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han 发表于 2012-9-23 20:21

新行星超级地球处恒星可居住区 或有微生物

来源:腾讯科技http://news.pedaily.cn/html/20120922596108.shtml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新发现了一个系外行星世界,重要的是该行星位于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区内,可能是支持地外生命生存的行星行列中强有力的竞争者。新发现的行星被命名为Gliese 163c,由于其轨道处的特殊性,研究人员认为Gliese 163c“超级地球”可能存在液态水。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的科学家赛维尔·邦菲斯(Xavier Bonfils)认为该行星拥有较大的体积和组成结构,使得这颗超级地球可能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zenghan 发表于 2012-9-23 20:21

http://pic.pedaily.cn/resource/201209/201209220820140.jpg
http://pic.pedaily.cn/resource/201209/201209220820141.jpg

zenghan 发表于 2012-9-23 20:22

Gliese 163c超级地球列于系外行星列表中的第五位,处于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区内侧

赛维尔·邦菲斯和国际天文学家小组近日使用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搜索器 观测了400颗红矮星。该行星搜索仪是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拉息拉天文台(La Silla)3.6米径天文望远镜,所发现的Gliese 163c超级地球位于Gliese 163恒星系统中,该系统中还存在着另外一颗行星,其距离地球大约50光年。研究小组认为在Gliese 163恒星系统中发现了疑似第三颗行星的踪迹,但还目前还不能最终确定。

Gliese 163c超级地球的质量是地球的七倍,可能是一颗岩质行星,或者也可能是一个较小的气态行星。根据科学家赛维尔·邦菲斯介绍:“我们还不能确认Gliese 163c超级地球是一颗岩质行星,如此质量的岩质行星可以存在陆地、海洋或者是类似海王星这样的气态行星。”令科学家关注的是,Gliese 163c超级地球的轨道位于恒星可居住区的内侧边缘,公转周期为26天,该恒星比我们的太阳要昏暗很多。Gliese 163恒星系统中的另一颗行星为Gliese 163b,它的公转周期仅为九天。

赛维尔·邦菲斯指出,从地球的角度观测,Gliese 163c超级地球运行轨道视向面存在2%的概率从Gliese 163恒星与我们的太阳之间穿过,如果该现象发生,那么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光谱获得该行星的详细信息。波多黎各大学行星宜居实验室绘制了一份关于系外行星候选者的列表,新发现的Gliese 163c超级地球在这个名单上位于第五位。发现Gliese 163c的研究团队认为我们正在发现更多的潜在适合人类居住的系外行星世界。

艺术家绘制的关于Gliese 163c超级地球的想象图

仅仅在去年就发现了四颗潜在适合人类居住的系外行星,比如Kepler-22b, Gliese 667Cc以及HD 85512b等。大多数被发现的系外行星只是与地球的相似度比较接近,所以我们希望随着行星探索技术的提高发现与地球更加相似的、体积更加接近的系外行星。系外行星候选者列表的排序依据仅根据我们唯一知道的可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地球)来做对比,参考依据如天体质量、直径以及温度等。

温度对于系外行星探索而言是较为关键的参数,行星表明温度受到强烈的大气特性的影响,目前科学家们对大多数系外行星大气特性并不了解。研究人员门德斯(Mendez)认为Gliese 163c超级地球可能存在一个稠密的大气层,密度是地球的十倍,海洋可能则在粉红的云彩下晃动,温度大约为140华氏度,即60摄氏度。对人类等多数地球生物而言,这样的温度环境相当炎热,但一些微生物却可以忍受这样的环境。

但在Gliese 163c超级地球如此炎热的表面环境中或许很难有生命可以存在。与此同时,赛维尔·邦菲斯和他的研究小组打算使用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搜索器继续寻找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希望能找到一个现成的、与地球极为相似的(包括轨道环境)系外行星,我们可立刻着手研究该行星的今天,而不是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zenghan 发表于 2012-9-23 20:23

这颗行星估计也够呛---没有考虑温室效应而且轨道靠近宜居区内侧,可能又是一个加强版的金星啊!不敢过于乐观!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2-9-24 00:00

ESO居然没发信息,看来系外行星发现得太多了,ESO的信息部门已经没有太多兴趣了。
只有媒体编辑还在不断报道所谓的可居住行星。
我个人看法,这颗行星没有太好的宜居性,红矮星周围这么近的行星,基本都不是好选择。

如楼上所说,这颗行星变成大型金星的可能性很大。
潮汐锁定、温室效应、超级耀斑,也许更外围的那颗,希望还稍微大些。

话说等人类真正具有恒星际航行能力了,像火星这样的行星,予以改造也是值得的。对于亿万年的星系统治来说,一颗行星的表面改造,100万年足够了。改造后的行星,至少可以用1亿年。
100万年也足够把一颗行星摆渡到另一个轨道去(我现在暂时还想不出暴力搬动行星的方法——这样也许只需1000年;但利用小行星等的引力作用,总是可行的,只是时间比较长罢了)。

所以那时候,大部分行星都宜居了。

索理客 发表于 2012-9-24 09:49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2-9-24 0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ESO居然没发信息,看来系外行星发现得太多了,ESO的信息部门已经没有太多兴趣了。
只有媒体编辑还在不断报 ...

这个行星有80%的概率是金星,和地球相似的概率几乎为0,
首先表面辐射温度和金星差不多,地球是279K,相当于6度左右。
而且这颗超级地球内部活动肯定比地球大多了,整天火山和现在金星很相似

索理客 发表于 2012-9-24 09:58

我记不得发在那个帖子里面了,有我对辐射温度接近270K左右的系外行星的数据整理。
回复现在都要验证码,真是很不方便啊....

索理客 发表于 2012-9-24 11:11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2012-9-24 15:59 编辑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2-9-24 00:0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ESO居然没发信息,看来系外行星发现得太多了,ESO的信息部门已经没有太多兴趣了。
只有媒体编辑还在不断报 ...

茫茫沙漠里面找到绿洲的概率是很低很低的,而且还有实效性。
地球曾经是个熔岩球,也曾经是冰球,以后会是沙漠球(能占地球未来寿命的一半以上),
在地球整个120亿年的寿命中,成为生机盎然的水球时间并不多,大概三分之一。
再有2亿年,只有部分昆虫和热带鱼类能生存在部分地区,
10亿年后地球上估计只有噬极细菌存在了。

zenghan 发表于 2012-9-24 20:38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2-9-24 0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ESO居然没发信息,看来系外行星发现得太多了,ESO的信息部门已经没有太多兴趣了。
只有媒体编辑还在不断报 ...

言之有理,我感觉国外这些媒体太过于乐观了,一看到一个体积温度(只是估算的很粗)靠点谱的就开始画大饼,这种报道非常幼稚,太NAIVE了。找到另一个地球谈何容易,我个人认为整个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非常稀少,至少人类在灭亡之前肉体基本不可能离开地球了,也许只有你说的量子传输技术+亚光速飞船运送种子,动物胚胎可能还有希望延续地球文明的可能,虽然可能性也很低。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2-9-24 22:16

zenghan 发表于 2012-9-24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言之有理,我感觉国外这些媒体太过于乐观了,一看到一个体积温度(只是估算的很粗)靠点谱的就开始画大饼 ...

我好像没对量子纠缠技术寄予这么大希望吧。

我个人倒是对人类肉体以后能够航行到银河系各处充满了期待。当然,这种技术相当奢侈。
不过,在必要的情况下,既使牺牲整个木星,能够把一大批人带到其他恒星系统去,肯定是值得的(比如真的面临可怕的外星攻击时)。

空中小屋 发表于 2012-9-24 22:49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2-9-24 22:16 http://bootes.lamost.org/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好像没对量子纠缠技术寄予这么大希望吧。

我个人倒是对人类肉体以后能够航行到银河系各处充满了期待。 ...

牺牲木星就是拿走木星的氢?量子纠缠技术是sonic反复主张的

weiguoshi2002 发表于 2012-9-25 09:51

索理客 发表于 2012-9-25 09:59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2012-9-25 10:01 编辑

zenghan 发表于 2012-9-24 20:38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言之有理,我感觉国外这些媒体太过于乐观了,一看到一个体积温度(只是估算的很粗)靠点谱的就开始画大饼 ...

晕倒,以量子纠缠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恒星际扩张模式,
目前整个中国就我十分坚信,国外也有一些人支持这种,但也很少。
这个系外行星是用ESO拉西拉天文台3.6米望远镜HARPS发现的。

索理客 发表于 2012-9-25 10:06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2012-9-25 10:15 编辑

我建议我们国家的系外行星研究可以先启动HARPS模式,
后面等大运载火箭好了,可以考虑发射个空间天文台,开普勒模式,20亿完全搞定。
(一定要做这个,不然系外行星都是西方人发现的,千秋万代的考虑)。
至于个人或俱乐部形式的发烧友如果也想搞草根系外行星发现,
建议可以申请在DOME-A或青藏高原搞个WASP模式的自动凌星望远镜,
不过只能发现超级热木星。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2-9-25 20:51

空中小屋 发表于 2012-9-24 2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牺牲木星就是拿走木星的氢?量子纠缠技术是sonic反复主张的

所谓的那种模式是曲率驱动(当然现在根本不可能实现此)。

至于到另外的恒星去,我们需要反物质引擎。

核聚变引擎,去其他恒星还是比较困难的;但用于太阳系航行,很有必要。真正要使用核聚变引擎,也应该考虑以氦3和氘氚为主。

domaindai 发表于 2012-9-26 17:0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行星超级地球处恒星可居住区 或有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