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悍马撞成萨其马”的特权车,属于小学生(组图)
2011.05.16 14:08:00 来源:南都周刊“把悍马撞成萨其马”的美式校车终于在国内现身,不过,不是在北京、上海,而是在浙江湖州的小县城德清。
这种外观酷似美式校车的大巴如何驶进德清,究竟有何不同?
http://www.nbweekly.com/photocenter/2011/201118/a/P634411523749481109.jpg
http://www.nbweekly.com/news/observe/a/e25959_634411522675107222.jpg
1.座椅强度:每个座位上均装有安全带。在试验中心经过链锤试验,确保外力撞击时,座椅不会产生变形。2.座椅材料:全部采用阻燃级别为A0级的面料,打火机无法点燃。3.上下车自动拍照装置:德清版校车特别定制,确保小学生安全往返。
南都周刊记者_沈玎 浙江德清报道 摄影_沈玎
德清县,位于杭州以北29公里,隶属于湖州市,总人口还不到50万。
然而,因为14辆“长着鼻子”的仿美式校车,德清一夜成名。
长鼻子的美式校车
“网络上的人看问题,怎么说呢,好像这小姑娘真漂亮,只看到了表面。”罗永昌,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赞誉,缓缓说道。
两年前,罗永昌上任该职位,第一件大事就是学生交通保障工程。
按计划,将共有79辆专属校车,承担起5000多名12周岁以下当地小学生的上下学接送任务,包括2所民工子弟学校。
现在,第三批30辆校车已经运抵德清县,其中,就包括10辆产品代号为ZK6100DA的“长鼻子”美式校车。另外4辆美式校车,还未交付。
之所以被称为美式校车,是因为其借鉴了美国校车的经典造型—“卡车头+公交车身”。
“在设计之初,我们数次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购置的两台美国校车进行研究,并借鉴了美国的校车标准。”宇通校车产品经理盖玉龙介绍。
这款专业校车,外形为9.98米×2.43米×3.15米,块头不小。其底盘上有两条8mm厚槽钢,由车尾贯穿至保险杠处,在中低速驾驶时,几乎牢不可破;座椅全部采用阻燃级别为A0级的面料,用打火机无法点燃;专门设置的学生座椅,也经过链锤试验,确保在撞击时不会变形。
由于种种特殊设计,“长鼻子”校车与同等容量的普通校车相比,整备质量(9吨)高出1.2吨,百公里油耗(24升)多8升,价格贵了10万元。10辆车,就花费了400万元,在德清之前,只有广东某所贵族学校曾购买使用。
“换个轮胎就要一千多块,这个校车是个烧钱的家伙。” 陈国华是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一边走进校车内,一边向记者介绍:“因为它密封性高,一般的汽车一年开6个月空调,这个车我看得8个月。”
美式校车因为有“长鼻子”,车长比普通大巴多出1米4,一般的小公路上,开错方向后,调转不过头来。“要是能有这个样子的,小号的车型就更好了。”陈国华说。
长鼻子最大的好处即安全,即使发动机起火,乘客也能够从容逃生,并且在碰撞情况下,长鼻子还有缓冲作用。
在车鼻子上,还有两面反光镜,用来监视车头下方。因为1米多高的底盘,再加1米4长的车头,司机坐在驾驶席上,要是车前站着的人身高不到1米6,司机就看不见。
每当车门打开,车顶的四盏大灯就开始闪烁。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路人们调侃起来,赞叹这个车的“气场很强大”。
不过,在德清县“学生交通保障工程”刚启动时,“长鼻子”校车并不在采购名单之列。
罗永昌第一次到宇通的时候,“长鼻子”校车还只有一台样车,没有排产。随后在2010年,罗永昌又和县长胡国荣前往考察。胡国荣曾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对美国校车印象深刻,当即拍板,要把美式校车引进德清。
因此,双方在起初框定的200万购车合同上,又追加了200万元,终于敲定了生意。
这笔钱是教育经费支出的一小部分,2010年德清的教育经费支出5.5亿元,仅为GDP的2.34%,尽管与国家期望2012年全国平均4%的目标尚有差距,但校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大黄蜂来了
“德清育才学校,是我们县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教育局安全科科长潘建荣,例行到这里检查一番学校安保情况。这是所民工子弟学校,共有学生1480人,其中需要乘坐校车的是400多人。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一群戴着黄色太阳帽的小孩子,在照管员的带领下,排队爬上停在门口的校车。
“以前都是爸爸骑电动车送我。前几年学校也用公交车接送,但我感觉,现在这个校车坐起来最舒服了,车里很干净也很宽敞,还有空调。”一位小男孩惬意地望着窗外,很多高年级的学生,正骑着自行车从校车旁经过。
德清育才学校的政教处主任告诉记者,“我们一共有6辆车,其中2辆是政 府所配,不过运载能力远远不够。”学生对校车都很依赖,过了12岁的学生,学校只能劝其自行设法上下学。
目前,德清县学生交通保障工程的79辆校车中,已有44辆在跑,覆盖了全县65%的学生线路。这些车在外形上都有“统一着装要求”,车身通体刷成橙黄色,标有醒目的“校车”标识和Logo。
很多小孩子都乐于称其为“大黄蜂”。早晨六点半,在雷甸镇解放村梁家墩,每天都有十来个孩子在候车站等车。随着孩子的一声叫喊,“大黄蜂来了!”远处驶来一辆黄色的大客车,车身还刷了两道黄色的反光线,甚是醒目。
在校车上,已经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上下车自动拍照装置,为孩子的安全做记录。这是德清县一开始就向宇通公司定制的技术。除了驾驶位和副驾驶位,校车上其他座位都是专为12岁以下小孩子设计。安全带特别短,靠背也特别矮,凡是已经过了发育期的学生,
休想将双腿挤到座位里去。
传统大客车座椅后面的拉手也都取消了,以免孩子玩闹时碰花了脑袋。这些细节定制,让一辆传统30座大客车的车型,载客量扩大到50人。
早上7点,校车从梁家墩候车点准时发车。停了两站,接上15名学生后,校车行驶到雷甸镇中心小学大门口。从上车算起,整个过程一共是11分钟。车子一路开得很平稳。
长期以来,农村用来运送学生的,大多是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甚至是一些报废的车辆。车内肮脏、环境拥挤、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在此之前,德清县解决学生接送问题的法门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别无二致—借用公交车。“在早上一个时段,晚上一个时段,专门腾出来让他们去接学生。”罗永昌说,“不过这个模式有一个问题,公交车是以利益为主的,它不是公益性的。”
公交车接送学生,也存在时间难协调,经常超速等诸多问题。
2009年,罗永昌先后在长兴、安吉、湖州、上虞、江苏常熟、张家港等地做了调研。当时张家港已经配了一部分校车,由政 府和公司联营。
罗永昌经过斟酌,最终确定了开设公司专营校车这个模式。
“车子由政 府来购买,然后委托德清当地的专业公司代管。”德清县当地的环通客运公司承接了这一任务,并抽出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团队,成立了一个名为“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新公司。
现在在德清县,校车的出行已经形成了相对严格的纪律。有一个细节是,一位叫谢叶菲的一年级小姑娘,住在紫岭村,父母都在杭州打工。可车子开到了紫岭村,小姑娘却安安静静地坐着没有动,直到校车到了终点站,再原路返回到紫岭村时她才下车。
司机盛根财解释称,因为她家在马路这边,刚才停的那站是在马路对面。“所以在回程的时候才把孩子放下,可以让孩子少穿一个马路,更加安全。”
在永安旗下驾驶校车的司机,门槛相对较高。首先必须持有A1照,其次是要求开客车3年以上的驾龄,而后还要“政审”,比如有没有精神病的家族史,有没有酒驾记录。
陈国华承认,校车的收益并不足以维持公司运营,一年下来产生的亏损,再由政 府出资补足。
“永安公司的账本,进入我们教育系统的即时支付中心,这样我们可在永安公司的财务上实行监管。”罗永昌解释说:“维修费是由宇通公司的维修站出账,油耗我能算出来,驾驶员工资也是定量的。所以永安公司耍不了花招。”
不过,与美国的校车经营模式相比,德清县的政 府出资和监管的方式仍显得繁冗。“比如美国财政对校车的补助,都是有法律制度来规定的,它跟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什么联系。钱是学校直接给公司的,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麻烦。像我们这样,出钱要打报告,很麻烦。”
在美国每天有50万辆校车在运行,而且每年要新生产4.6万辆校车,形成每年150亿美元产值的“校车产业链”;美国各级财政对校车以及相关产业的支出与补贴也不菲,美国政 府平均每年要为一个正常孩子坐校车支付520美元,为特殊儿童支付2400美元。
黄色特权
美国校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到1910年,已有30个州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学生交通计划。
从1927年,蓝鸟公共汽车公司制造了美国第一辆校车后,校车得到不断发展。目前,美国每年有450000辆校车,运送约2500万学生上、下学,行程达到40亿英里。
校车是美国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向来对“特权”现象嗤之以鼻的美国人,唯独为校车大开“绿灯”。按照美国交通规则,校车的路权可谓至高无上,一旦校车司机将“STOP”的指示牌打开,后面所有的车,无论在哪个车道,都必须停下来,即使总统座驾也不例外。
在全美国50个州,都有同样的一条交通规则: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是最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
“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这句话,用红色大号字体印在美国多个州的《驾驶员手册》上。反观中国,据公安部2009年数据,每年有超过1.8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
罗永昌想趁现在这个校车话题比较热门的时机,让“黄色特权”也进入到德清县的地方法规中。“在中国,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罗永昌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在运管所、驾校培训班上,开始宣传礼让校车。这在中国其他地方,我还没有看到过。”
“有一次遇到路上施工,刚准备下车催催,施工员立即打了个手势,清理出路面让我通过。”校车司机王金辉对于“礼让校车”的例子,信手拈来,“还有一次经过一个只有单车道的隧道,对面要过来的小车也等在隧道口,让我先过。”
不少网友说,在中国推行校车容易,但要在中国形成一套美国那样的校车文化,就很难。不过在罗永昌看来,德清县发展“礼让校车”,有无形的优势。“我们德清的整个民风比较好,老百姓也比较朴实。” 德清县政 府为当地小学生配备“美式校车”惹争议:投入2000多万校方称为学生不为过
2011-5-24 9:10:58 来源: 作者: 编辑:张权
河南文化产业网5月24日消息:2000万买79辆“特权车”却引来一片叫好!本月,一张德清县政 府为当地小学生购买“美式校车”的新闻图片引发热议,在新浪微博的近万次转发和两千多条评论中,大多数都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与此同时,为什么要买“美式校车”?2000多万元的一次性投入,每年超过200万元的运营补贴,德清校车有没有推广的可能?校车上路之后能不能真正享受“特权”?许多盼着校车开到自己孩子身边的人们也不免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为什么是“美式校车”?
卡车头+公交车身=安全性更好
事实上,新闻照片上这十辆长着“长鼻子”的“美式校车”并非舶来品,而是出自郑州宇通集团。之所以被称为“美式校车”,是因为这批车按照美式校车的标准制造,尤其在外形上借鉴了美国校车的经典造型——“卡车头+公交车身”。车上配有50个座位:47个学生座椅,1个司机座椅和两个监护人座椅,每个座位都配有安全带。车窗下部封闭,以防止学生在行车途中随意打开车窗造成危险。
记者:很多看到这则新闻的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定要买“美式校车”?
张帆(德清县教育局安全科科长,安全科是负责校车运营的主要政 府部门之一):网上曾经流传过一张美国校车撞坏悍马的照片,我们也看到过。买“美式校车”是因为它的安全性确实比“平头车”好。“美式校车”的车头向前凸了1.4米左右,发动机设置在车头前方,这样万一发动机着火也不会伤及车身;另外,如果校车遭遇交通事故,“长鼻子”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我们对校车底盘、车身加固、抗撞击率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要求,有些安全指标甚至超过了美式校车。
记者:这10辆“美式校车”只是79辆学生接送专车的一部分,为什么之前没有买这款安全性更好的车型呢?
张帆:一个原因是当时这个车型还没有完善,另外也和我们的公路状况有关系。最开始我们订购的时候,对方就提出来可以做成这个新款式,但这个车特别长,对行驶道路的要求比较高,当时我们的县乡道路有的达不到这个车的行驶要求。最近两年,我们县乡村公路的级别也慢慢提高了,有适合它行驶的道路,就可以用这种车了。
批注
德清县的79辆校车统一刷成了橙黄色,被一些学生戏称为“大黄蜂”(《变形金刚》中的汽车人角色)。车身除了有醒目的“校车”标识和反光板之外,还装有两个红色的停车信号臂,在学生上下车和校车要减速停车时闪烁,提醒过往车辆。车上还装有GPS定位系统和上下车自动拍照装置等设备,前者让张帆在办公室电脑监控平台上就能监测到车辆的行踪,后者则为学生们的安全做记录。
这些校车承担5000多名12周岁以下小学生的上下学接送任务,这个数字大约是德清全县小学生的一半,其中包括两所民工子弟学校。
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贵”吗?
“每次乘车一块钱,这就不是个盈利的项目!”
10辆“美式校车”花费在400万元左右,分三批购置的79辆校车总投入超过2000万元,每年还要继续进行200万元以上的财政补贴……这是目前德清县对校车的投入,而收入则来自全县乘车学生每人每次乘车支付的1元钱,其中贫困学生免费。
为了运营这些校车,德清专门成立了一个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79辆校车按照不同载客量从小到大分为四种车型,只接送学生,不作他用;每年的运营成本需要500多万元,一半左右要靠财政补贴。
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公司并不盈利吧?
张帆:这个公司肯定不盈利。如果要盈利的话也简单,只要把学生的费用收高一点儿就能盈利了;但是政 府本身已经投入了这么多钱,也不想再加大学生的负担,不希望把它做成一个盈利的公司。坐车的学生就是早上一块钱,晚上一块钱,然后(政 府)再给补助。
记者:现在一年两百多万的补贴充裕吗?
张帆:不够!200万不够,现在汽油不断地涨价,驾驶员的工资也在上涨,钱越来越紧。我们现在还是新车,所以维护费用比较低,以后时间长了,修理维护费用也会上去,所以以后财政的保障力度估计还得加大。
记者:在实际运营之前,你们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张帆:单纯说投入的数字,看起来现在的投入好像很多,但是如果你把它分解到每一年的话,数字并不大。
对学生的这部分补贴以前也有,现在新增的投入主要就是买车的钱。我们的计划是12年到15年左右换车,所以买车的两千多万如果分解到每一年,那一年也就是一两百万。因为这个车使用的强度不大,但使用的时间会比较长,早上接晚上送,就两趟,中间是停在那里不用的。我们对车子的质量和用材要求很高,要保持8到10年不腐烂。
而这个钱投下去以后,如果能换来学生的安全,那老百姓的反应不是用钱能衡量的。另外,即便是单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笔投入也是“划算”的。
坦白说,我们这边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好,万一出现了学生意外死亡就算是单纯的交通事故,赔偿就不会少于30万,而且这种事情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是没办法用钱衡量的。所以,即使抛开前面说的社会效益,我们现在一年投入这一两百万,从整个社会的经济成本来说,我们觉得也是值得的。况且,这是一个让老百姓安心的民生工作。
政 府肯定会考虑投入的问题,我们怎么说服领导呢?就是算了这笔账。一开始,我们也一直在考虑投入的情况,后来算了这笔账,自己都被说服了;然后再去跟领导谈。我们县长以前在美国学习过,一些观念比我们还超前,对这个事情很支持。
批注
德清是全国百强县,2009年的财政收入超过28亿。在这些统一校车出现之前,农村用来运送学生的大多数是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甚至是一些报废的车辆,车内肮脏、拥挤的环境和超载等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德清县梁家墩候车点的小组长、六年级学生梁丽溪说,他们“住得离学校比较远,走路上学要一个多小时。以前都是爸爸妈妈骑摩托车送我。前几年学校也有过小中巴接送,但我感觉,现在这个校车坐起来最舒服了,车里很宽敞,还有空调。”
校车上路,有“特权”吗?
“如果校车里有你的孩子,你会主动让行吧!”
据德清县教育局的统计,自2009年首批统一校车投入运营以来,没有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职能部门也没有接到一起家长的相关投诉。在浙江当地媒体的报道中,校车在与社会车辆交会时,已经受到了不少礼遇:“有一次遇到路上在施工,刚准备下车催催,施工人员立即打了个手势,清理出路面让我通过。还有一次经过一个只有单车道的隧道,对面要过来的小车也等在隧道口,让我先过。”校车司机王金辉说。
记者:你们的校车在实际的运行中有“特权”吗?
张帆:我们现在正在努力这个工作,让社会车辆和行人主动给校车让行,虽然大家都觉得应该这样,但实际上还是有难度的。
国外校车的权利很大,但是现在国内还没有从法律层面来说校车有什么权利,我们现在没有法律支持,只能从道德层面来宣传;还有就是希望通过我们县人大的会议来做一些决定,尽量让校车优先。
就像我们2009年上半年开始做这个方案的时候,国家的校车标准还没有出来,所以很麻烦,整个论证过程都特别小心,找了专家小组反复论证,实地去看车厂的生产线。因为我们对车子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大家一起商量,确定了各种要求;后来国家的校车标准出来了,之后再买车就方便多了。
我们现在就讲,如果里面坐的是你自己的孩子呢?将心比心嘛!观念的改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一步一步来,总有人得走一步。
批注
在央视2009年播出的介绍美国校车的节目《黄色的特权》中,主持人白岩松介绍,校车业是美国少数几个由政 府严格规范和介入的行业,用于校车的经费,由各州政 府和下面的地区政 府共同负责。
校车上的“STOP”标志牌“对于整个美国社会来说,是一个必须令行禁止的标志,因为当校车一到了目的地,或者到了要接孩子那样一个区域的时候,司机就会将它展开显示出来,这个时候迎面而来的汽车必须停下,而校车后面的车也必须停下……美国的各个州早已经有了非常严厉的交通法规,会对肇事者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
[围观]
为孩子
多形式都不为过
@美国交通运输委员会制作的校车宣传片:每一天我们的路上都有将近50万辆的校车在行驶,运送着超过2500万的学生,每年只有大概5名学生在校车事故中不幸死亡,而这些事故都与重大灾害有关。与此相比,每年有800学生在上下学时间死亡,因为他们乘坐小汽车、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去学校。
@白岩松:2007年的7月31日,在明尼苏达州,有一个桥梁突然间坍塌了,而当时正是交通的高峰期,60辆汽车掉进了水中,很多人死亡,很多人重伤,其中也有一辆正在运送学生的校车也掉了进去,但是庆幸的是只有几个孩子受了一点点轻伤,其他人均安然无恙。
@宁德交警城区中队:5月5日16时,民警在蕉城区宁川路段设点检查时,发现一辆(闽J10779)英才艺术幼儿园的校车超载,小小车厢中竟塞了26个小孩,还有两个大人。民警当场对“校车”进行暂扣,并用有资质的校车对孩子进行了分流。
@北京厨子(帮助古浪尘肺病人的著名网友):黄色的校车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感谢先富起来的德清县政 府,做了一件有教养的事!
@ferriri:对比一下我们的小车吧,基本都是金杯上面喷几个字。
@高春东:金杯多奢侈啊!三轮、面的!
@志伟看看:虽然感觉有点形式主义,为啥非要买美国的校车?但是为孩子,多形式都不为过,希望普及的范围更大。 比投入到教育局和校领导的小车上好多了 :victory: 把学生当做商品才是当今教育的突出问题。 沙发??这样的领导要提拔 支持,每一个孩子都是中国的未来,你怎么知道那个孩子将来是中国的领导 看到LS的回复立刻就联想到了五道杠童鞋。。。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68752-1-4.html 我立刻就想起来了两个字: ..Q,不多说了,免得被跨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