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扫雷 发表于 2003-12-17 12:14

万幸

我的砂是自己过的筛。

老咸鱼 发表于 2003-12-17 13:49

细砂是不可能用筛过滤的,要用水洗。

老咸鱼 发表于 2003-12-19 16:57

用800号了,边上已经打光。

=HF=大虾 发表于 2003-12-20 20:49

就不知厦门这里是否有制作透镜的厂家,有的话就直接订做大口径的镜片
自己磨镜的话,要浪费我太多时间,而且我对磨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herong987 发表于 2003-12-21 10:02

老咸鱼前辈,鱼还是老的咸。我理解的凹双曲面的阴影图就是比抛物面深一点。用刀口仪检验时只要计算好了各环带的法线焦点差值就和抛物面一样检验。对吗??您有没有中文的设计RC反射系统的软件。关于凹凸双曲面化您能否详细讲讲。

老咸鱼 发表于 2003-12-21 10:07

定做大口径非球面很贵的。
你说的用刀口也是可以检验的。
中文的软件没有,英文的还是有的。
双曲面化就是比抛物面化要更厉害一些,其它也没什么不同。

最初由 herong987 发表
老咸鱼前辈,鱼还是老的咸。我理解的凹双曲面的阴影图就是比抛物面深一点。用刀口仪检验时只要计算好了各环带的法线焦点差值就和抛物面一样检验。对吗??您有没有中文的设计RC反射系统的软件。关于凹凸双曲面化您能...

herong987 发表于 2003-12-21 11:27

那么,RC系统在设计都有什么必要的公式呢???主镜和副镜的近似球面之间的计算和两个双曲面的计算又是什么呢???

老咸鱼 发表于 2003-12-21 11:31

简单的说就是等光程。
这里有一个计算器:
http://zebu.uoregon.edu/~mbartels/casscalc/main.html

herong987 发表于 2003-12-21 11:32

RC系统比主镜是抛物面副镜是双曲面的卡塞格林系统都有哪些优点呢???在磨制上又有哪些难点呢???

老咸鱼 发表于 2003-12-21 11:38

RC系统比传统cassegrain的可用视场更大,

当然,双曲面要磨得比抛物面更厉害。

herong987 发表于 2003-12-21 12:03

抛物化和双曲化的难度呢???我是问双曲化比抛物化难多少。

老咸鱼 发表于 2003-12-21 12:06

难度差不多。

herong987 发表于 2003-12-21 12:35

我用金山快意翻译过了,好象不很详细。还有待研究。多谢!!!
http://zebu.uoregon.edu/~mbartels/casscalc/main.html

herong987 发表于 2003-12-21 12:40

多谢!!!前辈。珍虎欠云去也。       嗖.................一溜烟。没了.......

herong987 发表于 2003-12-21 18:48

我觉得口径只有几十毫米的凸双曲面副镜太难磨了。可否用曲率相近的凸透镜改制而成呢。比如说拆个照相机的标头。再做沥青摸子双曲面化。

孤傲天空 发表于 2003-12-22 16:27

其实我认为

自制当然可以,但重点是了解镜子结构性能,大型仪器最后是直接购买。因为我也曾多次制过大镜(曾制过230反射及150折射),但均存在一些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现在只能是作一般观测拍照使用。

老咸鱼 发表于 2003-12-23 09:31

这个当然可行,关键是要找到曲率一样或相近的,甚至也可以用眼镜片。

最初由 herong987 发表
我觉得口径只有几十毫米的凸双曲面副镜太难磨了。可否用曲率相近的凸透镜改制而成呢。比如说拆个照相机的标头。再做沥青摸子双曲面化。

老咸鱼 发表于 2003-12-23 09:36

回复: 其实我认为

不太明白你所说的“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是指机械跟踪还是表面精度或者支架的牢固性?
我不认为目前在业余天文界有这样的障碍,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或是绕开。
或者你可以指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论。


最初由 孤傲天空 发表
自制当然可以,但重点是了解镜子结构性能,大型仪器最后是直接购买。因为我也曾多次制过大镜(曾制过230反射及150折射),但均存在一些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现在只能是作一般观测拍照使用。

神州扫雷 发表于 2003-12-23 11:38

折射镜问题

是不是出在检测上?

老咸鱼 发表于 2003-12-24 14:47

要用蜂蜡抛光模抛光啦。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我在做的强力短焦反射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