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itron
发表于 2010-12-26 20:44
回复 9# 愚石
1、在理论物理领域,或者说至少在粒子物理领域,确实有按姓氏首字母英语字母表排序的国际惯例。(有人为了这个改姓的,貌似阿三这么干的很多)
2、这个惯例可能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形成这个惯例或者说需要有这个惯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能物理实验组的文章需要署名的作者太多,基本上没有可能按照贡献排名。
3、在非理论物理领域,并不存在上述惯例。
李政道和杨振宁都不仅仅在粒子物理领域做过成果,考虑上述三个原因,他们署名的纠葛不能单单弄了列表完事,个人认为方舟子的这个根本不能成为有力的证据。
静看星星
发表于 2010-12-26 20:51
河之舟
发表于 2010-12-26 21:39
人与人,具体人与具体人之间
davidhan5566
发表于 2010-12-26 21:46
回复 18# 愚石
李、杨的确功不可没~~~不过二人就因排名问题弄的无法合作~~~真觉得不值啊~~~
愚石
发表于 2010-12-27 18:57
1、在理论物理领域,或者说至少在粒子物理领域,确实有按姓氏首字母英语字母表排序的国际惯例。(有人为了这个改姓的,貌似阿三这么干的很多)
2、这个惯例可能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形成这个惯例或者说需要有这个惯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能物理实验组的文章需要署名的作者太多,基本上没有可能按照贡献排名。
3、在非理论物理领域,并不存在上述惯例。
李政道和杨振宁都不仅仅在粒子物理领域做过成果,考虑上述三个原因,他们署名的纠葛不能单单弄了列表完事,个人认为方舟子的这个根本不能成为有力的证据。
positron 发表于 2010-12-26 20:44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说存在按字母排名的惯例,为什么在他们发表文章的同一期杂志上就出现了16篇例外?
如果说存在按字母排名的惯例,为什么在李政道自己与别人合作时也有三次违反惯例,把自己弄成了第一作者?
因此,李政道用这个“惯例”说事,实在是没有道理。
我认为,按字母顺序排名,可能是一个弱惯例,而不是个强惯例。并且这个惯例可能主要是用在作者很多的情况。
positron
发表于 2010-12-27 20:24
回复 25# 愚石
我相信我说的很清楚了:
1、只有粒子物理领域(理论物理)才有这个惯例。方舟子没有给出文章所述领域不足以成为证据;
2、这个惯例不一定是一开始就有的,方舟子说这个时必须先给出强有力的证据说明这个惯例的情况;
至少在当前,至少在理论物理的粒子物理领域,这个是很强的惯例,你不信可以去arxiv上查。当然,惯例只是惯例,也有例外的时候,但极少,那些例外是何原因,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调查。李政道拿这个说事道理不足。但方舟子拿这个说事也一样。
有些东西不是自己认为怎样就怎样的,需要去仔细查证。
positron
发表于 2010-12-27 20:40
本帖最后由 positron 于 2010-12-27 20:49 编辑
回复 25# 愚石
你可以看邢志忠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912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0035
那边还有其他几篇博文说署名排序问题,你可以都看看。
愚石
发表于 2010-12-27 22:18
我相信我说的很清楚了:
1、只有粒子物理领域(理论物理)才有这个惯例。方舟子没有给出文章所述领域不足以成为证据;
2、这个惯例不一定是一开始就有的,方舟子说这个时必须先给出强有力的证据说明这个惯例的情况;
至少在当前,至少在理论物理的粒子物理领域,这个是很强的惯例,你不信可以去arxiv上查。当然,惯例只是惯例,也有例外的时候,但极少,那些例外是何原因,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调查。李政道拿这个说事道理不足。但方舟子拿这个说事也一样。
有些东西不是自己认为怎样就怎样的,需要去仔细查证。
positron 发表于 2010-12-27 20:24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再仔细看看,方舟子举出的16篇例外都是出现在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论文的同期杂志上。很难相信这16篇文章都是其它领域。
另外,除了第一篇文章,两人又合作过22篇文章,也不大可能都是粒子物理领域。杨振宁连一次第一作者的机会都没有了。
愚石
发表于 2010-12-27 22:55
看了邢志忠的两篇博文,写得很好,很有趣。唯一的欠缺是,他已经提到了方舟子的统计数据,提出哪些文章很多不属于粒子物理,但是没有给出这16篇中到底有多少篇不属于,多少篇属于。他已经看过了,要是给出一个具体数据,说服力就强多了。
另外,他也说了,有例外,只是按字母排列的有90以上。这样说来,杨振宁的不高兴还是有些道理的。毕竟后面合作的22篇都没有了例外,搁谁也不舒服。
* 探索者*
发表于 2010-12-28 00:41
大师们的是非恩怨,我们就不用评说啦。
闭眼,养神,清净。:sleepy: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12-28 00:44
我觉得吧,一个男人,总要追求下列几项中的一、两项吧:
权势、地位、金钱、声名、美女、个人嗜好等,
所以他们为名声起了纠纷,正常。
positron
发表于 2010-12-28 09:35
你再仔细看看,方舟子举出的16篇例外都是出现在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论文的同期杂志上。很难相信这16篇文章都是其它领域。
另外,除了第一篇文章,两人又合作过22篇文章,也不大可能都是粒子物理领域。杨振宁连一次第一作者的机会都没有了。
愚石 发表于 2010-12-27 22:18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了一下(实际上应该是你以及方舟子去调查),很不幸,8L那16篇没有一篇是理论物理(粒子物理)领域的。我,以及邢志忠老师的博文,都说了,只有在理论物理领域才存在署名按英文字母表排序这个惯例,所以方舟子的批评,至少这一个批评完全站不住脚。
我对你说过很多次了,相信熊也说过很多次,是绝对不能用我认为,或很难相信等理由来做判断的,任何时候,都必须去仔细调查事实。你没有去调查这16篇文章的领域就用了个“很难相信”给结论,我相信你也没有去调查当时的Phys.Rev.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期刊可以发表那些领域的文章。
后面还有一个不大可能,还是你单凭个人感情做的判断。这一次,我不打算去调查也没心情没时间去调查,你想做出判断可以自己去调查。我只说:杨的主要领域涉及量子场论(最重要的贡献是Yang-Mills理论)、粒子物理(最重要的贡献应该是宇称不守恒)、以及统计物理。李的主要领域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杨的最大贡献在量子场论,而李在粒子物理。两人的经典合作除了宇称不守恒(属于粒子物理领域)还有统计物理领域,都属于更大的理论物理方向,存在所述惯例。两人是否还有其他领域如临近的核物理领域的合作,特别是那22篇中是否包括核物理或其他领域,我不清楚,也不敢兴趣,你想弄明白请自己调查。
“杨振宁连一次第一作者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个,以及方舟子的“杨要求两人各在其中一篇排第一,这个要求我看一点也不过分。”惯例就是惯例,不涉及感情,没有所谓的有没有机会,业内人士或懂行的自然会或者能弄明白是谁做的主要工作。杨的要求我认为或许谈不上过分,但不合理是肯定的。如果确实如有些资料中所说那次将杨列为第一是杨夫人的要求,我至少我认为杨当时有责任告诉自己夫人按照惯例那个要求不合理。李因为这个不高兴在情理之中,虽然我认为没有必要。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0-12-28 09:43
回复 31# gohomeman1
偶追求真理,理想,信念,金钱,美女,嗜好
功名于偶如浮云 ::070821_13.jpg::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0-12-28 09:43
G版呢~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12-28 10:56
回复 34# 家猫战斗力
你应该看得出吧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0-12-28 11:15
回复 35# gohomeman1
全收型的 ::42::
qjy08
发表于 2010-12-28 12:16
回复 31# gohomeman1
G版正解::42::
家猫战斗力
发表于 2010-12-28 12:22
qjy08兄最喜欢美女,这个偶了解的~
qjy08
发表于 2010-12-28 12:31
回复 38# 家猫战斗力
偶真正喜欢的美女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有感觉的 如孟庭苇,赫本,许晴,苏菲玛索等等 还有一种美女我也喜欢 就是看上去就有男人最原始的冲动的 例子就不举了 你懂的
愚石
发表于 2010-12-28 13:38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10-12-28 13:40 编辑
我对你说过很多次了,相信熊也说过很多次,是绝对不能用我认为,或很难相信等理由来做判断的,任何时候,都必须去仔细调查事实。
后面还有一个不大可能,还是你单凭个人感情做的判断。
positron 发表于 2010-12-28 09:3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跟你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这曾经跟你说过了。
在讨论问题或者写正式论文的时候,应该多用“我认为”、“我猜想”“我相信”“我怀疑”、“可能”“不可能”、“不大可能”、“我感到”等等类似的语言。这些语言都表示所说的观点并不是断言,还没有定论,有待于证明。使用这些言词,是一个人谦虚的表现。为什么你会反对使用这些言辞,可能与你工作在理论物理领域有关,在基础科学领域,这些言辞使用的确实比较少。但是在应用科学领域(例如天体物理)和社会科学领域,到处都在使用这些言词,否则,就很难被别人接受。
作为研究生,你应该读过不少的科技文献,你应该经常看到论文里边出现“we think that...”,"we suppose"、“we believe”,"maybe" “we feel".的词语。我正在看的两篇天体物理论文中就有“we think that”和“we suppose”。如果你需要,我可以贴出来。我认为,说话不要太满是一种必备的素质,也是科技人员的常识,不知道为什么你就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