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拍摄的M42
在我们楼走廊阳台上拍摄,有月光的影响,直接用彩色模式拍摄背景太亮。于是加了一个红色的滤镜和一个蓝色滤镜。分别曝光3分钟。各叠加3张,然后PHOTOSHOP和NEATIMAGE处理使用的器材是智通EQ4赤道仪+自制的双轴电跟,用智通的153望远镜作为导星镜。
拍摄使用的镜头是俄罗斯的焦距135mmF3.5镜头
拍摄过程中没有专门拍摄绿色通道的图象,因为背景过亮。所以图象中缺少部分绿色
极轴对的不是很准,因此边缘的星发生旋转而不重合
http://qhy.lamost.org/pic/2.jpg 好厉害!
楼上的
咱们的153只是做寻星镜。 用153口径的望远镜作为寻星镜?好家伙!头一次听说,您没弄错吧。拍的真的很棒,请教qhyphoto几个问题:
1、您在拍摄时选用的是多大的光圈?
2、为什么图像边缘的星有明显的红色的重影?视场中心的亮星有蓝色光晕?是镜头的像差还是图像处理不当造成的?
3、您用的是什么样的数码设备?
4、用153mm口径的望远镜作为导星镜是不是大才小用了,没有必要吧?
谢谢! 153的镜子当导星镜用,我只有这个望远镜,所以也就用这个了。当然用小口径的更好,这个镜子加上去有点太重了
拍摄的时候用的是F3.5的光圈,全开。边缘的重影是由于我是红色和蓝色分开曝光拍摄的,而极轴不是非常精确,所以发生了象面旋转。蓝色光晕是因为兰色曝光比较过度造成。
数码设备就是我设计的330万象素天文CCD
回复: 昨晚拍摄的M42
最初由 qhyphoto 发表在我们楼走廊阳台上拍摄,有月光的影响,直接用彩色模式拍摄背景太亮。于是加了一个红色的滤镜和一个蓝色滤镜。分别曝光3分钟。各叠加3张,然后PHOTOSHOP和NEATIMAGE处理
使用的器材是智通EQ4赤道仪+自制的双轴电?..
色差太大了,和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的150双胶合物镜一样亮星周围有蓝斑,导星有点跑,
目前国产大口径折射镜还不过关,建议以后换一个高桥、威信、TELEVUE的APO折射镜
对红色通道进行了旋转
弥补了因为极轴问题造成的象场旋转。现在边上的星已经不是彩色分离的了这张照片是在一个基本满月的晚上拍摄的。肉眼只能看到2-3等星。月光对背景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软件减去背景,会使照片的灰度范围损失过半。因此采取多张照片叠加的方式弥补损失。
http://qhy.lamost.org/pic/m42edit.jpg 多谢qhyphoto指教,第二张的确比第一张好,不过好象还是有重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