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FASD1 发表于 2012-12-10 11:4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额,恭喜大侠创建光学新理论
应该说,我的理解是,要把场曲像改变成平面像,就造成了色差::070821_19.jpg::
原因很简单,折射镜的边缘色差是最重的。当然,边缘像是否在场曲像点是各色合焦的,需要实验证明,我只能说从我对眼球的理解来说,应该是合焦的。
动物眼球的特点很奇特,当主透镜变焦时,如:看近处物体,眼球体会变长,从而后端视网膜的曲面也会发生改变,反之亦然。
另外,眼球里的玻璃体是否对光线折射有某种特殊影响也说不定。
本帖最后由 飞翔的帝国 于 2012-12-11 22:45 编辑
ZYFASD1 发表于 2012-12-11 20:22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生物器官的进化几近完美,人工仿制只能达到很低级的水平。仅仅蛋白质这种构建材料,人工都还无法 ...
我们所说的场曲,其实对应那个曲面来说,是不存在场曲的,是标准像场点。
人类的成像要变成平面,那么这些合焦点就被迫延长了,表现在平面上就形成了场曲。这个在广角或鱼眼镜头上表现最明显。
鱼眼镜头,如果把边缘的合焦点前移,是不会有场曲的,场曲的概念就是曲面变成平面的概念。
我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夸张画图,光路不一定对,由于各色光线折射率不同,经过某个合焦点,到达平面的时候,失焦,色彩分离了。
求验证!求拍砖!网上找不到答案!!!
补充,其实现在治白内障有人工晶状体,谁有条件弄一个测试一下就知道了:lol ZYFASD1 发表于 2012-12-11 20:22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生物器官的进化几近完美,人工仿制只能达到很低级的水平。仅仅蛋白质这种构建材料,人工都还无法 ...
折射镜的色差是折射率不同造成的,这个当然知道。
我就是希望谁能回答我,是否折射镜在一个曲面像点上,是否能各色合焦,就这个问题,就能解释LZ的眼睛的色差问题。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眼睛的晶状体色差范围小,加上曲面成像的原因,可以很好的控制在单个感光细胞范围内,单个细胞能很好的融合成一个颜色,大脑自然感觉不到色差。
ZYFASD1 发表于 2012-12-11 2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生物器官的进化几近完美,人工仿制只能达到很低级的水平。仅仅蛋白质这种构建材料,人工都还无法 ...
其实自然进化,尽管复杂,但是都是最简单有效的才能存在下来,否则就真的只有“上帝”才能做到了!
飞翔的帝国 发表于 2012-12-11 21: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所说的场曲,其实对应那个曲面来说,是不存在场曲的,是标准像场点。
人类的成像要变成平面,那么这 ...
重新画光路图,看来理解有错误,曲面成像看来只能增加视野,克服场曲。
那对眼睛看不到色差的解释,只能说是晶状体色差小,小于感光细胞受光面了。
本帖最后由 飞翔的帝国 于 2012-12-12 07:53 编辑
继续探讨:
经查:人类眼球正常前后直径24mm,垂直直径23mm,瞳孔直径在正常光线下是2.5-4mm,晶状体前后径5mm。
设晶状体中心点为3mm处,那晶状体焦距为:24mm-3mm=21mm
眼球的焦比就处于,21mm/2.5mm=F8.4至,21mm/4mm=F5.25 之间
由此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夜间瞳孔放大时,视野边缘是否可见色差?
大家试试看,能否给出答案:lol
用散瞳剂后易见色差,可能是真的。
ZYFASD1 发表于 2012-12-12 1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就自我牺牲一下,贡献眼球供大家研究。我们会感激不尽的
::070821_04.jpg::前面不是说有人用过散瞳剂吗?还有你说影像边缘能见色差的,哈哈
轮不到我这没色差的眼睛做试验。
ZYFASD1 发表于 2012-12-12 1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070821_05.jpg::,悲剧,同情!
换眼镜时,往往会有像差,造成眼睛不舒服,但是佩戴一段时间就好了,这个肯定是大脑处理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