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ongyulei 发表于 2011-4-11 21:16

高桥、萤石和光学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xiongyulei 于 2011-4-12 13:04 编辑


TS的折射镜上,高桥开始用到萤石,那阵子的折射镜都是长长的,找几个 F8 的镜子还真不是简单事情,早期很多业余镜子都是 F =10, F=12, F甚至达到15的。

http://www.astrosurf.com/sogorb/takahashi/ts80_f15_1970.jpg

而 FC 系列的折射镜则是 高桥的一个分水岭,你能在这里看到很多技术和设计的变革,比如萤石镀膜、前后设计。 过去我一直想到Takahashi口径上的数字问题,比如 FC-76 是 FC系列中唯一一个走“英制路线”的,FC系列里面出的有 FC-50, FC-60, FC-76, FC-100,FC-125, FC-150 这6个系列。信奉那句话,对客户要求去主动面对的东西,往往是比较高品质的东西, FC-76 当年在美国杀出了一条让Celestron, Meade, Orion 这些大厂家也不得不去面对的萤石之路。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萤石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




萤石只是一个方面,就像好茶要好水沏,高桥采用的是 KzF2/KzFN2 和 氟化钙(萤石)搭配来做APO,按照两片的概念,有点 Semi-APO 的味道。随着环境重视的提高,很多企业放弃了萤石,或者改用非禁令下的 KF3 玻璃和萤石搭配做APO,经验表明效果没有早期的 KzF2, KzFN2好,我想这也是很多朋友说 FS-78 用起来逊于 FC-76 的原因所在。





早期国内也有些在光学里面玩 “脑白金”的人,鼓吹自己做出了比 KzF2 搭配萤石更好的玻璃,后来为国外人所笑。而眼下的 FPL 53, FPL51 玻璃作为替代萤石镜的一种好的选择。虽然在我用过的镜子里面看来,色差纠正方面要略逊于 萤石。我身边朋友也有 Lzos、Lomo 的APO,,最近没有时间去深入再去琢磨。

http://www.binoptic.de/web_us/pics/optik.jpg

个人测试过同焦距600mm,不同口径的90口径 APO,用的是 FPL 53玻璃, 在200倍率下比较过同 FC-76 的色差纠正的表现,客观上还是76mm口径的萤石要好,特别是在观测针尖般锐利的星点时,较少出现紫光的镜子往往纠正要好,虽然FC-76 在 90mm APO 下通光逊20%左右的味道。

要知道亮度高的镜子的色差往往更难觉察,且我手边2个镜子的年份差别超过20年。

萤石是个传说,但不是神话,真正的神话在以Carl Zeiss为代表的光学历程里,在光学的世界里,神话 = 计算 +设计。 我一直也认为:材料是地道,精度是王道,设计是天道...

http://refractorland.massimilianolattanzi.org/instruments/Zeiss-AS-100-1000/MAX_7778.mail.jpg

其实高桥萤石的镜子也是一种山寨,高层次的山寨吧,懂的人会明白这句话。高层次的山寨其实是对别人理论的尝试,而不是照葫芦画瓢,在国内我看到玩摄影领域有开创的人并不算多,或许也算是一种高端的追求吧。

http://www.takahashiamerica.com/images/telescopeLineup.jpg

也有人觉得天文镜子“难玩”,在我看来远不及读几本 光学工程 相关的书的费脑的程度,搞光学研究和设计的人比拍星的人更“颠”,我也一直说不喜欢 P图片,因为P片下去表现器材是对传统光学的亵渎,拿着P出来的图片去谈器材性能本身是很“愚昧”的,更不希望看见有人P出几个靓片就表现得像“光学教父”。

http://onemetreinitiative.com/ray-tracing-small_2.jpg

在我认识的世界里,光学领域里真正深度钻研的人,应该比在政界、商界,特别是金融领域的人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赞誉,有时候我觉得市场身份出身的人为了面对经济类学术数学要求,受迫去学数学本身算是对数学的玷污。当然这个世界里面媚俗的人毕竟是多数,就像 第一财经 的主持人在国内范围肯定比 高桥的首席讲师εdward兄 更能让大众熟悉,特别是企业家欢迎。

期待某天 何炅、汪涵 请 杨老师 上 湖南卫视 做TV秀的时候,我想那天湖南卫视的文化层次会高很多了。

那个时候我们的主持人嘴里说的不再是:我们认识的 李宇春、过去公众面前的黄圣依、我们印象中的林志玲本该是 ...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她确实...

http://imgn.vv8.com/editupload/20090426065446745.jpg

喜欢沉浸在娱乐、时尚生活中的人,多点心思往数学和物理的世界看齐会更有品质,因为这里才是理性产品的品牌之源。

上述不足的地方,请εdward兄和大家指教了。

http://www.lightandmatter.com/html_books/0sn/ch12/figs/graph-of-di-vs-do.png

::070821_19.jpg::



没有摄影接环,手持相机,端在FC-76后拍的月亮原片,只看看萤石色彩表现

rick29 发表于 2011-4-11 21:25

中肯、平实。顶起。

xiongyulei 发表于 2011-4-11 21:44

回复 2# rick29


    还好,没得罪人。感谢理解和支持。

ghfjdksla 发表于 2011-4-11 21:47

好文,欣赏,学习,怀念

减肥自行车 发表于 2011-4-11 21:55

::070821_18.jpg::天文天文~~汇天下之“文”

xiongyulei 发表于 2011-4-11 22:04

水玩深了,有点不可自拔,不是好事;眼下连这些都会去深度关注下。

http://www.astrosurf.com/re/eyepieces_data.jpg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7:36

回复 1# xiongyulei

TS的折射镜上,高桥开始用到萤石,那阵子的折射镜都是长长的,找几个 F6 的镜子还真不是简单事情,早期很多业余镜子都是 F =10, F=12, F甚至达到15的。


是的... 別說折射鏡了, 早年 連 牛反 f/10 都是 很正常的...

70 年代 (含以前), 折射鏡 f/15 被稱為是 [本格派] 的, 低於 f/15 的
都被稱為較短焦/ 短焦的, 由此可見當時的天文愛好者是以 目視為主,
至於攝影也是以 行星/ 月面為主... 玩深空攝影的則是少之又少,
當時雖也是有 短焦的折射深空攝星鏡, 不過 款式/ 數量少的很...
像: 高橋 第一支 短焦設計的折射鏡 是 75 年上市 的 TS-65P 型 (三枚式物鏡,
D: 65mm, F: 500mm, f/7.7), 這在 當時 就是業餘 超短焦的深空攝星鏡 了...

PS: TS-65P 的名稱由來: TS 系列 65mm 折射鏡 攝影版...
   而它的標配 赤道儀 P 型, 就是 P-2 型 的 始祖~
   其用 P 開頭, 即是 Photo 之意...

正如 熊兄 的 [九九真經] 述及: 就折射鏡而言, 星點銳利度... 短焦的永遠沒有
長焦的銳利~~

我的說法則是: 短焦只適用於 深空觀測/ 攝影, 且 較輕短便攜, 就這些優勢而以...
同好們若 非以上用途/ 考量, 選長焦的絕對是優於選短焦的...
::070821_18.jpg::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7:53

水玩深了,有点不可自拔,不是好事;眼下连这些都会去深度关注下。
xiongyulei 发表于 2011-4-11 22:04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那是的~

像我後續的 1.25"/ 2" 目鏡陣容...
只會用 TeleVue- PL/ Pa/ Ra/ Na/ NZ 來補充...

確實不能自拔 (也不想拔)... ::hairsmile:: ::hairsmile::

stamps365 发表于 2011-4-12 08:09

楼主 好样的,文章写得很好,看得出你很用心的做一件事。
“期待某天 何炅、汪涵 请 杨老师 上 湖南卫视 做TV秀的时候,我想那天湖南卫视的文化层次会高很多了。”目标是伟大的,道路的是曲折。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8:23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attachments/month_1104/1104112117f84820df2bf6ae2a.jpg
没有摄影接环,手持相机,端在FC-76后拍的月亮,

拍出這樣的水準... 厲害厲害~~
::070821_09.jpg:: ::070821_09.jpg::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8:28

回复rick29


    还好,没得罪人。感谢理解和支持。
xiongyulei 发表于 2011-4-11 21:44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得罪... 呵呵~ 我們也是 有風格的士人... ::hairsmile:: ::hairsmile::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8:48

回复 1# xiongyulei

个人测试过同焦距600mm,不同口径的90口径 APO,用的是 FPL 53玻璃, 在200倍率下比较过同 FC-76 的色差纠正的表现,客观上还是76mm口径的萤石要好,特别是在观测针尖般锐利的星点时,较少出现紫光的镜子往往纠正要好,虽然FC-76 在 90mm APO 下亮度逊20%左右的味道有劣势。

這就猶如 1988 年份的 LEXUS ES 與 2010 年份的 比亞迪 F6 的較量...
前者: 中規中矩, 老而瀰堅, 仍保有往年 90% 以上的性能, 底盤/ 鈑金件仍紮實~
後者: 嶄新配置, 新穎功能, 新車新氣象...
::070821_18.jpg::

xiongyulei 发表于 2011-4-12 08:49

回复 8# edward0102

华哥,不常出门的话,强烈推荐试试 Nikon Nav-SW 的目镜,前几天我测试过,相场最边缘都是合焦的,锐得让人吃惊,用了之后感觉再也不想看 TeleVue 了。

当然还有一种叫 TMB SuperMonoCentric 的,不过很难弄到。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8:54

回复 13# xiongyulei

华哥,不常出门的话,强烈推荐试试 Nikon Nav-SW 的目镜,前几天我测试过,相场最边缘都是合焦的,锐得让人吃惊,用了之后感觉再也不想看 TeleVue 了。

当然还有一种叫 TMB SuperMonoCentric 的,不过很难弄到。

可以考慮的... 因為我現在再入東東的速度很緩慢, 可以慢慢比.. 慢慢選...
要收 曠世佳作~ 不急不急~~ ::hairsmile:: ::hairsmile::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9:00

http://refractorland.massimilianolattanzi.org/instruments/Zeiss-AS-100-1000/MAX_7778.mail.jpg

我記得這支是 10cm f/10 的 (我手頭已無資料可查核)~
敬禮~ 崇拜~~
::070821_09.jpg:: ::070821_09.jpg::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9:13

回复 1# xiongyulei

过去我一直想到Takahashi口径上的数字问题,比如 FC-76 是 FC系列中唯一一个走“英制路线”的,

這 高橋 要走 [英制]? [公制]? 這個 日本本來就沒個標準...
不像 德國是絕對不會去走英制的...

好在 高橋 還沒去走 [日制]... 1日吋 = 3cm ::hairsmile:: ::hairsmile::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9:21

回复 1# xiongyulei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attachments/month_1104/1104112131d44546d40492ae7f.jpg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attachments/month_1104/11041121173d1c3b6d54e0f9d7.jpg

熊兄~ 這組 FC-76 是您現有的嗎?
我記得 OTA (配色), 之前看過好像是 灰色 的???

此外, 這 P-2Z 您是何時入的???
::18:: ::18::

xiongyulei 发表于 2011-4-12 09:24

回复 16# edward0102


    对的,不向美国佬的市场低头,这是一种气质。 题外说一句: AP, TEC 是美国市场上的厂家,多数产品是公制规格;唯一记得AP的大口径Maksutov有款 305 的吧。 APM 又是德国产的,不得不面对美国佬来做妥协,大口径多是 英制 的规矩。

    我也挺鄙视 美国佬 用英制的,在美国“低俗”的人才用 英制;在搞科学领域里面,科学家多是用公制,但是写些读物作品又要用英制来写。我最佩服的一个美国人-迈克尔逊,在 100多年前测量光速的时候,都还只用公制,当然他是犹太人。

   日制 的我倒是很少了解到。所以之前一直问你口径 106 有何意义;我现在的臆断那个数字的由来,是 搭配之前的 ε-160 焦距/5 。

xiongyulei 发表于 2011-4-12 09:29

本帖最后由 xiongyulei 于 2011-4-12 09:44 编辑

回复xiongyulei





熊兄~ 這組 FC-76 是您現有的嗎?
我記得 OTA (配色), 之前看過好像是 灰色 的???
...
edward0102 发表于 2011-4-12 09:21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P2z 是 08年份的吧, 好像是 08032,希望没有记错,南洋的一位好友,特别帮忙好心带到丽江来给我的。

FC-76和之前是同一款,这幅图片是在家中晚上所拍,日光灯下色调有些不一样,偏灰了。

εdward兄可能说反了,之前看到的应该是丽江庭院里面拍的,偏自然的浅绿色,非日光灯下的银灰色。85年版的, 26个年头了。

镜子已经给本地的一个爱好者了,包括目镜他也打算要,之前他就商定想要了,我在网上挂着而已。 这个镜子好的地方就是:朋友称国际光器5mm OR, 在120x下看出M42粉色的色调。 不过我用 OR 18 看 M45 的时候,觉得也很震撼,只是视场小了点。

xiongyulei 发表于 2011-4-12 09:38

本帖最后由 xiongyulei 于 2011-7-23 19:02 编辑

回复 15# edward0102


    这支镜子,据说才是真正的 “4寸之王”,APM - TMB 的老板也这样认为,最初投产到现在接近半个世纪。1000焦段有两种口径,一种是 130,一种是100,现在有新版的,样式特别简约时尚,在我看来更喜欢 100 这支。 网上看到一只9成新的 100/f10 的价格可以卖到 $7000,完全可以买 AP 130/800了。



    据说这个镜子才是油头“祖师”,AP只是其后,Carl Zeiss在处理玻璃之间压膜技术堪称行内一绝,据行内人看这项复杂技术在今天AP, TEC 的油头面前都是大哥大。

    当然了,一个镜子的性能应该是从整体来看。            

    光学望远镜里面的珍藏品: Carl Zeiss APQ, Astro-Physics, Questar, 当然还有华哥的 FCT 的。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高桥、萤石和光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