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报道,2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大家好,我是一个天文爱好者,刚申请的号,第一次发帖,有2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今天来像大家请教下。1,气态行星,比如木星将其移动到奥尔特云处,再没有行星,彗星已撞击下,周围没有星云尘埃的地方让它一直冷却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也就是气态行星如果让它们没有外界热源,没有其它干扰就让他一直将内部的热源的热量向外发射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样的?
2,气态行星的最小体积是多大?(最好用地球的大小对比下),如果再小点会怎样? 问题太雷人:L 。。。。。。。。。我是真的热爱天文啊,别敷衍我好不好啊,第一次来就被打击了,我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天文 第一个问题:流浪行星中存在气态行星,所以基本不会变化太大
第二个问题:关键在于“行星”这个词的定义,否则你往一个气球里放一个石块,就是一个气态“行星”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也想过,当年伽利略号坠入的时候探测到很高的热量和压强,而它又不属于褐矮星,所以本身内部不会产生聚变,它的热量来源于引力的压缩,所以这个热量最终肯定会消耗完,而体积会变小,然后再消耗,再消死耗。。。可这样消耗下去肯定会消耗完的啊,而其质量又不足以推动聚变反应。。而温度下降会使表面气体的体积温度下降,所以气体的逃逸速度降低,就这样降低。。。变小。。。降低。。。压强增大,我真的想象不出来最终会怎样?会是固态氢球或是金属氢球?貌似也不可能啊。。。
关于第2个问题当然不是啊,因为那明显就是岩态行星,我的意思是,,,说白了就是真正的气态行星,就是那种用雷达看不到的(其卫星可以被雷达看到),严格意义上的气态行星的最小体积,如果再小点会怎样 我的帖子就这样沉了。。。至此为止我的问题都没人帮我解决下 海王星是最小的气体巨星,体积大约是地球的57倍 问题2可参考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94%E6%80%81%E8%A1%8C%E6%98%9F
气态巨行星,又名类木行星,为非以岩石和固态物质组成之巨行星。我们的太阳系有四个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与海王星。近年来,天文学家们亦在太阳系外发现许多环绕其他恒星的气态巨行星。
大于10倍地球质量之行星即为巨行星。质量较低之气体行星有时也被称为气体矮巨星(gas dwarfs) 质量足以自行氘核融合反应之星体(以太阳主成份为例,至少要13倍木星质量)称为褐矮星,其质量涵盖了大型气态巨行星与低质量恒星之间的范围。然而,国际天文联合会针对气态巨行星的“13倍木星质量”定义上限来自经验法则,并不具精确的物理意义。较大的气态星体将融合自身多数的氘,较小的星体只融合少部份的氘,而13倍木星质量左右的星体的氘融合量则恰好在中间。氘融合量不只取决于质量,亦和星体的成份,尤其与氘氦含量相关。太阳系外行星百科当中甚至记载了质量高达25倍木星质量的系外行星;而太阳系外行星轨道数据库也将类行星质量上限暂定为24倍木星质量。
本帖最后由 狐说八道 于 2012-2-16 12:09 编辑
还有两段:
冷木星
一个超过木星质量、未满500倍地球质量(1.6倍木星质量)的冷木星,其体积仅略大于木星。超过500倍地球质量的行星则将因简并压力而缩小。开尔文-亥姆霍兹机制的机制可使一个同木星的气态巨行星释放比从母星吸收之能量还更多的热能。
较小的气体行星
在探讨类木行星时,虽然“气体”和“巨”两词经常合并使用,但以氢构成的气体行星未必能演化到同太阳系内类木行星的大小。比起质量较大或公转半径较大的行星,较靠近恒星的小气体行星将因流体逸散导致较快速的大气成份流失。 已知且可能为气体行星的系外行星当中最小的为Kepler-11f,约为地球质量的2.3倍。
谢谢楼上啦,关于褐矮星我当初也了解过一些,因为比较喜欢气态行星所以关注比较多,那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下我第一个问题啊,就是那个假如太阳系或者类似的四大气态行星没有外来热源和干扰的情况下无限冷却下去最后会怎样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