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b1 发表于 2012-11-25 19:21

飞翔的帝国 发表于 2012-11-25 16: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的太绝对了,城里一分钟也能打深空,后期很关键,但也不至于电脑要跑几天。




不绝对啊,你这套设备加起来应该超过1万了吧?
拍出的作品还是粗线条的,粗看可以,拿去杂志投稿人家估计看也不看的。
要想能上杂志的,估计还得整个几万几万的。
另一方面,我其实有点鄙视后期和现在的拍N多张叠加的搞法,因为这和目视的差距太大了,完全没有可比性,你甚至可以说,那是计算机自己画出来的。
真要看大片,还是省事看NASA的吧,呵呵

GAIHAKUKAN 发表于 2012-11-25 19:29

不考虑摄影的话 搞大双筒玩玩多好

飞翔的帝国 发表于 2012-11-25 20:06

本帖最后由 飞翔的帝国 于 2012-11-25 20:18 编辑

tbb1 发表于 2012-11-25 19:21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绝对啊,你这套设备加起来应该超过1万了吧?
拍出的作品还是粗线条的,粗看可以,拿去杂志投稿人家估计 ...



小黑在无光害山顶目视M33,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玩天文的乐趣在于掌握知识,熟悉星空,熟悉户外活动技巧,可能更多的乐趣还是在于交流、活动。
天文也是一种文化,我们更在乎的不就是文化内涵吗?
如果拍天文照片只是为了杂志投稿,那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就如你说的真不如去看哈勃拍的就好了。
而且作为一般设备也很难有什么天文发现和天文成就不是吗?

玩天文其实在于你是否能在其中找到乐趣,而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器材,用什么样的设备,能不能出片,出片质量怎么样。
一个双筒,甚至凭肉眼也能获得不少乐趣呀!!!
自娱自乐就好!!!::070821_01.jpg::


补充一下:要想目视好,城里goto是关键,对不容易目视到的目标,城里的话通过简单的拍摄手段也能算是一种不错的观测手段,没必要把天文摄影搞成高端玩法,更没必要烧设备。

乐百氏 发表于 2012-11-25 20:33

无论天文还是摄影都要理性消费。

tbb1 发表于 2012-11-25 22:04

飞翔的帝国 发表于 2012-11-25 2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黑在无光害山顶目视M33,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玩天文的乐趣在于掌握知识,熟悉星空,熟悉户外活动 ...

我严重同意老兄关于天文是自娱自乐的说法。
但是对GOTO不敢苟同,原因很简单,一个天文爱好者应当凭借大脑和肉眼去判别和找到目标星体,如果都GOTO了,那不如直接下个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上看好了,呵呵

飞翔的帝国 发表于 2012-11-25 22:25

tbb1 发表于 2012-11-25 2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严重同意老兄关于天文是自娱自乐的说法。
但是对GOTO不敢苟同,原因很简单,一个天文爱好者应当凭借大 ...

用goto其一,在合适的环境,可以快速进行星空浏览,对普及天文有好处,毕竟不是很多人都愿意慢慢等着你去找星再去看的。

其二在城里这种光害环境,亮星都难找,更别说深空目标了,所以goto后起码能帮助我们识别目标特征,如:M31就是一小团雾,球团是更小的一团雾,还有M42的光斑之类(当然M42最好找了)。如果手工去找,可能找到了都不会确认的,长期这样就很容易失去耐心。
熟悉了星空后,再靠手工找目标也会比较容易了,因为毕竟大家都是初学的,利用强有力的工具学习不是更快更高效吗?

至少我一年以来,目视了5-60个目标,现在也能直接指认3-40个了,并拍了其中的7-8个,尽管拍的不咋样,呵呵
而且可以合理的安排一晚的观测计划,可以给好友讲解一下星座的组成和部分目标的距离大小等信息,我已经觉得很满意了。
而且乐趣越来越多::070821_06.jpg::

liili 发表于 2013-1-4 21:47

还是买个米德LX400 20寸的巡天比较有意思,指不定还发现个彗星啥的

bjzjm 发表于 2013-1-4 21:59

感谢各位仙儿,我已经确定了,
STEP1 HEQ5+C8 行星目视+摄像头
STEP2 进一个APO去老家拍深空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在天文门口徘徊了好几年,到底怎么迈第一步呢,恳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