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色差某些误区
最初由 过马路 发表frui兄, 对白(灰)色的物体,色差是不影响分辨率的。比如你用绿色滤镜,把不能汇集的光线都滤掉,你就有可能达到单色光下的理论分辨率
(1)
根据这个错误的逻辑,一个普通消色差的镜子,只要用了单色滤镜就可以达到理论分辨率?
这句话是极其不正确的!
(2)列子:
一个普通消色差的镜子,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的世界最大的折射镜,口径102cm,焦距19m,为什么要这么长的焦距,而不用单色滤镜来解决色差问题?
(3)原因:
理论分辨率的问题受球差、彗差等等像差都会影响的,还有光学镜面的精度等等,
色差问题会引起二级光谱的波像差>1/4λ,用单色滤镜怎么会达到理论分辨率?
叶凯士天文台的世界最大的折射镜,用了19m长的焦距,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使二级光谱的波像差≤1/4λ,使镜子达到理论分辨率。
我认为过马路说的对
普通折射镜只要设计制造精良,它对绿色光基本没有球差,用绿色滤镜应该能达到理论分辨率,至于二级光谱的波像差也就不存在了,但是由于损失了太多光线,人眼分辨细节的能力就下降了。 A是二级光谱,B是波色差。如果只要绿色光,你看效果好吗? FBI:你的观点也是错误的FBI对贴的图解释
我的看法是是这样的
1:这个图其实是F光(蓝)、C光(红)以球差曲线的形式和
D光(绿)的球差曲线,
2:图中的D光(绿)的球差曲线而不是波像差曲线
所以FBI认为只有D光的话,能达到理论分辨率也是错误的,
请注意单色绿光也有自己的波像差!D光的球差曲线并不完美
如果它的值不满足<1/4λ,同样不符合瑞利判断;也是无法达到理论分辨率的!
再举个例:
一个CELESTRON 的150普通折射镜,F/8焦比,镜面的精度和焦比都不行。
用单色绿光的话也永远达不到理论分辨率的。 简单的说,相差有好多种,色差只是其中之一。因此,没有色差,也不排除其他相差,因此也就不一定达到理论分辨力。
lymex说的对啊
实际上,D光(绿)的的波像差,如果只考虑轴上波像差的,的确就基本认为是它的球差,
但是实际球差大小和焦比有关,为了达到D光(绿)的的波像差<1/4λ,对于普通光学玻璃,焦比为至少15以上,才比较接近;
初了我上面提到的“叶凯士天文台的世界最大的1m折射镜,用了19m长的焦距”,许多天文台的大部分普通折射镜都是这样的。
所以认为只有D光(绿)的球差比较小,推断出只有D光的话,就能达到理论分辨率不正确的。
请看看这个
这是TMB公司的152/F8的普通玻璃双分离折射镜的球差曲线与点列图,应该是比较优秀的设计了。可不可以简单的这样理解:在系统焦点上,各波长的光的焦点并不都在这个位置,尤其光谱两端的蓝光与红光,造成斑点远大于衍射极限,目视看来的效果就是在亮目标周围产生大片的紫色光晕(不同的设计光晕的颜色不太一致)严重影响系统的分辨能力,尤其是用于摄影。如果用带通滤镜(对于这副图来说带通范围是0.646--0.689)将斑点大于衍射极限的波段滤除,那么这个镜子就能够达到极限分辨率?当然这样会将大量的能量浪费掉。 这些问题挺深奥,我不太懂,请问高中物理第几册讲这个问题? 普通国产80mm折射镜分辩率约2.5秒,与理论值相差不到一倍。滤出C、F光后D光的焦点像远不只小一倍!完全可以达到理论分辩率。
alexhy 说的也有道理,波像差随口径的平方增大,当口径大于150mm后用绿色滤镜就不太可能达到理论值了。 小龙·哈勃:高中课本好象没有这个。即便是大学里的普通物理,也不会涉及这方面的细节,只有物理系学光学的,才能系统的学到。
小龙·哈勃:
小龙·哈勃:高中物理第二册有说到但是很浅 只有一段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