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xiaodi422 发表于 2011-1-2 00:39

guxiaodi422 发表于 2011-1-2 00:40

guxiaodi422 发表于 2011-1-2 10:12

errai 发表于 2011-1-3 20:09

回复 1# guxiaodi422


    支承系統
主鏡面由於自身的重力作用,會產生附加的鏡面誤差。
而由於指向不同方向和高度,主鏡重量會隨方向改變而不斷變化。
主鏡的支承包括兩個部份,就是主鏡的軸向重量承托和徑向重量承托,
而鏡面最主要的變形來自軸向支承。
1.軸向支承
主鏡的直徑和厚度比稱為徑厚比,鏡的徑厚比愈小,鏡面的重量愈大,
傳統的比為六分之一,現在的鏡向比多為 10:1。
鏡面誤差和其直徑的四次方成對比,與厚度的平方成反比。
當鏡面的徑厚比較大時,鏡面的支承問題符合經典的薄板理論,
應用此理論可以算出三角形陣列支承的效率比正方形陣列和六邊形陣列更高。
所以三角形陳列會作為討論鏡面軸向支承的一個標準。
大型的薄鏡面,表面均方根變形(δrms)與支承點的數目 N,和鏡面厚度 t 的關係如下:
 δrms ~ 1/(tN)2
所以可通過增大支承點數目或增大鏡面厚度改善鏡面的變形情況。
2.徑向支承
當望遠鏡指向地平方向時的徑向支承所引起的鏡面變形最大,這時鏡面位置的Z方向份量影響鏡面的表面形狀。

徑向支承引起的變形與望遠鏡的焦比成反比,與口徑的平方成正比。
但並不會嚴重影響成像,這亦是徑向支承系統不如軸向支承系統所要求那樣嚴謹的原因。
鏡面支承系統可分成傳統的相同面積設計(Equal Area Rule),
和近年利用電腦運算的有限元模型設計(Finite Element Modeling FEM)。
雖然FEM設計比經典設計更精確,但在沒有電腦和網上軟件幫助下,
仍然可以借用簡單的傳統方法算出鏡面支承系統來。
相同面積規則
相同面積規則由約翰軒道(John Hindle) 於1930年初提出。
這規則把鏡面分割為面積相同和對稱小塊,若果鏡面密度和厚度均等,那麼分割出的小塊重量相同。
主要概念就是,若果每一個支承點都承托一份相同的重量,主鏡的重量便可以平均地分佈,和有效地支撐。
若果鏡面可以分成獨立小塊,而沒有任何機械性關連的話,相同面積規則會接近最佳設計。
但實際上,主鏡是一塊完整的固體玻璃,任何部份的應力,無可避免地會傳遞到其他部份,
但相同面積規則並不把這因素計算在內,這是它最主要的缺點。
但根據多年驗証,用在16吋 (400mm) 直徑以下的主鏡,效果也很理想,
所以作者極力推薦初學者學習自己計算和設計經典浮動裝置。
當主鏡要放置在三點支承系統上時,怎樣確定它們的位置在幾何上是對稱的呢?
例如10吋主鏡,鏡面可以分為兩個環,內圓和外圓,而且它們是承托相同的鏡重量和面積。
所以10吋直徑面積78.54方吋的玻璃的一半便是39.27方吋,約是7吋直徑圓圈位置,
這三點將會安排在相距120度的3.5吋半徑位置,
我們稱之為平衡點半徑(radius of equilibrium)。
三點定位承托系統,應用在小口徑上效果非常滿意。
但玻璃直徑超越15吋時便要製造非定位浮動支撐主鏡座,而且支承點亦要增加。
最初主鏡只由三點承托,其後把每個點數擴大三點,令總數變為9點。
但發覺不可以平均對稱地放在一圓周上,亦即是說每一點.不可能安排到承托相同的面積。
但當點數擴大至18時,效果令人非常滿意,完全滿足幾何形狀。
現在我們可以把支點分佈於鏡面兩個圓環上,分別是中心圓和外圓,
找出了每個環半徑的平衡點後,便可以在外環擺放對稱的12個支點,在內環平均擺放6個支點。
很明顯地外環要承托兩倍中心部份的重量。
例如20吋口徑鏡:
20吋面積 ─── 314.16 平方吋
中心部份 ──── 104.72 平方吋
外環部份 ──── 209.44 平方吋
由圖中已找出三點支承組合,外環取2點,而內環取一點,構成一個幾乎完美的等邊三角形。
兩塊三角形板合併形成一個基本三點支承組合。

計算支承點公式
另请参考详细:
http://www.hkastroforum.net/viewtopic.php?t=6163

guxiaodi422 发表于 2011-1-3 20:21

errai 发表于 2011-1-3 20:29

看到最后支撑的三个蝴蝶螺丝没?这几个就是调整光轴用的,一般的牛反,无论几个支撑点,最后都是三个螺丝调整光轴的,而且那支撑点个数都是三的倍数.......

guxiaodi422 发表于 2011-1-4 19:58

xxoo 发表于 2012-6-30 13:08

不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手求助牛反底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