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神八“约会”不易 交会对接如穿针引线
http://www.shiko8.com/List.asp?C-1-159.html时间:2011年10月27日来源:北京晨报作者:时空点击: 5次
天宫一号在仙女般升空后,将等待它的“情郎”神舟八号于今年11月在太空“敖包相会” ,它们的这次“约会”将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首次交会对接。
如同两列高速运行列车在太空实现首尾相接天宫一号(微博)在仙女般升空后,将等待它的“情郎”神舟八号于今年11月在太空“敖包相会” ,它们的这次“约会”将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首次交会对接。这项技术是未来组装大型空间站,乃至载人登月的关键技术。正因如此,交会对接技术与载人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并称载人航天领域的三大基本技术。然而,交会对接技术难度之大或许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
交会对接犹如“穿针引线”有人比喻,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过程,就如同太空中两列没有铁轨的高速运行的列车实现首尾相接。通俗地说就是,天宫一号以8公里/秒的速度在飞,神舟八号追上去,然后两者连接在一起,不仅严丝合缝,还要把液、电、气通上。曾有专家说,这就好像上面放了一根针,底下用一根线,差了几百公里,最后要拿那个线去穿过那个针眼,非常困难。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如果成功,将意味着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我国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探索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为未来空间站建设打基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就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它个头不小,长10.4米、直径3.25米,设计寿命为2年,整个飞行器重量为8.6吨,分为两个舱。前舱实验舱是全密封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后舱则是资源舱,内置动力系统、推进系统和能源。实验舱密封的航天员活动空间有15立方米,较之以往的神舟飞船六七立方米的小空间而言,有了很大扩展,更加适合航天员长时间居住。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新研制了直径4.2米的整流罩,对助推器、控制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等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天宫一号在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主要承担两项重要使命,一是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和组合体控制技术。作为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首先要配合神舟八号飞船突破交会对接技术。一旦对接成功,神舟八号飞船停靠关机,转由天宫一号控制两个飞行器飞行,这时又要考验其组合体控制技术。二是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为将来空间站的建设打基础。空间站是向深空进军的平台载人航天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的又一重大工程,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的空间站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威望作出重要贡献。遥想当年,中国人只能羡慕拥有载人空间站的美国、俄罗斯。时至今日,中国的载人航天已飞出了震惊世界的速度,发出了闪耀太空的星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建设空间站到底有多重要?有关专家指出,从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历史经验看,空间站阶段无法回避。空间站潜在的技术突破和可能取得的重大实用价值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建造空间站是通向未来更高更远目标的必由之路。“它是人类向深空进军的重要试验平台,许多关键技术需要在空间站进行验证。同时,空间站也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造福人类的重要平台。”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尚未成为国际空间站的成员,但随着天宫一号的发射和未来空间实验室设想的不断实现,我国将会更深入地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正如美国宇航局专家詹姆斯·奥伯格所言,中国载人航天的飞速发展,不仅证明高科技水平日趋提高,也将使其获得与国际空间站完全合作的机会。对接史上的第一次第一次有人空间交会。1965年12月15日,美国“双子星座”6号和7号飞船在航天员参与下,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有人空间交会。这两艘飞船在不同轨道上并列飞行,两艘飞船的间距保持在1.83至3.05米之间,距离地球达312公里。第一次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1966年3月16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乘坐“双子星座”8号飞船,手动操作交会过程,与无人“阿金纳”目标飞行器对接,实现了两个航天器之间的首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两艘载人飞船空间对接1969年1月16日,载有航天员沙塔洛夫的“联盟”4号飞船与载有航天员沃雷诺夫、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的“联盟”5号对接成功,第一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在太空对接。此次共对接了4小时35分钟,之后,“联盟”5号的两名航天员经过1小时的舱外活动,转移到“联盟”4号上。航天飞机首次与空间站交会对接。1995年6月29日,美国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顺利地与在太空运行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
人家能对接很平常,中国也一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