越高这种情况就越明显 ...
gs2c 发表于 2010-8-24 20:2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没错,你说的这个我完全赞同。
但是请注意,“锐化”这个词,其实是表示结果的,而不是定义过程。
别忘了,Regstax里面,并没有用sharpen这个词哦,它的锐化,和ps里面的锐化sharpen并不完全相同。你可以试试在叠加不锐化时截图,然后丢到ps里锐化看看是怎么样的。
你用Regstax的时候,实施锐化的时候,是拖动Wavelet吧?这个东西的中文名称是“小波”,关于这个的资料网上也很多,你可以找来看看。
说起去抖动算法不经想到色影无忌上的帖子
http://forum.xitek.com/sorthread.php?threadid=621951
gs2c 发表于 2010-8-24 20:58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此帖也和本帖同样有趣,谢谢!
樓主把太多不同的圖像處理技術混在一起談.
若要討論其中某一種技術(例如超分辨率復原), 就應該集中討論, 而不是東拉西扯其他的技術, 使人混亂.
相当专业,学习了。。。
本帖最后由 cynosure 于 2010-8-25 10:13 编辑
樓主把太多不同的圖像處理技術混在一起談.
若要討論其中某一種技術(例如超分辨率復原), 就應該集中討論, 而不是東拉西扯其他的技術, 使人混亂.
Wah! 发表于 2010-8-25 09:33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哦,抱歉,只是看到有人在帖子中提到锐化,又有人提到抖动算法,在忍不住多嘴了,您的意思是叫我不要理他们?
btw,小波这个概念,超分辨率复原技术也是用到了的,这也不算“東拉西扯其他的技術”吧?
超分辨率復原毕竟不是我的专业,我也不是来给大家讲课的,谈得不够集中,不如您的法眼,还请见谅。。谢谢!如果您对超分辨率复原技术感兴趣,请问google,谢谢
其他都不談, 請樓主就請回到主題的 "視頻疊加" 和 "超越分辨率" 的關係吧!
從樓上多位同好的意見看來, 你的理論不被接受, 實在需要實質的例子和實驗來說服大家哦!
否則就只是紙上談兵, 空中樓閣.
其他都不談, 請樓主就請回到主題的 "視頻疊加" 和 "超越分辨率" 的關係吧!
從樓上多位同好的意見看來, 你的理論不被接受, 實在需要實質的例子和實驗來說服大家哦!
否則就只是紙上談兵, 空中樓閣.
Wah! 发表于 2010-8-25 10:59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可惜,第二楼的纸上谈兵各位都没耐心研究一下。。。。
100楼的实质例子(虽然是别人的),也被忽略,面对这样的“大家”,谁有这个本事来强迫说服?我不奢望。
不明白楼主要说些什么?另外特别强调一点:请勿修改第一楼,用修改后的内容去攻击前面的发言。
我不知道楼主想过没有,假如你的设想是合理的,还要发射哈勃望远镜干什么,地面上拼命研发自适应光学技术和做大口径望远镜又是为了什么?
多余的话我不想说,你也不必回复我的发言。
lz,你到底是要突破望远镜的理论分辨率还是ccd的理论分辨率?如果是前者,我不同意,如果是后者,我赞成
lz,你到底是要突破望远镜的理论分辨率还是ccd的理论分辨率?如果是前者,我不同意,如果是后者,我赞成 ...
0003f 发表于 2010-8-25 12:47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lz从来没说要望远镜本身能突破衍射极限,lz说的,一句话总结就是用低分辨率的设备获取若干张相互之间有联系的低分辨率的图(由高分辨率图像压缩编码),然后进行图像复原为高分辨率图片。
LZ传说中的抖动算法呀……越抖越模糊呀!您看,您以前是123456789的,结果抖完之后除3,结果不就比您之前的123456789还差了吗!这怎么还提高呀!我看着怎么像倒退呀……::070821_17.jpg::
LZ传说中的抖动算法呀……越抖越模糊呀!您看,您以前是123456789的,结果抖完之后除3,结果不就比您之前的 ...
theurgy 发表于 2010-8-25 13:48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astrosc.org/attachments/month_1008/1008231132944b52176c50cfd8.jpg
您是说这个吧?
红色的框里面的应该是叠加结果,为什么会朝左上方位移了一格,我想和123456789是倾斜分布的有关。。。。
结果2.35.376.614.618.610.121.727.1
除30.77 1.77 2.33 2.20 4.87 6.20 3.37 7.23 9.03
原始123456789
我那个平均算法只是为了说明方便,这样简单的算数平均并不是能百分之百复原图像。您看,4和7就有很大的偏差,这个我猜想是与它处在矩阵的位置有关,而且,这个矩阵也太靠近图像边缘了。。。。。。实际上“叠加”的内容更多,对象更大,算法更复杂,才更有意义。
这就没意思了 楼顶都修改了还讨论个什么劲
本帖最后由 mill 于 2010-8-25 14:57 编辑
我看,有关这个“超分辨率”的纸上谈兵再持续下去也没啥意思了
LZ既然坚持叠加是王道,而且明言“不会超过理论分辨能力太多”,那很好,我们平时经常看也是现在最容易观测的天琴座ε双双星就在头顶,ε1角距2.8秒,两颗子星亮度差一点,一个5等一个6等,ε2特平均,两个5等,角距2.6秒,是验证您的高论的最好目标。我们知道50MM镜子的理论分辨力大约2.8秒,那你只需要用50mm的镜子拍出能分辨ε2的照片就行了,处理方式你随意,只要别在PS上用手画就行。
我想,不太晚的时间里正好在头顶的目标、口径很小正好符合你的要求的镜子和极其合适的目标角距与亮度,做这个实验应该没有什么条件限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