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今年拍的土星,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去年夏天入了C8,之后很快就尝试了拍土星。那时候还没有摄像头,只能用60D视频的crop模式先对付对付,最后结果见下图(加了3x巴洛镜)。可能是单反的量子效率很低吧,所以除了形状还可以之外,颜色、细节基本没有。今年入了QHY5II,虽然主要的目的是用来导星,还是找机会配合滤镜轮拍了一下土星,结果见下图。对比去年拍的,颜色和细节确实改善了不少,六边形也隐约可见。
但是看了论坛里各位大师们用类似器材拍的作品,我这个土星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弱爆了”。所以在此就相关问题请教一下大家,希望我以后也能拍出和你们接近的作品。
上面这个就是我用于合成的LRGB单张图像,然后相应的我有以下几个问题:
1、基于LRGB的单通道结果,我最终合成的这个土星是否正常,在合成和后期方面是否还有改善的空间?
2、RGB是用相同的参数拍的,为什么亮度会差这么多,导致合成之后做了激进的色彩平衡,结果还是偏红。大家拍的时候也是这个情况么?还是我的滤镜有问题呢?
3、L不如R的锐度高。实际上R是200帧视频随便叠加的,而L是从上千帧里挑出来的200帧叠加的,为什么L反不如R呢?这是个普遍现象么?还是说拍R的时候赶上了极品视宁?
4、取锐度最好的R继续讨论,我想知道单通道处理到这个程度是否合适,主要是亮度和对比度,是否还需要再增加?
5、最后我发现对焦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到不是精度不够,而是调节到某个位置之后,随着大气的扰动,图像的清晰度也在变化,不容易判断是否完全合焦,不知道对于这个情况大家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当然,我的拍摄条件可能也不是很好:今年北京土星中天的地平高度还不到40度;我家阳台南边也是各种高楼遮挡,每晚可拍时间还不到两个小时。但这些客观的限制很难改善,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拍摄和后期技术,因此非常渴望能得到各位的建议和指点,先提前谢过大家了。
不错,进步很快。 有进步啊
叠加后有没有锐化?:lol
200帧太少了,5000帧吧。why,文佳他们都几万帧的。 拍的不错,多拍就会进步的:lol lovez3 发表于 2013-5-17 1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叠加后有没有锐化?
200帧太少了,5000帧吧。why,文佳他们都几万帧的。
叠加后做了保守的锐化,毕竟原始图太肉的。
叠加几千帧会有较大提升么,主要是体现在细节方面?我现在每帧曝光在100ms左右,要是拍个几千帧耗时和文件大小都会很可观。
本帖最后由 果子熊 于 2013-5-17 13:53 编辑
红色光 光波长 受视宁度影响小,穿透力也好些 所以看起来会好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有云看月亮发红的原因。 我的也是这样 可以尝试RRGB合成 效果也不错 还有就是要多拍 作为亮度通道的往2万帧搞 选取最好的百分之20到30来叠加试试 。 solaris 发表于 2013-5-17 13: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叠加后做了保守的锐化,毕竟原始图太肉的。
叠加几千帧会有较大提升么,主要是体现在细节方面?我现在每 ...
减小拍摄时的画幅 帧速会得到提升 文件大小也会大幅缩小 我之前用Q5一代拍摄有个问题,就是文件一过2G就会自动分割,不知道Q52还有没有这个问题了?
经验多拍多看楼主加油 果子熊 发表于 2013-5-17 13:51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减小拍摄时的画幅 帧速会得到提升 文件大小也会大幅缩小 我之前用Q5一代拍摄有个问题,就是文件一过2G就 ...
有,这是ezp软件的问题,可能是为了考虑fat格式下文件大小不超过2g,现在都是ntfs格式了,但还是自动分段,希望qhy能设置一个选项,可以不自动分段……
不过还好,现在有fc 应该是拍的太少了的吧 怎么也应该拍3000+吧,我手跟土星都3000+~ 颜色感觉还是可以的,如果不调颜色直接三通道合成土星整体是黄黄的,比土豆还黄(^ω^)。因为B通道最暗,我拍的时候也是RGB三通道采用相同参数拍,但要优先保证B通道不能太暗,然后切换回R通道在同样参数下也不能过曝,我使用DMK摄像头,加3倍巴罗后焦比F30,最终各通道的祯率为15,叠加每通道均在1000左右。最后调色主要调色阶,B通道色阶,基本要保证光环呈灰白色。没有过8寸以上的镜子,大镜子或许受视宁影响更大需要更多参数吧,所以我的方式不知是否有参考性:) 果子熊 发表于 2013-5-17 13: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红色光 光波长 受视宁度影响小,穿透力也好些 所以看起来会好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有云看月亮发红的原因。 我 ...
哦,还有这个说法啊。那我下次拍的时候再研究研究,要是确认了就不纠结了
果子熊 发表于 2013-5-17 1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减小拍摄时的画幅 帧速会得到提升 文件大小也会大幅缩小 我之前用Q5一代拍摄有个问题,就是文件一过2G就 ...
恩,画幅我用的是640*480,应该是够小了。现在帧速上不来主要是曝光时间太长了,比如100ms时每秒最多10帧。尽管曝光长达100ms,B通道还是暗的一塌糊涂。可能我增益没开到最大,因为担心画质太差,难道真的需要把增益开到100?
KEI 发表于 2013-5-17 15: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颜色感觉还是可以的,如果不调颜色直接三通道合成土星整体是黄黄的,比土豆还黄(^ω^)。因为B通道最暗 ...
“要优先保证B通道不能太暗,然后切换回R通道在同样参数下也不能过曝”。这个方法不错,我下次也试着这样来。然后就是拍到1000+帧再看看效果。
本帖最后由 果子熊 于 2013-5-19 11:13 编辑
solaris 发表于 2013-5-17 2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哦,还有这个说法啊。那我下次拍的时候再研究研究,要是确认了就不纠结了
...
这个事情不用纠结了,初中物理常识了,也不是什么高科技研究成果。RRGB合成一点问题都没有,我经常这么干,红色通道会相应的暗一点,但是细节上一般都会好于L通道。叠加方法还和LRGB是一样的,直接用R当L使用就好了。B通道会暗是因为CCD对蓝光不敏感还有就是当目标远离天顶时,大气对蓝光的散射比较明显。基于以上原因,蓝色通道一般需要相应增加曝光时间,一般来说要达到和R G通道同样效果需要的曝光时间比例为1:1.6左右。具体操作还要看实际观测环境来确定。
solaris 发表于 2013-5-17 2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画幅我用的是640*480,应该是够小了。现在帧速上不来主要是曝光时间太长了,比如100ms时每秒最多10帧 ...
如果太暗的话,被迫加大增益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如果为了不使用过高的增益使帧速降得太低,视宁度再不是很好的话,单帧的画面会出现动态模糊,反而得不偿失。增益过高的颗粒感可以用加大总帧数和后期PS来弥补一些(先模糊,再锐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