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ed_Joy 发表于 2004-5-17 13:28

[分享]成功观测到C/2003 K4(LINEAR)彗星

昨天本来想观测Q4彗星的,但是前半夜天空中一直有白云飘来飘去,最后只好放弃观测。后半夜,天气转好,肉眼可以清楚地看见北极星。在市中心,这样的天气已经算是非常好的观测条件了。查看电子星图,发现只有C/2003 K4位置较高,适合观测。于是决定搬出152折射镜,观测彗星,以弥补至今没看见尼特彗星的遗憾。
1点左右,大折射镜组装完毕。此时K4彗星位于天鹅座,位置较低。天琴座位置较高,先拿环状星云M57来小试牛刀。低倍率下,M57也显示出与周围恒星完全不同的外观,像是一小团光斑。在240倍的高倍率下,一个小烟圈显示了出来——中心部分明显比周围暗。环形沿着一个方向略微拉长,呈卵形,中间看不到任何恒星。整个景象与照片上一模一样,除了没有颜色。第二个目标是刚好位于天顶附近的M5和M13。在双筒镜中,这两个球状星团几乎差不多,甚至M5比M13更明亮一点。但在高倍率时,景像就完全不同了。M5看起来仍然像是一个球状的星云,只有几颗隐约可见的小恒星点缀其中。而M13则成了星星的海洋,许多暗淡的小恒星浮现在圆形的白色光晕背景中,真正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星团。

观测了一些深空天体之后,眼睛开始适应黑暗,K4彗星也升高了一些,是时候观测彗星了。在双筒镜中,天鹅座一带遍布着大量的恒星,令人眼花缭乱,但星图上标出的彗星位置上却空无一物。这应该是双筒镜的光力达不到的缘故:双筒镜在城市的光污染下,只能看到9等左右的恒星,更暗的恒星和彗星都无法看到了。改用152折射镜观测,低倍率下,仍然看不到任何东西。直到放大约100X时,才看到一团非常暗淡的光晕,亮度与附近的10.8等恒星相比仍然暗了一些。光晕呈一个长条形,长约1角分,宽约40角秒。似乎看不到核心,表明彗星的凝结度较低。在更高倍率下,还可以看到离彗星很近的位置,有颗非常暗淡的恒星。根据星图,这颗恒星亮度为11.8等。总之,我估计彗星的亮度约为11等,大小为1角分X40角秒,凝结度为3。这是我在市中心见过的最暗的一颗彗星,也是我看到的第六颗彗星。本来这第六颗彗星应该是留给Q4的,现在看来它只能排老七了。

观测完K4之后,又接着观测了M10,M12,M73和M4等球状星团,但是这些球状星团都太暗了,而且位置也不够高。低倍率下还比较明显,换用高倍率就几乎看不到了。观测M12的时候,刚好一颗移动着的小星星出现在视野中。这颗“星星”从南向北移动,速度恒定,亮度却在逐渐变暗,从最初的8等逐渐变暗到10等左右。它的亮度也在不规则变化,有时会在短时间内增亮两个星等,然后再变回原来的亮度。我用152折射镜跟踪这颗“星星”移动了约10度,直到它的亮度越来越暗,无法跟踪为止。现在想来,这应该是颗人造卫星,或者是运载火箭的残片,因为它的不规则形状反射太阳光而使得亮度发生变化。但是在凌晨2点钟左右看到人造卫星这还是头一次,想来这颗卫星的运行轨道应该非常高,这样才没有完全被地影所遮挡。最后一个观测目标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哑铃星云。低率下就能看出哑铃的形状。但是由于城市的光污染,背景天空显得有点发灰,对比度不高。比在野外观测时的效果差了许多。

星空下的时间也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凌晨3点,于是结束观测,扛上镜子收工回家。一觉醒来,天空依然晴朗,希望傍晚仍是好天气,可以让我一睹“亮彗星”Q4的风采。

PS:就算今天能够看到Q4,它的亮度也只有4等以下了。看来我跟亮彗星还真是没什么缘份。:(

每米1982 发表于 2004-5-17 18:41

恭喜又有新的收获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成功观测到C/2003 K4(LINEAR)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