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hner 发表于 2011-12-5 22:22

什么是民间 “科学家”

本帖最后由 Enchner 于 2011-12-5 22:25 编辑

什么是民间 “科学家”- 卢昌海 -1. 新民科引发的问题二零零三年七月, 我曾写过一篇有关民间 “科学家” (简称民科) 的文章: 从民间 “科学家” 看科普的局限性。 在那篇 旧作 中, 我归纳了民间 “科学家” 的两条主要特征:
[*]民间 “科学家”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
[*]民间 “科学家” 无意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
那篇 旧作 由于发表较早, 在本站的同类文章中影响较大, 被包括维基百科 “民科” 词条在内的很多网站引用。 不过自那篇 旧作 发表以来, 我逐渐意识到它所归纳的民科特性过于狭窄, 只适用于早年常见的传统民科。 这些年来, 我接触到了很多新类型的民科, 他们与传统民科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那就是带有 “教授”、 “研究员”、 “博导” 等学术头衔。 当然, 在腐败大潮席卷神州的今天, 那些头衔不一定都货真价实 (确切地说 “价” 可能是实的, 但 “货” 不一定真)。 但不可否认的是, 也确实有一些民科是或曾经是 (以后者居多) 货真价实的 “教授”、 “研究员”、 “博导” 等。 那些人都曾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 从而并不符合那篇 旧作 所归纳的民科特征。 但那些人的所作所为却与传统民科并无二致, 即通过非学术渠道发布不被学术界接受的 “论文”, 宣称自己破解了重大科学难题, 或推翻了重大科学理论[注一]。那些新民科的涌现, 使我有必要重新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是民间 “科学家”?2. 有关民科的几个较具误导性或典型性的观点我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 除了想弥补 旧作 的不足外, 还有一个用意是想借讨论这个问题之机, 顺便澄清一些有关民科的较具误导性或典型性的观点。 那些观点大都来自过去这些年我接触到的民科及其同情者。 若无意外, 我希望本文成为我最后一篇有关民科的独自成篇之作 (因为多写此类文章并无太大价值, 反而会让我 “日进斗敌”), 对过去接触到的与民科有关的较具误导性或典型性的观点一并做些分析, 可以避免留下太多有可能使我旧话重提的由头。 具体地说, 本文将分析以下三种较具误导性或典型性的观点:
[*]“泛民科” 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民科这个概念是相对的, 将别人视为民科的人 (比如在下), 在更高水平的人 (比如诺贝尔奖得主) 面前, 自己也将被归为民科。 这种 “泛民科” 观点的威力是巨大的, 它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美国喜剧系列片 “火星叔叔马丁” (My Favorite Martian)。 在那部系列片中, 火星人 “马丁叔叔” 的头顶可以升出一对具有隐形功效的天线, 但有一次那天线出了故障, 升起之后没能使 “马丁叔叔” 隐形。 这下麻烦大了, 因为那会暴露 “马丁叔叔” 的火星人身份。 怎么办呢? “马丁叔叔” 想出了一个高招, 那就是让那种天线成为流行饰品。 一旦大家都戴上那样的天线, “马丁叔叔” 的天线就不再扎眼了。 这种让所有人都变得相似的方法成了保护 “马丁叔叔” 的最佳方法, 用 “马丁叔叔” 自己的话说 (大意): 把一棵树藏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藏在树林里。 “泛民科” 观点对民科所起的作用也是如此, 它通过让所有人都变成程度不同的民科, 而让真正的民科得以遁形 (当然, 这或许只是民科同情者们的一厢情愿, 民科自己恐怕非但不想遁形, 反而急切地想要展示自己独有的 “天线”)。
[*]将民科与学术界的非主流研究相提并论的观点。 众所周知, 学术界的研究有许多类型, 其中既有主流, 也有非主流。 非主流研究的存在对学术界是有价值的, 不仅因为它们中的某些或许有朝一日会变成主流, 或具有部分价值, 而且也因为它们与主流研究的竞争有时能帮助揭示主流研究的不足之处, 或促使主流研究者将自己的理论表述得更严密。 但非主流研究按定义就意味着职位及同路人较少, 从而在谋职、 发表等方面带有一定的弱势性, 这一点往往被民科引为同类。 将民科与学术界的非主流研究相提并论, 可以起到模糊民科与学术界界限的作用, 从而间接提高民科群体的地位。
[*]对 “民科” 中的 “民” 字作字面解读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所谓民科, 就是栖身 “民间” 的科学家, 而学术界则是所谓的 “官科” (因为 “官” 与 “民” 相对)。 如果说将民科与学术界的非主流研究相提并论可以起到模糊民科与学术界界限的作用, 那么将学术界视为与 “民科” 相对的 “官科” 所起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那就是使民科与学术界划清界限, 并对后者进行抹黑。 因为在中国, “官” 字所代表的形象是相当负面的, 如果学术界跟 “官” 是一丘之貉, 那么很多人也许会出于对 “官” 的反感而宁愿支持 “民” 科。 除此之外, 将学术界视为 “官科” 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便于民科用阴谋论的手法为自己的受迫害情结寻找依据, 即把自己打扮成被 “官” 欺压的 “民”, 把自己的观点不被学术界接受说成是自己的创见被后者所打压 (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 科学史上有无数比他们新颖百倍的创见都被学术界接受了)。
3. 民科的定义以上三种观点, 是我这些年接触到的有关民科的观点中较具误导性或典型性的。 要想澄清这些观点, 有必要对民科这一概念做一个适当的定义。 这个定义的思路在本文开头其实已经涉及到了, 那就是从民科的行为及发布渠道入手。 当我们把某些带有学术头衔的人列为民科时, 所依据的正是他们的行为及发布渠道与传统民科相同。 由此可见, 从这一角度入手定义民科要比我那篇 旧作 所列举的背景特征更具适用性。 不仅如此, 从这一角度入手也比列举民科的其它特征, 比如狂妄、 偏执等, 更具适用性, 因为后者往往与民科的具体个性有关, 不易一概而论, 而且那些特征大都具有贬义, 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意气之争。 有鉴于此, 本文拟从行为及发布渠道入手, 引进以下定义:所谓民间 “科学家” (简称民科), 是指以非学术渠道为主, 宣称推翻重大科学理论, 或破解重大科学难题的成年人。在应用这个定义前, 让我们对定义中的若干用语作一些简短说明:
[*]“非学术渠道” 是指除学术刊物、 学术机构预印本、 学术会议等正规学术成果发布渠道外的其它渠道。 其中目前最受民科青睐的是博客、 论坛、 垃圾邮件等渠道[注二]。
[*]“以非学术渠道为主” 中的 “为主” 二字, 是考虑到托学术腐败的福或单凭运气, 民科们有时也能在学术刊物上发布 “论文”, 从而不宜一刀切。 不过由于能被民科渗透的刊物通常水平较低, 加上民科 “论文” 的水平更低, 发表之后势必石沉大海, 难以彰显 “鸿鹄之志”, 因此民科不管 “论文” 发表与否, 都会以非学术渠道为主进行长期推销, 以扩大影响[注三]。 这 “为主” 二字的另一个作用, 则是防止有人以某些科学家也撰写博客或参与论坛活动为由, 来混淆其与民科的区别。 对后者来说, 撰写博客或参与论坛活动并非发布论文、 谋求承认的主要渠道。 此外还要说明的是, 这 “为主” 二字因涉及不同渠道间的比较, 有时需一定的时间才能做出可靠判断 (一般来说, 民科通过非学术渠道对自己 “论文” 所做的推销越卖力, 就越便于人们作出可靠判断)。
[*]本定义所说的 “科学” 既包括自然科学 (物理、 天文等), 也包括数学。
[*]本定义所说的 “重大科学理论” 既包括意义或影响重大的理论 (比如相对论、 量子力学等), 也包括其它具有坚实基础 (从而往往能 “牵一发动全身”) 的命题、 定理等 (比如 “尺规化圆为方的不可能性” 等)。
[*]“成年人” 三个字的使用, 是为了避免将尚在系统求学阶段的年轻人列为民科。 如我在旧作 中所说, 民科的某些特征与童年或少年时期的科学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民科们时常利用这一点为自己辩护。 一个合理的民科定义则必须将这种混淆排除在外[注四]。
4. 民科定义的应用定义既已给出, 我们现在就用它来分析一些东西。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 上述定义与我 旧作 所归纳的传统民科的两条特征是相容的 (但涵盖面更广, 因为它还包含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带有学术头衔的民科)。 因为满足那两条特征的传统民科显然无法跻身学术界, 从而必然只能以非学术渠道为主来宣布自己的 “发现”。 这表明传统民科符合上述定义。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 民科的若干常见言论与上述定义也有很好的相容性, 甚至有一定的因果传承关系。 比如正因为民科是以非学术渠道为主宣布自己的重大 “发现”, 从而往往要面对如此重大的 “发现” 为何要用如此 “简朴” 的渠道发布的问题, 对此的 “最佳回答” 莫过于是把自己比喻成当代的哥白尼、 布鲁诺, 把学术界比喻成当年的教廷 (或当今神州的官场), 这正是民科言论中很常见的类型。 而一些民科言论所展现出的病态的狂妄与偏执, 则与自以为作出重大 “发现” 后成名欲的爆棚, 及在学术渠道前 “小扣 (或猛踢) 柴扉久不开” 后的愤恨不无关系。接下来让我们再用上述定义来分析一下前面提到的那几种具有误导性或典型性的观点:
[*]“泛民科” 观点。 这种观点的谬误之处在于忽略了上述定义中的 “以非学术渠道为主” 及 “破解重大科学难题”、 “推翻重大科学理论” 等界定。 一个人是否是民科并不单纯取决于水平高低, 即便要论水平, 也应该论相对于自己研究目标而言的水平。 一个有一定水平的人若从事的是自己水平不能及的 “研究” (比如 “破解重大科学难题” 或 “推翻重大科学理论”) 而至偏执的程度 (即无法以学术渠道为主进行发布却仍执迷不悟), 他就会成为民科; 而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如果从事的是自己的教学研究, 他就不是民科[注五]。
[*]将民科与学术界的非主流研究相提并论的观点。 这种观点的谬误之处在于忽略了上述定义中的 “以非学术渠道为主” 这一界定。 学术界的非主流研究与主流研究一样, 都是以学术渠道为主发布成果的。 一旦离开那样的渠道, 它们就不再是学术界的非主流研究了。 只有在那时, 它们才会与民科有可比性 (可惜那时它们对提升民科群体的地位往往已不起作用了)。
[*]对 “民科” 中的 “民” 字作字面解读的观点。 这种将民科理解为栖身 “民间” 的科学家, 将学术界定义为 “官科” 的观点同样不符合上述定义。 因为上述定义丝毫未涉及人在哪里的问题, 它所关注的只是行为及发布渠道。 一个身在民间的研究者如果以学术渠道为主发布研究成果, 接受同行评议, 他就不是民科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常被民科们引为 “知己” 的尚在专利局时的爱因斯坦); 反过来, 一个身在学术界甚至有过杰出成就的人若只能以非学术渠道为主来宣称重大 “研究”, 那么无论他身在何处, 名声是否显赫, 起码在该项 “研究” 中的表现可被视为民科 (带有学术头衔的民科就属于此类)。 如果一定要对民科中的 “民” 字作一个字面解读的话, 那么虽然绝大多数民科确实身在民间, 这个字的本质含义却应该界定为发布渠道的民间性。
在本文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 如我在 旧作 中曾经说过, 对民科这样一个概念做任何定义或归纳都不可能做到完备或精确。 本定义也不例外, 除有可能存在反例或难以判别的个例外, 其涵盖面也还不够广 (虽比旧作 来得广, 却仍不足以涵盖全体)。 比如由于将发布渠道作为定义的一部分, 使得正在从事 “研究”, 但尚未发布任何消息 (从而与外部社会尚处于绝缘状态) 的人无论其 “研究” 多么民科化, 都不在本定义的涵盖范围之内。注释
[*]需要说明的是, 那些曾经受过系统科学训练的民科在行为模式上与传统民科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主要体现在他们不象传统民科那样 “无知者无畏”, 他们文章的措辞要比传统民科来得谨慎, 语气不象后者那样斩钉截铁。 拙作 判断民科作品的简单方法 中所列的四条方法通常只有最后一条适用于他们的 “论文”。
[*]这里用 “垃圾邮件” 一词, 并非刻意贬低, 因为 “垃圾邮件” 是指未经对方许可强行发到用户邮箱中的邮件 (unsolicited mails), 尤其是指同时发给多个用户的邮件 (unsolicited bulk mails)。 民科以邮件方式向别人发送 “论文” 时所发的往往正是符合此定义的邮件。
[*]顺便说一下, 这一行为隐含着民科的 “论文” 无论发表与否, 都未被学术界真正接受, 以及民科对自己 “成就” 进行反复宣称等未在定义中直接列出的特点。
[*]这里的 “成年人” 一词只是简略说法, 并不等同于年龄意义上的成年人, 由于它的作用是避免将尚在系统求学阶段的年轻人列为民科, 因此其含义也是以是否仍处于系统求学阶段为界定的。 一个年龄意义上的未成年人若在从事本定义所述的民科行为的同时, 已不再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 那对于本定义来说就可被列为 “成年人”。
[*]打个比方来说: 小蛇虽小, 若吃的是小动物, 那就是正常行为, 大蛇虽大, 若意在吞象, 且不死不休, 那就是民科行为。
二零一一年三月五日写于纽约

gzljh96 发表于 2011-12-5 22:49

非常的严谨的定义。

hmm 发表于 2011-12-5 23:15

额,这都有定义啦!!!太严谨了吧::070821_09.jpg::

lsd 发表于 2011-12-5 23:22

真能白话,:lol:D,,,,,,,

公爵M16 发表于 2011-12-6 00:58

爱佛利 发表于 2011-12-6 01:40

恩。这个赞同。不过未经学术渠道研讨即定义为民科。。这个是不是太草率了。比如某人已经研制出HIV病毒的治疗品。而且治疗效果绝对的。然而其本人也非专业人士,只不过属于偶然发现。在医疗上也并未真正学习过。请问如何定性这样的一个人?

北斗渡鸦 发表于 2011-12-6 02:49

基本同意~~~~                                 

Enchner 发表于 2011-12-6 17:22

爱佛利 发表于 2011-12-6 01: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这个赞同。不过未经学术渠道研讨即定义为民科。。这个是不是太草率了。比如某人已经研制出HIV病毒的治 ...

这是著名科普作家卢昌海先生的定义。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2:00

以为自己根正苗红的就喜欢把别人踩下去,还是拿事实和成果说话吧,近现代对世界有贡献的科学家中国除了袁隆平以外还能找出几个?只会吃饭的主在中国还少么,从government官员到砖家泰斗,海了去了,可怜咱们的老百姓除了把他养着供着,还要象孙子一样点头哈腰。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2:03

lsd 发表于 2011-12-5 2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能白话,,,,,,,,

说话严谨,基本同意::42::

Enchner 发表于 2011-12-6 22:03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为自己根正苗红的就喜欢把别人踩下去,还是拿事实和成果说话吧,近现代对世界有贡献的科学家中国除了袁隆 ...

我觉得你应先读大学、再读研,最后申请去中科院工作。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2:05

本帖最后由 wenguoyong 于 2011-12-6 22:06 编辑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2:0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为自己根正苗红的就喜欢把别人踩下去,还是拿事实和成果说话吧,近现代对世界有贡献的科学家中国除了袁隆 ...

为了严谨起见,还是问一句:卢昌海著名在那儿啊?::070821_01.jpg::

Enchner 发表于 2011-12-6 22:09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了严谨起见,还是问一句:卢昌海著名在那儿啊?

至少有很多人知道他得存在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2:11

Enchner 发表于 2011-12-6 2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你应先读大学、再读研,最后申请去中科院工作。

别扯了,兄弟,我读了大学还不照样做苦力,中国有爱因斯坦也不定冒得了头,不把你踩死也得把你压死。

Enchner 发表于 2011-12-6 22:23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别扯了,兄弟,我读了大学还不照样做苦力,中国有爱因斯坦也不定冒得了头,不把你踩死也得把你压死。 ...

一个人想研究科学不仅仅需要的是智商,还需要情商,这么点压力都受不住的话,谈何去研究科学啊!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3:46

Enchner 发表于 2011-12-6 22: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人想研究科学不仅仅需要的是智商,还需要情商,这么点压力都受不住的话,谈何去研究科学啊!
...

兄台道理说得甚是,但现实也残酷,我并不是民科,只是借楼主宝地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正确,在此说明一下为好。

lsd 发表于 2011-12-7 00:20

wenguoyong 发表于 2011-12-6 2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为自己根正苗红的就喜欢把别人踩下去,还是拿事实和成果说话吧,近现代对世界有贡献的科学家中国除了袁隆 ...

同意。。。。。。。。。。。。。。。。::070821_06.jpg::

愚石 发表于 2011-12-7 16:08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11-12-7 16:13 编辑

这个卢昌海先生也有一些民科的嫌疑。
本来,民科与非民科之间并没有天然的边界,就像“什么样的数字算是大数?” 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这位卢昌海先生倒好,不顾事实,非要给划出一个边界来。他的这种观点在正规的学术渠道发表不了,就发表在论坛上。这不就是他说的民科的表现吗?

给卢昌海先生也带上了一副民科的天线,我这个马丁叔叔做的还可以吧?

科比的小宇宙 发表于 2011-12-7 21:55

比较严谨基本同意。就是大陆的学术界也官僚风情太重,学术功利化很严重。科学技术经常成为蒙人的幌子。

Enchner 发表于 2011-12-7 22:46

愚石 发表于 2011-12-7 16: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卢昌海先生也有一些民科的嫌疑。
本来,民科与非民科之间并没有天然的边界,就像“什么样的数字算是大 ...

嗯,我都不好怎么说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民间 “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