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min 发表于 2013-10-18 09:49

milkyellow 发表于 2013-10-17 16: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您拍的照片这标本做得不错,我刚订购了几片。你可以向老板索取广告费了
...

期待您拍的片子。

dongmin 发表于 2013-10-18 10:46

北方淡水硅藻-3

40倍相衬


dongmin 发表于 2013-10-22 09:47

40倍相衬,这个和以前拍的DIC相比效果也不差。


dongmin 发表于 2013-11-6 10:08

淘宝买的北方淡水硅藻装片。DIC,60倍物镜。
买了一个成色很新的二手尼康coolpix990,可以直接拧在目镜上拍了。



dongmin 发表于 2013-11-8 14:02

本帖最后由 dongmin 于 2013-11-8 20:08 编辑

FL60X 物镜,DIC,coolpix 990目镜后拍摄



dongmin 发表于 2013-11-12 09:53

显微镜下的星空。    40倍物镜,Canon EOS 450D



dongmin 发表于 2013-11-15 22:52

qinsolo 发表于 2013-11-15 2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惜手里没有60倍物镜,我这次调的敏感色是灰色,感觉已经到位,目视也很清晰,但是也许是快门和反光板的影 ...

目视清晰的话说明效果很好啊。
摄影和目视的效果是会不一样,特别是放大到100%时。

个人的一些经验(如果有效,纯属巧合):
1. 摄影时一定要用实时取景重新调焦清晰。
2. 要用反光镜预升功能。
3. 曝光时间适当长一些,一秒左右;尽量用自拍或遥控快门;这样机器的振动影响可以减少。
4. 单反拍出来的照片100%看锐度肯定不好的,因为这时每个像素对应的尺寸其实很小(远小于物镜的分辨率),比如40倍的物镜,2.5倍摄影目镜,用EOS450D拍照每个像素对应的尺寸是54纳米。而最好的40倍物镜的分辨率也要300纳米左右。所以我通常是把照片缩小到25%或50%来看。
5. 照片的后期调整很重要。
6. 显微镜安放的桌子上不能有振动源,比如电脑的散热风扇等。



dongmin 发表于 2013-12-24 11:00

转一篇以前写的博文:

显微镜数码摄影的像素选择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显微摄影变得非常容易并且成本低廉。业余条件下如何把数码相机(单反,卡片机或微单)和显微镜相连,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介绍过。只要方法得当,通过显微镜的三目头上的摄影目镜或双目头上的目镜,甚至不经过任何中继镜的直焦摄影,都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成像效果。
    这里想讨论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该选择多少像素的相机,才能充分利用显微镜物镜的光学性能呢?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呢?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有两个,一个是分辨率,还有一个是像场大小。我们选择相机的标准就是要充分利用到物镜的这两个参数。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比较确定的数据,就是物镜的像场大小。普通的显微镜物镜,不管放大倍数是多少,成像圈的大小都是20毫米,比如奥林巴斯标注“N”的物镜系列。有些物镜是超大像场的,比如奥林巴斯的SPlan物镜,像场直径至少有26.5mm,徕卡的甚至有28mm的,这些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再有,数码相机的成像芯片的长宽比通常是3:2(有些微单是4:3的),以此计算,相机能取景的最大范围是16.6mmX11.1mm,如下图所示。超过这个就会有黑圈了,不到这个范围,就浪费了物镜的成像性能。显微摄影系统的光学中继镜的目的就是把这个16.6mmX11.1mm的像正好投影到成像芯片上。不同相机的芯片尺寸不一样(长宽比例是一样的),所以理想中继镜的放大倍数也是不同的。



    那么,该选择多少像素的相机呢?这个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有关。以普通10倍物镜为例,NA=0.25,分辨率是1.34微米,在成像面上对应的是1.34X10=13.4微米,这个分辨率换算成摄影领域常用的每毫米线对数是74.5 lp/mm,成像芯片要分辨出这么多的细节,至少需要两倍的采样率(忽略中继镜头的光学损失),就是149 lp/mm。这样16.6mmX11.1mm的面积里需要的采样点就是4百万。再考虑到现在的彩色成像芯片都是RGB三色分开的,所以需要的总像素是4X3=12M,一千两百万像素。所以说,对一个这样的10倍物镜,在理想的中继镜的情况下,我们需要12M像素的彩色数码相机或4M像素的黑白CCD,才能充分发挥物镜的光学性能。
    不同的物镜,倍数和NA相差很大,对相机的总像素要求不一样。下面的表格总结了常见的一些镜头的数据和对相机的要求。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到,低倍物镜其实对相机的像素要求很高,100倍油镜的要求相对就低多了。如果用高像素的相机,比如18M的,去拍100倍油镜放大的像,100%看效果肯定不理想,图像是模糊的。因为相机的像素远远超过了物镜实际需要的。这时需要把像素合并,视觉上就会好很多。有时候相机的像素满足不了物镜的要求,比如4倍的APO物镜需要31M的彩色像素,这时如果还想要看到所有的细节,就只能牺牲成像的范围了。很多显微镜都有一个可移入的中间放大透镜,通常为1.5X。如果移入这个中间放大透镜,相当于减少了2.25倍的成像面积,所以像素也可以减少2.25倍,这样只需要14M像素就够了。
    如果相机的像素超过要求了,可以合并像素。合并后需要多少像素,可以参考上面的表格的第四列。

dongmin 发表于 2013-12-24 11:05

本帖最后由 dongmin 于 2013-12-24 11:37 编辑

还有一篇关于目镜倍数选择的,这个其实和个人视力有关。

                                                                                                                                                                                                                                                                                        显微镜目镜倍数选择与视力关系

显微镜目镜是用来观看物镜成的中间像的。目镜放大倍数选择的原则是尽可能多的看到物镜成像的细节,又不至于因为倍数太高而产生模糊。这个需要综合考虑物镜的倍数,NA,和人眼的视力。
   还是举例说明比较清楚。以普通消色差的10倍物镜为例,NA=0.25,像方的分辨力为13.4微米,对应的线对数是74.5线对/mm.人眼的视力和分辨力关系:视力1.5,对应分辨力为10线对/mm;视力1.2,对应分辨力为8线对/mm;视力1.0分辨力为7线对/mm.所以合适的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7X,9X,11X。对不同的物镜,合适的目镜选择可以总结在下表中:






dongmin 发表于 2013-12-24 11:36

Zeiss PlanAPO 40X Ph3, 相衬;NFK2.5X 摄影目镜;Canon EOS 450D。






dongmin 发表于 2014-1-2 17:31

DIC和相衬的比较。两张图的焦点可能不完全一样。


milkyellow 发表于 2014-1-8 11:13

dongmin 发表于 2014-1-2 17:31
DIC和相衬的比较。两张图的焦点可能不完全一样。
相片拍得真好{:soso_e179:}
这镜头的分辨率太高了,估计达到光学显微镜40倍干式物镜的极限了吧?
dic效果的凸起立体感很强。
看照片,感觉相衬模式下的景深要比dic大?

dongmin 发表于 2014-1-8 23:09

相衬模式下物镜的有效NA会小一些,所以景深可能会大些。

dongmin 发表于 2015-4-9 11:21

暗场,Olympus FL 40X/0.75


dongmin 发表于 2015-4-9 12:13

这个硅藻外壳其实是个立体的笼子,做成动画可能看得更清楚些。呵呵


dongmin 发表于 2015-4-10 09:28

这个有两个角。加上了标尺。


dongmin 发表于 2015-4-13 15:59

盒形藻的部分外壳,60X物镜,暗场。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硅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