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雙筒望遠鏡
這篇文章寫於 4 年前,剛作了一些修訂後把它貼上來。如何選擇雙筒望遠鏡 劉佳能
雙筒望遠鏡是觀星的重要工具,要品評一枝雙筒鏡的好壞,要判別當中的高下,當然是用眼睛去看,但應從哪些方面作比較?當中又有何準則?
認識雙筒鏡、使用雙筒鏡
要品評雙筒鏡,首先我們必須懂得使用雙筒鏡;要使用雙筒鏡,它的結構我們不可不知。我們可以將雙筒鏡理解為,兩枝短焦而且加上了正像鏡(一組稜鏡)的折射鏡。由於大部分人雙眼的視力都有某個程度的差異,當我們第一次使用這兩枝折射鏡(雙筒鏡)時,便需要左右鏡筒獨立對焦。因此,絕大部分雙筒鏡左邊的鏡筒由位於中央的旋鈕控制對焦,而右邊的鏡筒則可以獨立對焦。
怎樣對焦──當我們接過一枝全新的雙筒鏡,整個對焦的步驟是:先用鏡頭蓋蓋上右邊的物鏡,以中央的旋鈕為左邊的鏡筒對焦,接著蓋上左邊的物鏡,以右邊鏡筒的獨立對焦環為右邊的物鏡對焦(切記不要移動中央的對焦環),當調好焦點後,拿開鏡頭蓋。這時兩枝鏡筒均已切合你雙眼的焦點,可以使用了。談到選擇和品評雙筒鏡的準則前,有些大原則和資料必須提及﹕
1. 有關物鏡的加膜
雙筒鏡的物鏡是一組折射透鏡,既然是透鏡,便應該愈通透愈好,但市面很多雙筒鏡鏡頭的鍍膜卻像一面反射鏡,尤以鍍膜呈紅色或金色的那些最嚴重。反光率高代表物鏡把很多原來是入射的光線反射回去,因而減低了影像的亮度。切記,不要購買這類雙筒鏡。
2. 不要購買變焦雙筒鏡
變焦雙筒鏡由於在物鏡和目鏡間加裝了一組變焦鏡片,這類雙筒鏡較重之餘一般質素亦較差,如非高倍部分欠佳便是低倍部分欠佳,而且視角度一般亦較定焦鏡狹窄,因此不是理想的選擇。
3. 認識望遠鏡的有效最低倍率
人眼在漆黑的環境下瞳孔會擴張,最大時約為7mm,這是人眼能有效收集光線的口徑。另一方面,以望遠鏡的口徑(以mm計算)除以倍率,是所謂「出射光瞳」的直徑,這便是望遠鏡通過目鏡提供光線的口徑。從以上資料看到,當一枝雙筒鏡的出射光瞳超過7mm時,無論白天或黑夜,人眼都不能夠全部接收它提供的光線,因而做成「失光」(損失光線)。故此,當一枝望遠鏡的出射光瞳達7mm,該枝鏡所用的倍率便稱為「有效最低倍率」(低倍至失光便是浪費,因此屬無效)。舉例:一枝7 x 50的雙筒鏡便用上了有效的最低倍率,最適宜夜間使用,因此7 x 50的雙筒鏡又稱為「夜光鏡」;但若用於日間,在失光的情況下,7 x 50跟8 x 30的雙筒鏡,影像的亮度又沒有甚麼分別。
如何判別望遠鏡的質素
購買雙筒鏡時,當考慮過以上3點,你已經可以作出一個初步的選擇。進一步選擇時,我們憑甚麼說A鏡比B鏡好,某鏡又比某鏡質素高?筆者會從以下12項表現來品評一枝雙筒鏡:
1. 兩鏡光軸是否平行
正如前文所說,雙筒鏡本是兩枝獨立而且光軸平行的折射鏡,當受到碰撞或裝配失當,光軸便會不平行。若於抹鏡時曾移動當中的稜鏡,都可能令光軸不平行。情況嚴重的,兩個影像會完全不能重疊;情況輕微的,我們的眼睛會作出調節令影像重合,但眼睛會不舒適,出現暈的感覺。
2. 光軸是否準確
檢驗雙筒鏡的光軸,左右鏡筒要分開進行,最理想的觀察對象是1等或以上的星光,其次是遠處的點光源,因此適宜夜間進行。若點光源能均勻地聚焦成點狀,光軸便正常;若光源經聚焦後呈彗星狀向其中一個方向化開,便屬不準確。須留意,這現象一般很輕微,只在觀看天狼星等光星時才明顯。
3. 視場的闊度
視場的闊度以角度來量度。以7 x 50的雙筒鏡為例,最普遍是提供一個7度直徑的視場,即約能並排放下14個月球。筆者曾試用一個著名品牌的7 x 50雙筒鏡,它視場的闊度只有6.5度,相當窄角,用作觀星時,舒適程度欠佳,因而是一枝水準以下的雙筒鏡。
4. 稜鏡會否過小
稜鏡放置在物鏡和目鏡之間,左右各有一組,每組各有兩件。如果稜鏡面向物鏡的那一面,面積較物鏡聚焦後的「光錐」小,便會引致失光。一枝因稜鏡太小而失光的雙筒鏡會較同口徑、同倍率的雙筒鏡暗弱。但怎樣知道稜鏡是否過小?你只要拿著雙筒鏡,使目鏡與眼睛保持約1.5呎的距離,通過目鏡觀看景物,如果圓形的視場中間出現了一個正方形(稜鏡),這枝鏡的稜鏡便是過小了。
5. 光度
同口徑、同倍率的雙筒鏡,光度的差異亦可以很大。當中當然反映了不同廠家的光學技術的高下,包括鍍膜技術、稜鏡的質素等。其中一個做成光度差異的原因便如上文所述,因為稜鏡過小引致失光。作出比較時,當然以同口徑、同倍率而較光亮的為佳。
6. 清晰範圍和清晰程度
一枝鏡總不能做到全個視場都清晰結實,筆者認為只要不夠清晰的範圍在半徑的三分之一以內已可接受。至於清晰程度則非作即場比較難有定論,所以盡量多觀摩別人的望遠鏡,漸漸你便會知道怎樣才是一枝合格的雙筒鏡。
7. 色差
色差一般在觀看明亮的景物時才出現。例如觀看月球,一邊會出現微弱的紅色綑邊,另一邊則出現微弱的藍色綑邊。在日間試鏡,可以選擇高反射率的大廈外牆邊緣來觀看,晚間則可以觀看射燈或光管招牌(不要選擇單色的霓虹光管)。由於天文用途的雙筒鏡,觀看的對象皆十分暗弱,除了金星月球外幾乎看不到色差,筆者認為,縱使色差較大,若一枝雙筒鏡的其他方面表現優勝,它還是可取的。
8. 黑角
會攝影的同好都知道,如果全開光圈,照片的4隻角很易出現黑角。然而望遠鏡的視場是圓形,沒有角,黑的卻是視場邊緣,就像太陽表面的「臨邊昏暗」現像一樣。
9. 畸變
畸變是像差的一種,指影像的變形。當以望遠鏡觀看一條直線,而這直線是通過視場的中心時,它保持是一條直線。但當離開視場中心,這條直線開始變形,愈近視場邊緣,弧度便愈大。要檢視畸變很容易,只要以雙筒鏡掃視一列大廈,從大廈邊緣線條的變化便知道畸變是否嚴重。我們看雙筒鏡時,有時會有頭暈的感覺,這感覺有部分便由這種像差引致。畸變分正畸變和負畸變兩種。
10. 場曲
由於折射鏡的成像不是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在一個弧面上,因此我們對焦時便不能調至整個視場都清晰。當中心清晰時邊緣鬆散,當調至邊緣清晰時中心又不在焦點上,這便是所謂「場曲」(視場彎曲)。
11. 反差
反差是影像的對比,包括光暗的對比和色澤的對比。當然是以反差高為優勝,因為更能突出主體。
12. 偏色
光學鏡頭旨在重現景物的面貌,因此是以「原色」為尚,如果「偏色」便是失真。但有時若略偏黃色(暖色),影像又會多了一份「溫暖的柔和」。不過這已屬「口味」的問題。筆者認為,偏色一項在以上眾多判別質素的準則內,只屬很次要的一項。
甚麼是好,甚麼是壞,只要你拿著以上這些準則,多看別人的雙筒鏡,多作比較便知道了。請記著,選擇望遠鏡不能以耳代目,決定買鏡前必須多作觀摩。當你決定買某枝鏡時,不能因為「某人說這枝鏡好」這些理由,而是你必須知道這枝鏡好在那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