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万象素制冷CCD的首次外出测试
330万象素彩色制冷CCD研制成功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能去光污染小的郊区进行拍摄。昨天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去密云进行实地测试。上半夜是多云天气,一会有一块没有云遮盖的星空露出来,不容易进行长时间跟踪拍摄,直到下半夜3点左右所有的云散开,夜空非常美丽,银河极其清晰。用11*70双筒镜可以饱揽人马附近众多的星云星团和天鹅附近极其密集的星空。
由于时间有限,只拍摄了NGC7000的两张图片,参数为
Exposure Time:301400ms
Gain:190
Camera Mode:52
将其叠加以处理以后获得了这样的效果
由于镜头是俄罗斯135mm F3.5,口径40,不是APO镜头对焦是按照绿色波段对的,红色的焦点有点模糊。另外,跟踪尚有一定的偏差,估计是导星参数设置的问题
测试结果说明了这个CCD的确具有拍摄深空天体的能力,而且长时间曝光的热噪音极小 很好,看不到噪音,5分钟的曝光,感觉灵敏度很高。能否上一块右下角的局部? 因为使用的是GAIN190 感光度大致相当于ISO1600左右。由于制冷温度为零下30度,热引起的噪音几乎没有,但是原图上仍然可以看到由于光的量子分布引起的颗粒感。这个可以通过叠加更多的照片来平滑。这里只有两张因此采用NEATIMAGE来做平滑。 右下局部。1024*768分辨率裁切的局部。未很大的增强对比度
拍摄NGC7000,5分钟时间还偏小,最好能到10分钟或15分钟
口径40就这样
真行! 还有一张曝光100秒,增益为214的由于曝光时间太短,通过大量增加对比度也可以体现出NGC7000来,但是图象颗粒就更粗了,因此只能缩小一些才能观看。这张显示了NGC7000和其附近的一些星云 效果非常好,如果用好点的赤道仪和镜子来拍话,出来的效果估计更惊人。
加黄滤镜
星点会更好点吧。 请看2048*1536全幅面大图http://qhy.lamost.org/pic/big2-NGC7000.jpg 滤光片怎么没有用上? 用1000MM的焦距,拍摄的视角有多大。颜色很红。 最初由 skywater 发表
滤光片怎么没有用上?
时间不够了,前半夜一直有云,无法长时间曝光。后半夜只有一个小时的没有云的时间,所以只来得及直接拍摄了几张,没来得及装滤镜。
不过发现密云是一个观测的好地点。我们住的农家乐,住宿条件相当好,住宿费才5元一人。而且还有一个楼顶,上去以后遮挡很少。电源连接也非常方便。从清华园火车站上车,8元的车票,到了石搪路下,走几十米就到了。光污染非常小。以后可以经常去 接1000mm的镜头视场应该很小。这个CCD的焦距系数是4.75,就135相机的4750mm的镜头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