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凌始外切时间照......
摄录金星凌日发现地处:东经110. 40 北纬22.51 的广西容县凌始外切出现于6月8日13:13:31 ;比广州可见凌始外切13:12:24时刻延后67秒。(事前效对准网上报时服务器) 不知是否准确,特贴上过程时序照求望会友交流、指点。 天樂兄,以下照片中的計時器,在 6 月 8 日早上已按網絡上的原子鐘作準確對時。
如果能直接用數碼相機把電腦上的時間顯示拍下來便最好,我來不及拍下電腦上的時間顯示,拍下了一個經準確對時的鐘,已是一個稍遜的選擇。 用200/4长焦镜头接Pro4000摄像头拍凌日前,反复拜读<<天爱>>佳能指导大师关于拍摄金星凌日的文章得以长识,正是按指导技法以10格每秒.10秒曝光并尽量降低增益.......,结果真是恰到好处:叠加后保住了太阳表面细节......。摄前对时却又忘了摄后也应对时因而不敢确定时间的精确性___比广州可见凌始外切迟后67秒?
借此深谢佳能导师指导长识。 通过拍照的方法确定凌始内切、外切、凌终内切、外切的时间,误差太大,不可能准确到秒的。误差来自于:
一、拍摄间隔时间,这是最大的误差,从两张间隔10秒的照片上不可能确定准确到秒的时刻。
二、拍摄时间与标准时间的误差,如果这个差值在开始和结束时不能准确取得的话,拍摄的时间没有参照也会产生误差。
三、分辨率高低也会产生误差,如一秒一张的话,相邻的几张照片可能一模一样,无法分辨出哪一张就是内外切。
附图是我用GPS做参照时间拍的,只能说每张图片的拍摄时间精确到秒,具体哪一张是准确的内外切是无法确定的。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请同好指正。 GPS时间 谢谢会友交流、指点。明白了业余爱好所拍凌始外、内切定位时刻不精确成因。
另再请教: 不知<<天文爱好者>>2004年4期所列全国主要城市凌始外切时刻,是否是以该城市刚可看到凌始那一刻算计?
比如:我用Pro4000摄像头接200/4长焦跟踪摄录到第Vid15段视频,始微见凌始外切开始(通过台式电脑屏)能否即可定为凌始外切始刻?查看Vid15视频属性记录它的"创建时间:2004年6月8日13:13:31 ",这一时刻可否参考为本地可见凌始外切时刻,或者考虑10格每秒/拍10秒的记录时间差,需以它的属性记录的"创建时间"减去10秒而定时刻位?才可取得相对的起始刻? "...全国主要城市凌始外切时刻,是否是以该城市刚可看到凌始那一刻算计?..."
我理解这一凌始外切时刻应该是理论计算值,用普通器材不可能测出这样的秒级精度的时间,更不用说以肉眼看到做为标准了。需要多大口径望远镜和多高精度的时钟,才能达到秒级观测精度,专业人士应该可以计算出来的吧。 wnm 同好
拍攝紀錄能否準確至秒這問題,在香港也引起了熱烈討論。電腦的時滯比我所知的嚴重,以它對時看來的確有問題,不過我一貫以來的做法是這樣的:
1. 用天文台的報時訊號校正自己的腕錶
2. 用天文台的報時訊號校正數碼相機內的時鐘
開始拍攝前用同一部數碼相機拍下這腕錶,拍攝後再拍攝這腕錶一次。翻查這數碼照片的拍攝紀錄,比對腕錶的時間;若有差距便在拍攝紀錄減去這差距,得出的便是準確至秒的拍攝紀錄。
你認為如何?
繼續討論
最初由 wnm 发表
"...全国主要城市凌始外切时刻,是否是以该城市刚可看到凌始那一刻算计?..."
我理解这一凌始外切时刻应该是理论计算值,用普通器材不可能测出这样的秒级精度的时间,更不用说以肉眼看到做为标准了。需要多大口径... 1. 用天文台的報時訊號校正自己的腕錶
2. 用天文台的報時訊號校正數碼相機內的時鐘
佳能兄的方法我试过,误差远大于拍屏幕的方法。原因如下:
1、人的反应速度是个不定量,当你听到"滴"声后再按腕表或相机时它们与标准时间的误差就已经产生了,而且这个误差值无法记录到;
2、相机和腕表内部时钟在数小时后的时间误差也会达0.5秒以上的;
3、用相机拍腕表时间,已经累积了1、2所说的误差,此时与标准时间的误差更大;
4、即使拍摄时间精确到秒,可拍摄照片的间隔又远大于秒级,这是最大的误差;
所以用您的方法不能保证照片的时间与标准时间误差在秒级以内,更无法确定外切的准确时间了。
我用相机拍GPS屏幕的方法是可以让照片时间精确到秒的:
1、GPS本身的时间精度是毫秒级,与串口的通讯速率也是毫秒级,它每秒向串口发6次消息,因此说屏幕显示的时间精度可达1/6秒;
2、相机本身的内部时钟的误差可精确计算出,从上图中可算出相机在7小时31分36秒中的误差是0.5秒,如分段计算,照片的时间误差会小于0.5秒的;
3、相机拍屏幕时的曝光速度为1/15秒,与GPS累加误差不超过1/6秒;
但由于拍摄间隔大于1秒,且望远镜分辨率低,还是无法确定精度达秒级的外切时间,只能说外切时间在某时到某时之间。
理想状态应该是:一个毫秒级的计时器,一个内部时钟精度在毫秒级的相机,一个分辨率足够高的望远镜,每秒钟能连拍数百张高分辨率照片,这时才有可能确定精度在秒级以内的外切时间。
请同好指正,谢谢。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
第 1 點
人的反應時間的確並非次次一樣,但就這具體事情,根據聽聲對時,反應時間大致是一樣的,我的反應時間便介乎 0.15 秒 至 0.2 秒。我相信有做過掩星計時的同好都會明白這點,而且比我更清楚自己的反應時間。
第 2 ,3 點
我的腕錶是 CASIO data bank 150 的跳字錶,每月都會快十多秒,即約 24 小時快半秒。coolpix 990 的時間誤差我沒有量度過,但我用它接近 4 年,它的時間誤差沒有每天達數秒那麼嚴重。正因為觀測過程愈長,相機時間的偏差會愈大,才需要觀測後再用相機拍攝腕錶。
第 4 點
coolpix 990 設定在 1024 x 768 pixels Fine,連續拍攝的模式下,速度是約每 2 秒拍 3 幀照片,當資料寫入記憶體時,有 20 秒不能拍攝。我的策略是在第一,二接觸時間盡量多拍一些。因為不是採用視頻模式拍攝,如果第一第二接觸時間在相機不能拍攝的時間出現,的確會錯過了,否則,只要有耐性逐格搜尋,便可能在眾多幀照片中找出第一第二接觸時間。在當日我拍了 585 幀照片,有 300 幀照片是在 UT 0512 至 0532 時段拍下。
還有一點很重要:從一枝 3" 口徑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分辨接觸時間,可信嗎?
在香港,有人用一枝 20" RC 望遠鏡採視頻模式,把整個凌日過程和 GPS 時間拍下來,從每秒超過十幀的影像中找接觸時間,他的第一接觸時間是UT 05:12:30,我用 3" 鏡找得的則是 UT 05:12:58。那個準確?當然是他較準確;那個可信?當然是他較可信。可以預期,如果他改用 1 米鏡,第一接觸時間更會再推前少許。
重要的是,認識到自己的局限,盡量運用本身的資源把事情做好吧了。
伽利略把土星描述為欖核形,我們都知道那不是事實,但那已是他在本身有限的資源下取得的最佳成果。
附圖便是我用拍攝方法找出第一接觸時間的照片。 "重要的是,認識到自己的局限,盡量運用本身的資源把事情做吧"
说到了讨论的真缔。确实讨论让我等识浅的天文同好见识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本人在今后的再摄星实践中吸收师者的宝贵经验,克服自身器材的局限性争取更大的进步与成功(与己之前比)。
再谢二位师者的赐导! 好贴!大家多交流! 请将此帖转到掩星观测版,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