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那山 : M101風車星系 CCD vs DSLR
兩張相的拍攝資料 :拍攝星體: M101風車星系
拍攝日期 : 9/3/2013,10/3/2013
地點 : 陰那山
望遠鏡 : Borg 125SD f/3.9
赤道儀 : NEQ6p
相機 STF8300M(-10℃)
濾 鏡: Astrodon RGB
曝光資料: R: 1x1500sx3 , G:1x1500sx3 , B:1x1500sx3 (1.25hr)
導星 :Borg 71Fl / SXlodestar
望遠鏡 : Tak FSQ85ED
赤道儀 : HEQ5p ,
相機CentralDS mod. Canon5D II(-10℃)
曝光資料 : 300sx51(4.25hr)
導星 :OAG / lodestar
影像處理: CCDstack、PI、 PS-CS4(影像只作基本處理)
能否看出那張是CCD拍呢?
原像素大小查看就一目了然了.....成像大的那张是8300,小的是5D2的,另外跟8300+125SD一比,5D2+85这套系统的效率低的可以了.... 右边的CCD?感觉RBG叠加应该对色彩表现会好一些 我觉得,左边是ccd的,猜的 左边的细节表现丰富多了 纯从星点上感觉,左边是高桥的,右边是borg的 右边CCD 左边5DII吧 同意6楼的观点 右边的色散比较明显,应该是125mm f3.9的;P 左边CCD。125比85解析力强,另外85(类似FSQ106)的亮星有"星芒":lol 右边的CCD? 感觉左边内容更丰富些,是CCD拍的吧! 小許提示:
1.兩張相已經用 PI 對齊和用PS 剪裁,星點位置、大細和方向大致相同。
2. 由於Borg 125 已經裝上了電動調焦,轉換慮鏡後會自動再調較對焦,所以用不同慮鏡拍攝的相片,對焦仍然準確。
3. 拍攝時M101是置於視場的中央,而大細只約佔視場的 1/3至 1/5。
我猜左边的是5DII,右边的是CCD 左边是ccd。 答案:
左邊 -DSLR (5DII)
右邊 -CCD (STF8300M)
noodle9394 发表于 2013-4-1 06: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答案:
左邊 -DSLR (5DII)
右邊 -CCD (STF8300M)
为什么5d2改机拍出来是灰色的啊?
确实左边是85,85不会有十字星芒的吧,最多是v字星芒 呵呵。答对了,RGB合成的色彩表现效果还是超过彩色芯片直接成像的~ yizhiqian 发表于 2013-4-11 1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5d2改机拍出来是灰色的啊?
确实左边是85,85不会有十字星芒的吧,最多是v字星芒 ...
1.由於影像只是作了基本的處理,所以色彩飽和度較低,影像顯得有點灰。
2.十字星芒是8300的 CCD microlens artifact 和鏡子無關:)
noodle9394 发表于 2013-4-13 06: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由於影像只是作了基本的處理,所以色彩飽和度較低,影像顯得有點灰。
2.十字星芒是8300的 CCD microl ...
请教 CCD microlens artifact 是什么意思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