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ADER滤光膜是否真的能拍出米粒组织?
答案是肯定的,这是我今年5月初拍摄的黑子
经强化处理
得出的照片对比
香港同好用ha滤镜拍的得出:
黄色的就是米粒组织 http://planets.lamost.org/CSun.htm请帮判断.....
楼上会友圣手,能否帮判断山人所拍可有米粒结构?因学浅识少。 惊叹搂上各位圣手之杰照、尤拍出太阳喷焰真乃叫绝!拜服。 黑白照
看看我拍的
特意锐化出米粒,也是用太阳滤光膜拍的。向会友请教关于米粒......
借周恒网页在此向会友请教关于米粒与拍摄问题: 1、最低要求 多少口径、或者说怎样的天文镜(配何种焦距目镜)才可以观看並拍摄到米粒?
2、最低要求下能看到米粒的镜子,是否只要有太阳就什么时候都可观看到米粒?
3、有没有因高空水气形成放大镜效应致使可观看到米粒假像?
之所以提出上述傻题,是由于山人在拍或观看太阳黑子业余活动中,似乎遇到上述第3点疑虑。
山人所帖上二幅效果照是属第=次获此种拍摄效果___即我发现:凡是遇到睛净空且偶有稀薄小白云这种特定天气时,山人使用250mm口径土反或154mm土折射接PL20mm目镜观看太阳(用自组制滤光镜)时,就能似乎看到太阳表面呈现微微米粒状並能拍出上两照效果。而其它万里睛空无云或晴间有云朵的天气,镜子里就无法看到也就怎样拍也无法得到上所帖11.22太阳的效果。
正因有上所观看体会,2003年11月22日看到净空且偶有稀薄小块白云的天气,相信可以用折射土炮(250mm口经反射土炮看更明显、可惜已转让我区星友)看到太阳表面呈细微粒状,果然如是也。也就再次拍下这种效果照。我不敢判断是否存在米粒,但我总结同样器材,只有上述所言之特定天气就能看到並拍出此种效果,其他天气即使无云天就怎样也看不到太阳表面似乎呈现细微粒状、也就怎拍也无法获此种效果照(我不敢说拍出有米粒效果)。
故此,尢请教会友上 3 点,知谁可启迪。
。 我也翻出张旧照片,今年七月12号拍的。大家帮忙看下上面的麻麻点点是米粒组织吗?
应该都不是
米粒的尺度约1000公里,而且大小很平均.steed-joy的照片在我的显示器(20',1280*960分辨率)上直径约33cm,每个米粒的直观大小应为0.24mm,约等于显示器的点距,因而是不可分辩的. 同意。米粒的分辨需要0.75",必须有高分辨的望远镜和SEEING才行。望远镜要达到瑞利极限的200MMK口径以上的。 卢老师,按这样说,前面周恒转贴的、香港同好用h-alpha拍的那张照片上的也不是米粒了,那细细的点状物又是什么呢? 我无法直接判断。米粒是太阳光球层中气体的对流引起的一种日面结构,在高分辨率的白光照片上呈现为700-1400KM的米粒状的明亮斑点,嵌在较暗的宽度约为290KM的条纹中(太阳半径约700000KM )。可见,米粒照片不容易拍摄,而且只要黑白照片即可。一般城市的SEEING在2“,有1”的天气是不容易的,我在1980 年在澳大利亚库古拉天文台得到一张米粒照片是在SEEING达0.5" 时用320MM太阳望远镜朴素的。 插句嘴:)那张ha(6562.8埃)照片显示的是太阳色球,而米粒是光球层中的活动.该照片中的黄色斑点是称为色球网络的结构,它由谱斑\针状物和小团的振荡气体组成.显示出这种结构说明拍摄照片用的滤光器带宽在0.7埃以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