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大国竞争中还缺少什么?
专栏作家 邱 林BWCHINSES中文网专栏作家邱林:中国在经济上占有了较大优势,而在核心竞争力却与大国地位不相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金融危机给“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带来了沉重打击。不过,对于“中国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经得起仔细审视,仍存在一些问题。事实上,中国与众多其它发展中国家并无不同。尽管如此,中国却决意参与大国竞争;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是中国眼中的希冀。《红色资本主义》一书颇具说服力地阐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尚未作好支撑此种希冀的充分准备。
看到这些议论并不奇怪。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模式”引起世界关注,并已成为常态。近期最显著的例证是,2月14日日本内阁府正式确认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仅5年前,中国的GDP只有约2.3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的一半左右。20多年来,日本经济陷于停滞,导致其经济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不断下降。过去4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美国媒体认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甚至导致日本经济要超过美国的说法出现。如今,日本经济已经成熟,人口迅速老龄化,而中国则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阵痛中。简单算一算吧: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1倍,所以尽管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但却足以让中国的GDP总量超越日本。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正如一些媒体指出的,尽管中国在全球经济强国排行榜上的位置节节上升,但它并非没有问题。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抬高了通胀率,已有分析人士警告说中国可能出现房地产泡沫。中国government还面临着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于其货币政策的批评,很多国家认为人民币被人为地低估了。
这也许就是现实。中国参与“大国竞争”必然会引起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大跃进”促使世界大国“圈子”进一步扩大,新、老大国互动与新、新大国互动成为大国关系“重头戏”。所谓大国或强国是一个世界各国相互比较得来的概念,没有天生的大国,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大国。不同时期的衡量标准会有所不同,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不一定是真正的大国,面积小的国家也并非不能成为大国。
那么,中国在大国竞争中还缺少点什么呢?应该说,在大国竞争中,中国在经济上占有了较大优势,而在核心竞争力却与大国地位不相符。2010年10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全球金融体系最完善的前三个国家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其次是英国和德国。中国排在第12位,排名靠后,但近五年来中国的排名在不断上升,2004年和2005年均位于第18名,2007年上升到第11名,虽然进步较快,但金融体系指数依然较低,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
当今的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国际舞台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竞争力保持了绝对领先地位,而中国国家竞争力在100个国家中居第17名,但中国国家竞争力正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与美国的差距正日益趋于缩小。
然而,中国与美国相比,美国整体竞争优势依然较大,大部分方面都领先中国,尤其在经济结构、全球联系等方面优势更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大国竞争更多的是在中国与美国之间进行。例如在能源领域,一方面,现有资源的世界储量仍能充分满足全球在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需求;另一方面,按现在各大国的发展速度,届时的地球人将不得不同舟共济,共同面对必须使用替代资源的时代。
有分析认为,除非中国在科技技术上取得突破,否则中美这两个对手未来可能发生冲突。其实,当前全球经济概念上兴起的国家必然会以商品买卖的方式争夺资源,而不是传统上以枪炮方式争夺土地或殖民。正因为此,当前各个大国都建立了基于资源竞争的国家战略,靠近、拉拢乃至争夺资源富足的地区。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机遇,但毋庸讳言,中国的迅速发展也正在受到资源问题的制约,并在这些方面与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大国进行经济层面上的竞争。
责任编辑:Leo Wei 所缺的恐怕还不少吧?除了可见的,还有更多不可见的…! 竞争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还是为了让世界更丑恶?经济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糟蹋? 是为了好看,我们单位就这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