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武器”之最: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
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11/11/16/008142642.shtml红外天文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用红外望远镜对宇宙空间的红外辐射源包括太阳系天体、恒星、电离氢区、分子云、行星状星云、银核、星系、类星体等进行普查,并在普查基础上绘制红外天体图和对选定的天区和红外辐射源进行专门的观测。
红外天文卫星一般选用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上最主要的专用观测仪器是大型红外望远镜,此外还配备有电子计算机、磁带记录器、遥测遥控设备和向地球发回观测数据的通信天线和转发器。
1983年1月25日荷兰、美国和英国合作,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IRAS)。卫星重1076公斤,取900公里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倾角约99°,周期103分钟。卫星装有一台重810公斤的用液氦致冷的大型红外望远镜,焦距为5.5米,初级反射镜直径60厘米,焦面上共有62个红外探测器。卫星还装有低分辨率红外分光计、短波和长波光度计等。它于1983年11月10日因液氦致冷剂消耗殆尽而停止工作。10个月的观测结果发现:
①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3个都绕太阳旋转的尘埃粒子环,它们可能是小行星之间相互碰撞或与彗星碰撞所形成的碎片;
②在行星际空间有巨大的飘游的尘埃云;
③第一次通过卫星发现5颗新彗星,并借助卫星观测估计出它们的轨道;
④在宇宙空间许多地方正在形成新恒星;
⑤数十万个以上新的红外辐射源。这些发现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并推动了红外天文学的发展。
红外波段的观测会更清晰的看到新行星的形成 有点奇怪,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太空中,为何还需要液氦致冷呢 开普勒望远镜就是这样,在有液氦时,远红外段都可以一览无余,液氦用完了,就观测中红外和近红外 本帖最后由 wandazui 于 2011-12-2 08:31 编辑
三叶观天 发表于 2011-12-1 2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点奇怪,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太空中,为何还需要液氦致冷呢
决定观测性能的是卫星上红外传感器的温度,而不是周边宇宙环境的温度。
wandazui 发表于 2011-12-2 0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决定观测性能的是卫星上红外传感器的温度,而不是周边宇宙环境的温度。
...
我想说可以借用空间环境温度,液氦的温度比空间温度高很多 三叶观天 发表于 2011-12-2 09: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说可以借用空间环境温度,液氦的温度比空间温度高很多
这里涉及到工程热设计的问题。
空间中各种尘埃和气体分子非常稀薄,即使它们的物理温度真的比液氮还要低,靠它们同红外传感器进行热交换和热传导,把红外传感器冷却到需要的温度,至少在目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必须使用液体来进行冷却。
我觉得也是,要不然那么多工程师怎么会想不到,有点异想天开了: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