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ycb 发表于 2003-9-24 16:47

[沉痛悼念]北京天文台原台长李启斌研究员于昨夜逝世

国家天文台2003年9月24日

各位朋友:

怀着巨大的悲痛,我们向大家宣告我们亲爱的同事,李启斌研究员,在与癌症斗争了数月之后于9月23日晚离开了我们。他走得很安详,家人陪伴在身边。

李启斌同志从1987到1998年期间担任北京天文台台长,1989-1992、1995-1998担任中国天文学会主席。

在45年的天文生涯中,他以自身特有的勤奋和智慧为北京天文台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个涉及国际上众多科研单位的光谱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推动。

我们诚恳地希望您将这个不幸的消息转达给过去与李启斌同志有过交往的朋友和同事。关于吊唁方面的情况请联系:

传真: +86-10-64888731
E-mail: admin@bao.ac.cn
通信地址:

北京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邮编100012)
办公室


国家天文台
中国天文学会

meteorobs 发表于 2003-9-24 18:21

胃胃。。。

怎么不用中文。。。
他可是中国的天文学家啊。。。

王震石 发表于 2003-9-24 20:25

沉痛哀悼。感谢李老师为天文普及所做的一切。
崔宾,李老师的爱人是我家的老朋友,追悼会的时候通知我一声,我安排时间,谢谢!

1900 发表于 2003-9-25 14:19

遗憾!中国天文界的一大损失啊!

galaxias 发表于 2003-9-25 21:39

沉痛哀悼

李先生一路走好!

slycb 发表于 2003-9-26 16:28

讣告

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研究员,原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李启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9月23日晚7时17分在京逝世,享年68岁。

向李启斌同志遗体告别时间定于2003年9月28日上午11时30分在八宝山公墓“大礼堂”举行。

唁电传真:64877291,64888708,64888731
电子邮件:admin@bao.ac.cn
家属手机号:13901326212

北郊发车时间9:50分→→中关村29楼发车10:10→→金白领酒楼10:15→→八宝山公墓。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李启斌治丧小组
                 2003年9月24日

slycb 发表于 2003-9-26 16:30

李启斌先生生平

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原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李启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9月23日19时17分在京逝世,享年68岁。

李启斌先生1936年8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宜都市。1953年9月至1957年9月就读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至1985年在北京天文台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86年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2月至1987年5月任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1987年5月至1998年4月任北京天文台台长。1985 年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 5、第28委员会组织委员;先后于1989、 1995 年两度出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1990年任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联合实验室主任;1992年任攀登计划项目“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与研究”首席专家;1994年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 1995年至1996年任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总经理;1988年被评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李启斌先生在天文研究中表现出杰出的才华和开拓精神,一生有大量高水平论文、著作在国内外发表。1965年他的论文“北京地区气候研究和北京天文台台址选定”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成果奖。1974年至1982年从事密度波理论研究,解决了密度波理论中长期维持机制和幅度,并扩展到太阳系起源研究。提出太阳系行星起源的动力学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提丢斯——波得定则。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成果奖。1980年其著作《天体是怎样演化的》一书,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特别值得我们称道的是,他多次将我国古代天象观测与现代天文研究相联系,研究证明我国古代对天文学的辉煌贡献,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李启斌先生创新地构造了业绩评估系统,将竞争机制引入科研管理,优化课题组和各台站的队伍,使北京天文台的绩效逐年提升至院先进研究所行列。鼓励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组建了多个高效益的高新技术公司,大力推进天文台的改革,提高了职工收入,精化了科研队伍。他为北京天文台的基地建设、设备的改造及运行倾注了心血,1989年参与主持 2.16米望远镜的建设。他同时放眼未来,提出“一天一地”重大天文设备的战略设想。励精图治整合天文台的资源,大胆规划、设计、并完成了天文台北郊园区的一期工程建设,为其长远发展开拓了空间。不拘一格地培养年轻人,所提拔的年轻骨干已成为目前天文台的支撑力量。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趋势,将天文研究瞄准前沿、面向国际,鼓励交流合作,开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他的杰出管理才能,使得天文台的各项工作日新月异。

李启斌先生把天文教育看成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他热心于天文科普,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利用各种天文事件,宣传公众,宣传决策层,启蒙未来的天文学家,在战略上为天文学的发展创造机遇。他在北京大学开创了一门面向全校的“天文与艺术”课程,文理兼容,充满人文精神,成为学生选课的热点。实践证明,这些也迅速地提高了天文台的知名度。

李启斌先生天生睿智,由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严格的治学精神,形成他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他的文化品位和人格魅力为众人称道。他为人谦和、办事公道、体恤他人冷暖。李启斌先生把毕生的心血投入他所热爱的天文事业。他深情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矢志不渝地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他的匆然离去,给我们 —— 他的亲人、同事、朋友留下无尽的思念。

安息吧,李启斌先生!

小龙·哈勃 发表于 2003-9-26 18:42

默哀!

coffick 发表于 2003-9-27 13:27

王震石 发表于 2003-9-27 20:37

崔宾,明日还有考试,恐无法前往,请代我表示哀悼!

天咨 发表于 2003-9-28 23:04

最沉痛地悼念李启斌先生逝世

最沉痛地悼念李启斌先生逝世!

我是今天下午从《天文爱好者》编辑部温学诗老师那里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的。
           山西太原:贺宪恒
         2003年9月28日

重庆皓月天望 发表于 2003-9-28 23:36

沉痛地悼念李启斌先生逝世!

他的丰功伟绩永志不忘.

沈阳-陈博丹 发表于 2003-9-29 16:10

节哀顺便

默哀…… …… ……

wangtong 发表于 2003-9-30 15:38

是啊,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是很老,在前年的天津市大学生天文节上,他还精神觉烁地作了当代天文学发展的科学报告,那时的他看上去很健康,丝毫不象有病的样子,没想到不到两年就不幸逝世了。他的逝世是中国天文界的一大损失,惜哉!后人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方可慰其在天之灵,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

福建ltycho 发表于 2003-9-30 20:36

默哀!!!

我今天刚有机会上网,就听到了这么沉痛的消息!
记得卞德培先生逝世时,我感到了无尽的伤痛。今天竟有传来了这个消息!
我确实更加感受到我及其他天文爱好者的担子更重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沉痛悼念]北京天文台原台长李启斌研究员于昨夜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