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定“想得美”课程表 梦想能天天玩一会
2011年03月17日08:33 来源:《武汉晨报》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10317/82/7842076670883276650.jpg
记者发现,这份课程表连双休日都排满了,但每天都安排了“玩”的课程,周一是“玩游戏”,周二是“痛快玩”,周三是“再玩”“继续玩”两节玩课,而周四、周五玩的课程更多,周六周日除了玩外,还有“睡到自然醒”各一节课。除了玩的课程外,还有“机器人制作”等课程。
发帖人麒麟妈咪昨日告诉记者,这份课程表是她在14日收拾儿子房间时发现的,看后忍俊不禁,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说那是自己的 “想得美”课表。
麒麟妈咪透露,10岁的儿子在一所知名小学就读四年级,学业负担不轻,双休日还在培优,大人也跟着累,玩的时间很少。“孩子们的心声真是让人五味杂陈。”她坦言,“每个孩子的梦想都是这样,只是儿子偷偷地写出来了。”
昨日下午,记者在翠微路小学,让该校四年级一班学生每人写了一份自己最喜欢的课程表。同样惊奇的发现,35名学生中25人把“玩玩具”列入了课程表,玩游戏、看动画片也占据了相当多的课时。班上一位小朋友贝贝(化名)告诉记者,每天都是上课、做作业,一点不好玩,很喜欢“想得美”课表。
翠微路小学心理咨询师施喜珍说,有学生曾专门找到该室诉苦“不想培优”,一时让她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教育专家别敦荣表示,“想得美”课表充分反映了小孩的天性和教育的冲突,课业负担过重让他们的童年很辛苦,让孩子们快乐不再,这也是教育主管部门为孩子减负的缘由。他认为为孩子减负不仅要家长配合,也需要社会形成合力。(记者 杨佳峰)
(责任编辑:郝孟佳)
“想得美”课程表见证教育“南辕北辙”
来源:央视网 作者:毕晓哲 2011年03月18日07:55“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再玩……”小学四年级一男生自拟最喜欢的课程表,每天七节课,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3月14日这份“想得美”在汉网上贴出后引发网友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玩”已经成为了孩子的奢侈品。(3月17日武汉晨报)
浏览一下这位小学生自订的“想得美”课程表,让人看到的是一份值得尊重和珍视的童心。然而,客观而言,这样的课程表在国内现实是不可能实现的。看多了中学生们一周排的满满的语文、数学、政治、英语课程表,即使有个别课外活动和手工制作也是少的可怜。所以,从这个“想得美”课程表上的“排的满满”的“玩”、“还是玩”、“发发钱”、“睡到自然醒”上,我看到的只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和设计上与“童心”的巨大鸿沟。
孩子们想象的“教育”是这样子的,而教育者和学校的安排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的”。一张完全不同的课程表,见证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和思路。孩子的想法是天性的流露,而教育者的想法是给孩子套上一个“固定”的统一的教育模式,这必然会发生根本上的冲突。处于受教者和被管理者地位的孩子,最终没有选择权,孩子的“天性”和“童心”也只会被压抑、消磨,最终变成一个按统一标准制作的“教育产品”。
教育工作者或学校,其目标难道是不想让孩子成才?这恐怕也不是,但关键是一个严重与孩子天性、童心冲突的教育模式,却一定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连“玩”的时候都没有,连一个放松心情的机会都少的可怜,又何谈人格的完善、培养充满创造力的人生?这其实是时下教育机制的悲哀。与功利化有关,有急不可奈的世俗观念有关,却与人文、教育价值和人格的完善愈走愈远。我国的家长不可能有美国家长状告老师教孩子过早认识字母“O”的勇气,现实之下并不具备这样的习惯和环境,这就是一种理念上的差距。
我们当然不是讲究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对孩子的想法予以“放任”,但满足孩子们一个天性的需求,让孩子们的童心最多限度的保持下来,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和今后的人生规划,应是有利的。如果不能反思和看到这一点,过度注重目标和效果的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只是“南辕北辙”。
(责任编辑:UN848)
张立美:“想得美”课程表无关学业负担
发布时间: 2011-03-18 18:45 来源: 荆楚网“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再玩……”小学四年级一男生自拟最喜欢的课程表,每天七节课,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3月14日这份“想得美”在汉网上贴出后引发网友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玩”已经成为了孩子的奢侈品。(3月17日《武汉晨报》
学生自拟“想得美”课程表,不少不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朋友看见后,第一认识,就是认为这是孩子们以这种自拟“课程表”的方式,表达对当下学业负担繁重的现实强烈不满的态度,折射的是现在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实教育状况,是孩子的兴趣与教育之间冲突的典型和集中体现。
作为小学教师,以对孩子的了解,笔者不认同这种观点。笔者以为,小学生自拟“想得美”课程表,其实无关学业负担,不是对学业负担过重的强烈不满,而只是与孩子的天性有关,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孩子爱玩、贪玩的天性的自然反应而已,社会没有必要过度解读,非得和学业负担状况挂钩。事实上大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段,即使自己没有亲自拟定这样一份这样的“想得美”课程表,但是在内心中同样有着这样一份整天以玩为主的“想得美”课程表,至少有过这样的想法。甚至不少人成年之后,依然有一份这样的“想得美”课程表,整天玩网络游戏,不用上班。
其实,退一步说,纵然“想得美”课程表是小学生对学业负担的不满,但是不表示这种不满就是正确的,就是合理的,就应当得到满足。小学生由于认识问题,对学业和玩耍天性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清,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成年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不能和学生一样犯糊涂,必须清醒认识问题,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
一方面作为小学生有着爱玩的天性,可以理解,学校和家庭也确实应当给予他们足够的玩耍的时间,不能彻底剥夺孩子的童年乐趣,这一点从教育角度说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小学生也是学生,也需要重视学业,有一定的学业负担合情合理,也合乎教育规律。从这个角度说,不能因为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就不用有学业负担,其童年生活就应当以兴趣课程和玩耍为主,这显然很荒唐。事实上在这几年教育减负下,小学生学业负担相比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减轻,远不如笔者当年读书时的负担重,更绝对没有到那种压的孩子喘不过气的程度。
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学业负担与学生爱玩天性虽有冲突和矛盾,但绝非是不可调和,只要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可。一方面小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学业负担,保证其学业成绩,不能为了迁就学生,彻底“解放”他们。另一方面需要给一定的时间满足他们玩耍的天性,学校里要安排足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孩子感兴趣的课程,家庭也要给孩子足够玩耍空间,少强迫孩子上一些不感兴趣的兴趣班。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美
小学生“想得美” 是因为“过得苦”
2011年03月18日 14:06:47 来源: 今日早报“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再玩……”小学四年级一男生自拟最喜欢的课程表,每天七节课,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3月14日,这份“想得美”课程表在网上贴出后引发网友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玩”已经成为了孩子的奢侈品。
缺什么才会想什么,孩子最喜欢的课程表里,玩的内容成了主打,说明平日里孩子们玩的时间太少。换言之,小学生自拟的课程表“想得美”,是因为真实的课程表让他们“过得苦”。
有网友调侃说,“我读书的时候就说减负,现在我30岁了,教育部门还在说减负,减了20年了,还没减好,效率够低的。”网友的话道出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那就是我们早就认识到了该怎么做,只是一直都做不到。一位教育专家在调研了国内几所以教改闻名的学校后发现,所有学校的教改都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没有根本降下来。素质教育,很多情况下只是纸上谈兵,这就是冰冷的现实。
对于减负,其实教育行政部门作出过许多努力,比如规定学生的作业时间、规定书包的重量、规定睡眠时间、考试不允许打出具体分数只写等级、不允许进行排名等等,但每次规定都遇到了“软抵抗”,学校和家长坚定地站在了一边,想方设法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一天到晚最关心的就是成绩的排名。
据调查,我国小学生的学业难度比美国中学生的还高,但遗憾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排名垫底,动手能力更是差得惊人。我们的孩子上了小学不会系鞋带的有之,到了中学不会削铅笔的有之,上了大学甚至还有不会剥鸡蛋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孩子的天性磨灭掉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爱因斯坦曾说过,“把所学的东西都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但我们如果让孩子们把学的东西都忘掉,剩下的很可能只是一片空白。因为我们只是把他们当成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没有想到他们也是有思想有需求的人。在优质资源尚不能满足所有人要求的情况下,高校招生需要什么中小学就学什么,这是必然。说白了,只要唯分是举的高考指挥棒不放下来,任何中小学阶段的减负都是空谈。 看的都心酸-。-
最烦什么教育专家出来说话了。。好像是替孩子们说话。。其实就是他们害的。。
教育部也是打酱油的。。
我小学的时候就教改就减负
整整把一代人的童年给改没了
此处省略很多字。。。怕被跨省刑拘啊~ 看看大学课程表~~~~~~~ 学校还可以发钱啊 好像许多西方国家就是用这样的课程表 现在孩子们玩的时间真可怜呀 还好80后的童年过的还算是快乐一些 小学时候最反感周六上什么提优班了。 ::070821_19.jpg::::070821_05.jpg:: 有点意思::070821_19.jpg:: 请看看我们下一代的心声 没给你补课就算好的了。。 进来瞧瞧,没想到就是我这地方的事情 我表示自己没上过啥班。。。。。。。。表示这孩子喜欢机器人很有前途啊·`` 你玩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也许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没有这样的概念
但现在谁父母敢放任孩子玩?
除非自己是李刚 现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课程表确实是“想得美”……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