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和巡天会同好去郊区拍摄的Q4
今天和巡天会的同好一起去郊区拍摄。郊区离北京市区大约30KM,极限星等大约5等。使用QHY330万象素制冷CCD拍摄,镜头为俄罗斯135F3.5
曝光3分钟
使用HYGP跟踪,自动导星
感觉背景光还是比较亮。彗尾还不是很明显。要是去密云,6等的天空下应该会更好 另一张。相距大约5分钟。可以明显看到彗星的运动 这张曝光时间短一些 此套系统的跟追太出色拉, 还可以显示时时误差, 还可以显示跟踪精度曲线, 实在是完美. 有必要大力推广. 好大的彗星!漂亮。跟踪的很好。不知用EQ4加自动导星是否也能有同样的效果 EQ4的加自动导星也应该可以达到这个精度的 把加了滤光片的贴出来, 看看差别在哪里? 真漂亮,跟踪精度一流,CCD的表现也很完美。看来要想拍出慧尾的结构还是很难,由于彗星运动,拍摄时间超过3分钟的影响已经很大了,同时背景还是不够暗。
我说几句
照片中有“鬼影”,星像有点椭圆,问题你自己清楚吧!呵呵自动导星能做到这样,很好了! 高!看来跟踪精确是天摄的生命。 再贴一张由四张照片叠加的 关于跟踪精度,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极轴,齿轮是否平滑过渡,风吹的影响,以及K3CCD的参数设置等,比较复杂。与导星镜焦距,WEBCAM的曝光时间也有关系。K3CCD可以自动记录误差曲线。从以前实验看,HYGP用600mm导星镜,大概能保持在+ - 3角秒。偶尔有5角秒的毛刺 星点还是不够锐,是对焦问题、镜头光学质量问题还是跟踪问题?CCD有一颗灰尘,好大哦! 看来是镜头的质量问题。上次实验了用窄带滤镜,可以明显看到当绿的点很锐时,红的点还很大。
这个镜头才300元,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很超值了 最初由 skywater 发表
把加了滤光片的贴出来, 看看差别在哪里?
这张是加了滤镜的。看来当时彗星高度太低已经比较暗了,没有反映出滤镜的优势来。另外,Q4的彗尾主要是尘埃彗尾,滤镜对这种连续光谱是和背景光一样起减弱的作用,因此没有把彗尾突出出来。如果是有离子彗尾应该就比较明显了 哎!无忌名言“便宜买死人”,果真不假!虽然很超值,可毕竟效果还是不满意啊,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就这样过去了…… 没办法,钱只有那么多。。。。。。。 可以借嘛,或者租也是不错的主意…… 也是。准备还是不够充分。我这里还有一个图丽的400/5.6SD一直没用上。放了很久了,一直懒得做固定装置 你那个CCD的放大倍率挺大的,要是上适马400的头恐怕导星的经度很难达到要求,而且光圈还不够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