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mifeng 发表于 2012-12-12 21:41

小黑拍的木星来了,好大风啊啊啊啊

本帖最后由 kemifeng 于 2012-12-12 21:47 编辑

昨天发了调光轴的帖子,虽然有掌声,也有不少质疑,主要是缺少行星的拍摄效果证实。
今晚刮着三到四级的大风,不过为了支持自己调光轴的方法,我豁出去了,扛着小黑上到楼顶,对着大风拍了一段木星,信达2X巴罗,500张叠加,900NC摄像头。后期没敢暴力处理。
这风太厉害了,眼看着木星就一晃一晃的,迎着风尿一泡绝对全洒鞋上了!
好吧,风太大,而且今天透明度不好,也就这效果了,过了这段阴雨天,再试试看!
这精度大家觉得还凑合吧?



来一张单帧看效果


另外,有同好提出关于主镜那3个支撑爪子的问题,我看了看,觉得这个东西没有任何讨论的意义,因为就算我故意把光轴弄歪,通过调焦筒一样可看到他们,昨天的帖子上之所以看不到,无非是通过校准目镜那个小孔拍不到而已、




顺便研究了一下,小黑确实是偏轴设计。


相关链接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249624-1-1.html

大冷天大风天的,跑楼顶上去玩这个,我也该吃药了~



telescopets 发表于 2012-12-12 21:55

单张还不错啊 叠加的少了

法拉利ss 发表于 2012-12-12 21:58

事实证明,精度足够!
那个什么片就算了吧,吃了也不暖和。
还是改成红星二锅头一小瓶吧。

kemifeng 发表于 2012-12-12 21:58

telescopets 发表于 2012-12-12 21: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单张还不错啊 叠加的少了

风太大,叠多了没意义了

tbb1 发表于 2012-12-12 22:02

单张效果比我120折射目视差些,120折射目视很锐利,色带线条清晰。
理论上,摄像头的分辨力要比肉眼好,这是坛子里很多同学说的,我能否得出结论说小黑的目视比单张糟糕呢?
很多人说小黑比折射好,我于是怀疑之。

kemifeng 发表于 2012-12-12 22:05

本帖最后由 kemifeng 于 2012-12-12 22:07 编辑

tbb1 发表于 2012-12-12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单张效果比我120折射目视差些,120折射目视很锐利,色带线条清晰。
理论上,摄像头的分辨力要比肉眼好,这 ...
单张摄像头和目视没有任何可比性
我要是跟你说我用PL6目视木星,比我叠加后的效果要好N倍,你估计又要我拿目视的证据出来,那我只有吃脑残片了~
另外我极其好奇谁告诉你摄像头单张分辨率会比眼睛还高的????
????????
???????????????
???????????

danming 发表于 2012-12-12 22:07

最后的恐龙 发表于 2012-12-12 22:12

在加长版校准目镜里确实看不到主镜的卡爪

necpu 发表于 2012-12-12 22:13

kemifeng 发表于 2012-12-12 22:16

最后的恐龙 发表于 2012-12-12 2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加长版校准目镜里确实看不到主镜的卡爪

其实昨天那帖子里就拍到了,不过大家都没注意到罢了,校准目镜那个洞确实太小了,想看到不是太容易。::003::

tbb1 发表于 2012-12-12 22:26

kemifeng 发表于 2012-12-12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单张摄像头和目视没有任何可比性
我要是跟你说我用PL6目视木星,比我叠加后的效果要好N倍,你估计又要我拿 ...

1、PL6目视效果好N倍,我的确有点脑残的质疑:信达焦距750吧?6毫米下倍率120倍没错吧?不加巴罗,不过2毫米大小直径。
即使加巴罗,比叠加后的估计还要小三分之一,何来效果好一说?
2、摄像头好过肉眼,这好像是坛子里一众摄影爱好者们的共同结论?否则,大伙费劲搞啥摄影啊?

kemifeng 发表于 2012-12-12 22:30

tbb1 发表于 2012-12-12 2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PL6目视效果好N倍,我的确有点脑残的质疑:信达焦距750吧?6毫米下倍率120倍没错吧?不加巴罗,不过2 ...

算了,看来你也没用过反射镜,你赢了,我吃药去~

kemifeng 发表于 2012-12-12 22:41

tbb1 发表于 2012-12-12 22: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PL6目视效果好N倍,我的确有点脑残的质疑:信达焦距750吧?6毫米下倍率120倍没错吧?不加巴罗,不过2 ...

你要说900NC这摄像头的效果比眼睛还好的话,我也无可奈何,快熄灯了,我洗洗脚睡觉了啊。yct54.gif

crazygame12345 发表于 2012-12-12 23:05

折射反射折反射都用过的路过....
不发表任何评论,只是来围观的..

461925607qq 发表于 2012-12-12 23:06

风大

星空人 发表于 2012-12-12 23:17

楼主拍的真好啊 我的小黑拍来就不知道是什么鸟样 看清两条云带都不错了

tbb1 发表于 2012-12-12 23:27

kemifeng 发表于 2012-12-12 2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算了,看来你也没用过反射镜,你赢了,我吃药去~

哈哈,我用过70760的垃圾牛反,也能看到色带的说,只是忒小。

关于摄像头,记得有个解释是这样的,人的视网膜对于低照度的物体的敏感度比不上摄像头,所以黑夜里木有色彩,视力下降明显。
所以,你的640*480的摄像头我理论上推测,相当于2.0眼睛?

beiyinstar 发表于 2012-12-13 00:20

南方真好,一年四季可以上楼顶
偶这里悲催,据说连续到21日末日都是连绵不绝的小雪……

Mikhail 发表于 2012-12-13 20:40

本帖最后由 Mikhail 于 2012-12-13 20:44 编辑

tbb1 发表于 2012-12-12 23:27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我用过70760的垃圾牛反,也能看到色带的说,只是忒小。

关于摄像头,记得有个解释是这样的,人的 ...

呃。。。首先我要承认您看了很多知识点了。但是有些确实不准确。       大伙费劲搞摄影的原因是现在有了丰富且相对简单的叠加软件,摄像头的优势不是它的单帧水平而是它的可叠加优化性,(可以直接这么说,这种价廉物美的低价摄像头的单帧就是垃圾,在叠加软件面世前的数码天文影像的水平有多差您可以搜集下早年的刊物书籍来看下,最近几年由于叠加,业余爱好者的天文图片甚至一部分早就超过了十年前专业天文台的影像)。对于人的眼睛,您有些小看了。具体您可以查询资料。这里简单节选下前人的知识:人的视网膜感光,有两种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细胞的感光度完全不一样:

[*]视椎的空间分辨率高,直视条件下,视野中心落在中央凹上。这样强光条件有利,弱光条件反倒不利。
[*]视杆细胞对暗光敏感,故光敏感度较高,但分辨能力差,在弱光下只能看到物体粗略的轮廓
说通俗点就是一个用来感应亮部的,另一个用来感应暗部的。大脑把这两种细胞感觉到的光线进行HDR合成。最终得到我们看到的图像。
人类每个眼球的视网膜内约有600万~700万的视锥细胞、1.2亿个视杆细胞。这巨大的数量差注定了我们肉眼的夜视能力比较强且画质较好。
如果再讨论下人眼的感光度ISO值:我们首先认为人眼的最低感光度是ISO 25。为什么是ISO 25?因为这是曾经的胶片中的最低感光度。以ISO 25为基础,人眼对最暗和最亮光线的敏感度相差600倍,因此眼睛的最高感光度约为ISO 15000。而如果以数码相机的起点ISO 100为基础,则人眼的最高感光度约为ISO 60000。对于APS-C画幅的数码相机,ISO12800的画质有多惨淡您可以具体去看。。。更不要说一个1/3的COMS大小的摄像头的ISO效果。所以,我上面说了不叠加的这种价廉物美低价级得摄像头单帧就是垃圾这样带有自己强烈感情色彩的不好的话,还请原谅。
当然科技在进步,现在的COMS或其它的感光芯片水平已经有了进步,谁保准过不了几年又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错误之处难免,也虚心请大家指教。

Mikhail 发表于 2012-12-13 20:42

tbb1 发表于 2012-12-12 23: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我用过70760的垃圾牛反,也能看到色带的说,只是忒小。

关于摄像头,记得有个解释是这样的,人的 ...

当然木有色彩是因为视网膜细胞决定的,但是木有色彩不是意味着就是画质分辨率和细节的低下。要知道现在追求精细分辨率和细节的天文摄影都是采用的单色摄像头或相机来进行LRGB假彩色合成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小黑拍的木星来了,好大风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