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照耀下的孩子
[编者按]:每个人成长,都免不了需要在心中树立自己心仪的偶像。这是人类自然健康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有了偶像,生活就出现了值得努力追求的目标,生命就有了奋发图强的意义。记得曾有这样一件事,夫妻俩带着两岁半的小女儿去逛街,由于丈夫从事医学研究,便对药店里一种治疗风湿的新药发生了兴趣,不停地向卖药人询问药理药效。卖药人急于卖药,言词之间不无夸大。丈夫正言相告:“你卖药可要给消费者实实在在的信息呀!”这时在一旁观望了许久的小女儿看出了名堂,不失时机地对卖药人说:“叔叔,你可别骗我爸爸,我爸爸什么都知道!”小女的一句令人忍俊不禁的童言,却道出了隐藏在年幼儿童心中的一个秘密:父母正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欢迎您继续关注北方网与天津电台滨海台《都市新观察》节目共同推出的特别报道,与您共同探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话题。本期的话题是:偶像的作用。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经验与我们分享,或者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留言或拨打热线电话:23601234,或编辑短信息“xw+空格+内容”,移动用户发送到01234,联通用户发送到1234,期待您的参与。北方网专稿(记者朱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不久前对天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710名大中学生进行“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专题调查。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有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其中初中生的比例达49.3%。青少年崇拜外国和港台“明星”的人占60%以上。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
疯狂的歌迷 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在众多的中学校园里,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纵情谈论着他们喜欢的偶像。而这几年,青少年因疯狂崇拜偶像而出现的悲剧也一再在全国各地出现:浙江温州一位17岁的初中生因无钱亲眼见到偶像影星赵薇而服毒自尽;四川一位13岁女孩在连看8遍《流星花园》后,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广州一个14岁女生,为了引起明星注意,在大街上割腕自杀,一边喷着血,一边追着明星的车子,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以身殉星。天津的图书大厦还曾出现过装帧十分精美的港台明星写真和电影画刊,惨遭学生“肢解”,被取走内页的现象……
孩子为何崇拜偶像?
人们崇拜偶像,最早起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在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落后,很多现象都不能用科学来解释,因此造成了一种神话。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现在的青少年,对未来世界有着太多的茫然与不解,他们很需要有一些人能够“指引”自己,偶像便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
南开大学心理研究所的袁辛认为,从儿童过渡到成人阶段,青少年特别需要通过对不同偶像的认同、依恋和追求等心理活动,来确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寻求自我的发展潜能。所以,青少年追逐歌星明星,本质上是为空虚的心灵寻求精神寄托。明星偶像的出现,恰就如同一面镜子,通过其包装后形象及魅力的折射,在青少年的内心引起了共鸣,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榜样。采访中,天津希望之星儿童研究所研究员王洪翔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非常崇拜某明星,他的床头上几乎贴满了该明星的靓照。当问这个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个明星时,孩子的回答却是:最羡慕他的头型。而对这个明星的其他方面特点,孩子表示一无所知。
王洪翔说,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在心理远离父母的呵护后,孩子的独立性也渐渐在成长,他们的情感需要一个暂时可以依靠的地方。而这些包装过的歌星、影星们,很容易就承担起这个让人依靠的义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星”实际上是寻求一种精神寄托。此外,当前沉重的学习负担、激烈的升学竞争、严峻的就业压力,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青少年寻找快乐的本性就在有限的自由时间里投向了“明星”和“偶像”创造的娱乐天地,从中得到暂时的快乐与放松。
“星”光照耀下的成长历程
其实,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是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话题,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并不是所有有“追星”经历的孩子都会一败涂地。对于孩子的追星现象,关键在于家庭、学校、社会以怎样的姿态进行引导,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愉快的同行人和牵引者。天津希望之星儿童研究所研究员王洪翔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明星的崇拜。不管是喜欢李玟,还是为F4着迷,孩子喜欢就肯定有他喜欢的道理。家长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这个问题,与孩子真诚地对话,交流对明星的看法,就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从而使孩子在自己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倾吐自己的苦闷与烦恼。这样家长就可以解开孩子的心结,从而积极地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明星,支持孩子对的一面,指出片面的地方,引导他往好的方面发展。同时家长应告诉孩子,明星的成长历程并不都是阳光灿烂,要看到他们鲜花、掌声后面辛勤的付出,要让孩子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成功的道理,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好好学习。
其次,学校应关心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为防止学生盲目崇拜,对学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为要进行科学的干预和适当的介入,开展科学的偶像崇拜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性格教育、认知教育、情绪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会树立正确的“偶像崇拜”观。
最后,媒体应坚持正面的宣传导向,承担起社会责任。对各类“偶像”的宣传、报道和评价,要充分展示偶像的真实、丰富、生动的人格魅力,给予青少年以理性的启迪和感情的教育。媒体宣传只有让正面、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偶像群”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据合适的位置,对青少年才是一种正确的引导,也只有这样的偶像对青少年才有激励作用,青少年会因为崇拜他们而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偶像
偶像对于孩子来说,一生中或许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某中学的一位女学生告诉记者:“我崇拜的不是什么名人,而是我的外公。因为他不喜欢麻烦别人,有什么事情都要自己独立完成。外公是一位教师,对学生非常负责。在我很小的时候,外公就教我学习古代名人的知识,教导我、关心我,使我感觉受益匪浅。”某小学二年级的曾乔雨也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把自己积攒的一千元零花钱捐给了希望工程。曾乔雨的父亲告诉记者:“我和妻子一直资助一个学生,去年我们续交下一年学费的时候,便带孩子一起去,让孩子听一听希望工程老师介绍的情况。从那个时候开始,孩子便也萌发了资助困难学生的想法,并省下了自己的零用钱开始向希望工程捐款。”
无论偶像的定义是什么,它的作用肯定是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父母则会是大多数孩子首先模仿的对象。天津希望之星儿童研究所研究员王洪翔说,所以,父母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孩子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乐观的父母,子女也会开朗;有从事体力工作的父母,子女则会想象自己同样地健壮;而假如有一位事业有成的母亲,女儿总则更可能会梦想自己是个成功的职业女性。相反,如果父母经常责打孩子,孩子就可能学会以相同的方式去对待伙伴,从而形成一个爱攻击的儿童;如果父母经常挑剔彼此的行为,孩子也可能会长成一个喜欢挑剔别人的人。不仅如此,若父母的行为令孩子骄傲,那么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同时,还会从中获得安全感;而一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受到父母的行为令人生厌,那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就要大打折扣了。更可怕的是,在有不良行为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一方面会效仿父母的许多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当进入青春期后,这样的孩子更可能会出现反叛父母、离家出走、甚至参加违法犯罪集团等恶性的问题行为。所以,父母的一定要切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偶像身份,并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请记住:你的言行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请继续关注北方网与天津电台滨海台《都市新观察》节目共同推出的特别节目,与您共同探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话题。
天津电台滨海台(调频92.1兆赫中波1098千赫)《都市新观察》节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12时10分至12时30分首播 22时10分至22时30分重播。
来源: 北方网 2004-06-16 07:57 编辑: 刘雁军
呵呵。。
想办法把他们弄到牧夫来思想改造一下。。。 我没有特别喜欢的明星~!我喜欢朱元璋和大卫。科波非尔 朱元璋,WHY?
就知道一个人特别推崇朱元璋
德川家康 好~! 好诗!顶起来 顶一个~~~~~~~~~~~~~~ 再顶! 顶,少了俺可不行。 不叫明星叫偶像好了~真的好喜欢gigi
好诗!
:)呵呵。
建议天文同好把此诗寄给《MTV天籁村》节目主持人李霞。。
让她在节目中念出!!
这样效果最好!
因为“追星族”们最爱看这个节目。。。 也用偶的叉子顶一下~
呵呵。。
希望这首诗能在更多更大的场合被更多的人看到!!!佛山无影顶..........
我对那些追猩族简直无话可说,如果有哪为猩来我这里演出,不要钱都懒得去.送它们两个字"白痴" 还是不要转发的好laonad兄会给扁成煎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