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体会到Space-walk的感觉
生活在城市里,几乎看不到繁星点点天空,又没有时间去郊外光污染少的地方,所以手上空有Tele Vue的广角目镜,却无法发挥它的能力。 可偶然的一次让我体会了Space-walk的感觉,那是大前天晚上,这几个晚上为了测试目镜,基本上都半夜要起来一两个钟头,前天晚上,准确的说是前天凌晨2点多种,天空的状况是几天来最好的,半轮明月挂在东南的天空上,我测试玩了巴罗加各种目镜准备收工了,这个时候忽然想到何不用PO 24看看月亮,由于PO 24用在我的镜子上只有20倍,本来买来是看星云星座的,但暂时看不成,所以都是加巴罗用,一直没有单独用过看天体。
装上去上,凑近一看,真是感觉非同一般,20倍下的月亮虽然在视野里不大,但是非常清晰锐利,而大面积的背景更是漆黑,再有一些散布于周围的星星,如同针尖一般锐利,整个画面让人有一种正在乘着接近月球的宇宙飞船,透过它舷窗观看的感觉。
这个时候才感觉到为什么国外的爱好者对naglar,PO这么着迷。:D 说实话,小口径的ED望远镜巡天感觉还不如大口径的普通消色差望远镜好。再好的80镜子看到的暗星和细节也没普通大口径望远镜多。 那是,那是,大口径自然爽,我那个组合出瞳只有4毫米,能看到3.2度的天空,什么时候能搞个大口径的APO短焦点加上2英寸的Nagler在夏威夷火山上看才叫做爽。 蔡兄放毒无极限!
OTA:大口径的APO短焦
目镜:2英寸的Nagler
地点:夏威夷火山
我死了!!! emper说的对,大口径的普通消色差望远镜在作巡天观测时的效果也是可观的,当然如果对边角相散和色差要求不苛刻:P
在寒冷的冬夜,昴星团的寒气也会让人汗毛直竖!这可是切身体会:D 不知道APO用于大视场的情景如何?我在计算时觉得,三片的APO在2度以上时,象质急剧变差。四片以上的ASTROPHOTOGRAPH才有3度以上的大视场观察效果。最近,我算了ED+缩焦镜,3度的象质大大好于APO。 [在夏威夷火山上看才叫做爽。
追求完美,还是去尼泊尔的雪山上去吧。:) 好像没有觉得2度以上像质有什么变差的情况,可能是TV的目镜比较牛吧,不光是我,几乎所有用APO加上TV广角目镜的使用者,都没有感觉2度以上像质急剧变差的情况。
我在3度以上观察的时候,就是最周边的星也是没有变形的点,锐利而且没有色差等。 好像夏威夷的火山和非洲的一些沙漠(?还是美洲的沙漠)是很多观星爱好者的圣地,其中夏威夷的火山上有全美最高的天文台,交通食宿都比较便利,至于尼泊尔的雪山,似乎不是一般人能上去的。:D 前往喜马拉雅山南坡目前已经比较现实了,这条旅游路线开辟了很多年。到加得满都以后有当地的导游带领,路线和日程可以跟他谈,当地的消费不高,还可以让导游帮你背一些重装备,具体想爬多高都可以商量--我没去过,这都是两个去过的同好讲的。可惜的是,从国内去反倒不方便。
S&T上有个家伙说用15寸牛反在400倍看,感觉好象坐在绕月卫星里。:) 15寸牛反在400倍看,这要很好的Seeing才行啊,况且15寸牛反适应环境太慢,不是我这种急性子看的。:D 对了,问上面两个斑竹一个问题,我没有看过普通的大口径折射镜子,那种镜子除了通光量多以外,对于天空能够让反差变很的好(背景漆黑),边缘的星相都完美么? 不会很完美,我有个153mm口径的普通折射镜,色差还是比较大的。 存在不小的色差,边缘成像一般。但150口径的通光量和分辨率还是可以提供不错的视觉体验的 望远镜口径越大,看到的恒星就越小,恒星之间的距离似乎更远,恒星显得更锐利。小口径APO可以把恒星放大成圆,园面比较暗。如果目视比较亮的双星,感觉很明显。 严重中毒,下一步是搞个140口径的APO------TEC 140 AP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