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guo1688 发表于 2013-6-20 21:11

城市星空之M16鹰状星云预览篇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13-6-21 13:08 编辑

   M17和M16原本都是去年计划观测的天体,可惜由于天气原因,最终没有实现。今年入夏天气依旧不理想,因为没有其他计划观测的目标(去年完成了M8和M20的观测计划),所以能够见缝插针地利用短暂的晴好天气。再就是去年观测还是用老旧的Canon EOS300D(mod),需要大量的拍摄的和累积曝光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今年使用QHY8L制冷CCD后观测效果大有改善。去年观测M8礁湖星云,累积叠加到50帧之后才能看到一点效果,现如今叠加十几张就具备雏形了。
    言归正传,M17的观测计划之前已经完成了,仅仅用了一个夜晚。6月18日之后,广州市区再次出现短暂的晴好天气。于是开始观测M16鹰状星云。在我的记忆中这个天体之前观测过两次了:一次是2010年8月在梅州的阴那山,器材是未改造滤镜的Canon EOS300D+Kson 80ED+EQ1赤道仪手动导星。效果差强人意,因为没有改机也没有使用任何滤镜,结果是星点密集而肥大,星云的反差小,尤其是周边红色的发射星云,几乎不可见。只能看到小小的“生命之柱”。总体来说是一次失败的观测。第二次是在去年的四月份,观测地是从化。利用天亮前的几十分钟观测了M16。器材是已经拆除滤镜的Canon EOS300D+Sky Rover 80APO+Kson EQ3赤道仪自动导星,因为没有使用滤镜,依旧存在星点肥大的问题,而且累积曝光时间短,叠加张数少,效果很不理想。原本一直希望能够在后来的夏季累积足够的曝光时间,谁知天公不作美,整个夏季再也没有出现好天气。
    去年也尝试在市区楼顶观测M16,一是天气不理想,再就是相机不给力。所以最后也没有完成对这个天体的认真观测和拍摄。今年在成功观测M17之后,对M16的观测充满信心。一方面天文制冷CCD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观测质量,另一方面手头也有几只光害滤镜可以选择了。这次观测计划采用了与观测M17时同样的搭配,QHY8L CCD+宇隆CLS-CCD光害滤镜。目前已经完成大约80min的累积曝光,计划累积曝光4-5h,这个还是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咯。这个月开始大月光了,只有等待下个月继续了。
   80min曝光预览版:

    从目前只有80min累积曝光的影像看,已经超越前两次在野外观测的效果了。
    这次观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大气透明度对市区观测效果的影响极大。在透明度较差的时候,照片中星云和背景天空的反差很小,基本都被散射的地面灯光所淹没。但是在透明度良好的时候,星云和背景天空的反差又非常好。其次,那些反差较差的单张影像参与叠加会严重降低最终影像的质量。所以在叠加影像之前一定要将这些较差单帧剔除。不要舍不得那几十分钟的曝光,因为它们就好像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

这是18日晚的单张效果,明显背景较暗,星云和背景的反差较好。

这是20日凌晨的单张效果,拍摄和参数与18日完全一样。由于透明度变差,明显背景变亮了。降低了星云和背景天空的反差。

haoxing168 发表于 2013-6-20 21:22

沙发。不错

a125278748 发表于 2013-6-20 21:24

很牛啊…楼主越来越厉害了

Sagittariusboy 发表于 2013-6-20 21:29

楼主是用的什么赤道仪,单张曝光是多久?

zs1chq1 发表于 2013-6-20 21:32

不错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3-6-20 21:55

Sagittariusboy 发表于 2013-6-20 2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是用的什么赤道仪,单张曝光是多久?

Kson EQ3,单张5min曝光

mandii 发表于 2013-6-20 21:57

好!

嘿咻__嘿咻__ 发表于 2013-6-20 22:15

哦~不错哟

sherryzx 发表于 2013-6-20 22:17

不错不错,深空的魅力还是很独特啊

fyjs 发表于 2013-6-21 08:30

拍的不错

flykey 发表于 2013-6-21 12:48


把楼主的模糊照处理了下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3-6-21 13:01

flykey 发表于 2013-6-21 12: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楼主的模糊照处理了下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这个是JPG图片,如果是原始的tiff图片,还能调整出更多的细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市星空之M16鹰状星云预览篇